一种真空注液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383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注液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在阀体上形成有入液端口和出液端口,且所述阀体通过两阀座分别连接有第一膜塞阀和第二膜塞阀,所述第一膜塞阀靠近入液端口设置用于打开或关闭入液端口,所述第二膜塞阀靠近出液端口设置用于连通或断开流体通道与真空泵进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简化注液过程、有利于提高注液效率和注液精度。和注液精度。和注液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注液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生产
,具体为一种真空注液阀。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受到愈来愈多人的关注,已成为高新技术重点之一,并在取得重要进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它具有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应用范围宽、自放电率低、循环寿命长、无污染、安全性能好等独特的优势,现已广泛应用在如新能源汽车电池、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照相机等电源,并已在航空、航天、航海、人造卫星、小型医疗仪器及军用通讯设备领域中逐步取代传统的电池,因此锂离子电池在现代电化学中备受关注。锂离子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包括电解液注入工艺,其中电解液注入量的精度要求较高,否则会影响成品电池质量。现有的注液过程通常包含抽真空和注液两个步骤,且通过且换抽真空设备和注液设备来实现电解液注液,不仅结构复杂、过程繁琐,而且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不利于控制注液量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注液阀,它解决了现有随机数中电解液注液结构复杂、过程繁琐、注液效率低且不利于提高注液精度的技术问题,具有结构合理、简化注液过程、有利于提高注液效率和注液精度的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真空注液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在阀体上形成有入液端口和出液端口,且所述阀体通过两阀座分别连接有第一膜塞阀和第二膜塞阀,所述第一膜塞阀靠近入液端口设置用于打开或关闭入液端口,所述第二膜塞阀靠近出液端口设置用于连通或断开流体通道与真空泵进口。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第一膜塞阀和第二膜塞阀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膜塞阀包括第一膜片,所述第一膜片包括中心区和环形区,所述第一膜片可可在膜塞阀与阀座间形成的膜片腔内动作以打开或关闭入液端口,当所述第一膜塞阀关闭流体通道时,所述中心区与阀座抵接,当所述第一膜塞阀打开流体通道时,所述流体依次流经中心区和环形区后再次进入流体通道内。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环形区向外延展形成环片,膜塞阀可将环片压紧在阀座上以固定第一膜片。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阀体上还形成有第三端口,所述流体通道可通过第三端口与真空泵进口连通管,所述第三端口的末端靠近第二膜塞阀膜片设置且避开流体通道,当所述第二膜塞阀膜片动作时可连通或隔断真空泵进口和流体通道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流体通道包括弯折延伸的多个长度段,且所述流体通道的流路被设计为,当所述流体从第一膜塞阀或第二膜塞阀流出时,所述流体可在重力作用下向出液端口移动。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流体通道还包括Y形支路,所述第二膜塞阀设于
Y形支路上,所述第二膜塞阀包括膜片,所述膜片与出液端口共轴线设置。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阀体呈L形且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长度段和第二长度段,以便第一膜塞阀和第二膜塞阀紧凑安装,使体积小巧。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第一膜塞阀包括第一膜片,所述第一膜片被设计为,在无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膜片的中心区与阀座抵接以关闭入液端口,所述第二膜塞阀包括膜片,所述膜片被设计为,在无外力作用下所述膜片的中心区与阀座抵接以隔断真空泵进口与流体通道连通。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第一膜塞阀包括第一筒体、第一阀杆、第一活塞、第一膜片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活塞可滑移第设于第一筒体内且将第一筒体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阀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活塞固接,所述第一阀杆的第二端伸出至第一筒体外且与第一膜片固接,所述第一弹簧设于第一腔室内且将第一膜片压紧在阀座上,所述第二腔室可通入压缩空气以驱使第一活塞在第一筒体内滑移;所述第二膜塞阀与第一膜塞阀结构相同。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第一膜片可拆卸地与第一阀杆连接。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集合了抽真空和注液流程,可在一次工作流程中完成对电池的抽真空和注液,不仅简化了注液装置,而且简化了电解液注液过程,避免来回切换设备耗费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抽真空流体通道与膜片腔的压力差可使膜片更紧密压紧在阀座上,有利于提高流体通道的密封性,大大减少了电解液进入膜片腔的几率,进而避免电解液干燥后的结晶进入膜塞阀内进而影响正常工作,有利于提高注液精度,提高使用寿命。同时,集合抽真空和注液流程,有利于缩短流体通道流路,对控制注液精度意义重大。本专利技术中用于抽真空的第二膜塞阀靠近出液端口设置,有利于精准控制电池腔内真空情况。
[0016]本专利技术中当第一、第二膜塞阀打开流体通道时,流体依次流经中心区和环形区后再次进入流体通道内,如此可避免在进液结束后、电解液在膜片腔内残留结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进液精度,同时还可简化阀体和膜塞阀的清洗难度。
[0017]此外,本专利技术中流体通道包含弯折的多个长度段,有利于产生湍流,减少流动死区体积,确保每次注液都不会产生残留结晶,同时流体通道的流路被设计为,进入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可在重力驱使下向前行进,如此可减轻电解液挂壁情况,减少电解液在流体通道内残留情况,进一步提高进液精度,基于流体通道包含多个长度段,可水平或竖向设置,均可使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向出液端口流动,方便灵活安装。此外阀体呈L形、有利于实现体积小巧;且可大大减少流路长度,有利于提高进液精度,提高电池成品品质。此外,第二膜塞阀设于流体通道的Y形支路上,有利于提高流体通道内气压的稳定性,避免在流体通道内出现较大的气压差,进而注液的平稳性。
[0018]本专利技术集合了抽真空和注液流程,避免通过切换设备的方式实现抽真空和注液流程两个工艺流程,不仅简化了结构,而且还大大减少了流路长度,有利于提高进液精度,提高电池成品品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膜塞阀、第二膜塞阀和第三膜塞阀结构基本相同,有利于模块化生产维护,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0]图1: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图1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文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文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被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实际上第一元素也能够被称为第二元素,反之亦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注液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内设有流体通道(2),所述流体通道(2)在阀体(1)上形成有入液端口(11)和出液端口(12),且所述阀体(1)通过两阀座(8)分别连接有第一膜塞阀(3)和第二膜塞阀(4),所述第一膜塞阀(3)靠近入液端口(11)设置用于打开或关闭入液端口(11),所述第二膜塞阀(4)靠近出液端口(12)设置用于连通或断开流体通道(2)与真空泵进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回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塞阀(3)和第二膜塞阀(4)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膜塞阀(3)包括第一膜片(6),所述第一膜片(6)包括中心区(61)和环形区(62),所述第一膜片(6)可在膜塞阀与阀座(8)间形成的膜片腔内动作以打开或关闭入液端口(11),当所述第一膜塞阀(3)关闭流体通道(2)时,所述中心区(61)与阀座(8)抵接,当所述第一膜塞阀(3)打开流体通道(2)时,所述流体依次流经中心区(61)和环形区(62)后再次进入流体通道(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回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区(62)向外延展形成环片(63),膜塞阀可将环片(63)压紧在阀座(8)上以固定第一膜片(6)。4.根据权利要求2所的真空回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上还形成有第三端口(13),所述流体通道(2)可通过第三端口(13)与真空泵进口连通管,所述第三端口(13)的末端靠近第二膜塞阀(4)膜片设置且避开流体通道(2),当所述第二膜塞阀(4)膜片动作时可连通或隔断真空泵进口和流体通道(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回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2)包括弯折延伸的多个长度段,且所述流体通道(2)的流路被设计为,当所述流体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浩宋洪伟吕永兴徐腾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精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