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沿石靠背施工装置,包括移动台车和模板装置,模板装置包括与移动台车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固定设置在连接件中部的调节盘,设置在连接件底部靠近地面端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第一模板、第二模板、连接件之间均活动连接,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调节盘上设置有弧形调节槽,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末端均设置在调节盘的弧形调节槽内且可在弧形调节槽内滑动,通过调整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在弧形调节槽的位置,调节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构成的角度,达到了模板装置适应非直线路沿石施工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路沿石靠背施工时不能根据施工需求调节模板角度的技术问题。术问题。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路沿石靠背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路沿石施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路沿石靠背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路沿石是设置在路面与其他构造物之间的标石,是道路附属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保障行人、车辆交通安全和保证路面边缘整齐的作用。为了保证路沿石的稳定牢固,对道路的绿化带与路面之间的路沿石,在路沿石施工完毕后,需要在路沿石靠近绿化带的一侧浇筑混凝土靠背。
[0003]传统的施工方法是,采用木制模板或者钢模,通过土钉或支承于已安装完成路沿石上的夹具进行固定。以上方案均需要逐段进行支模、固定然后浇筑混凝土,工序繁琐,施工流水性差;同时依靠路沿石来固定设备,易造成路沿石偏位;且对不同线型的路沿石靠背普适性差。
[0004]现有技术方案依靠路沿石来固定设备,易造成路沿石偏位;同时该方案技术操作繁琐,需要逐段进行支模及固定,此外现有技术中装置只适用于直线段施工,不能根据施工需求调节模板弧度,因此,提供一种便于施工、适用于非直线状态路沿石、且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导致路沿石偏位的路沿石施工装置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路沿石靠背施工设备操作繁琐、不能适应非直线状态路沿石的施工靠背施工、施工过程中路沿石容易发生偏位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路沿石靠背施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路沿石两侧的移动台车和模板装置,所述模板装置包括与移动台车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固定设置在连接件中部的调节盘,设置在连接件底部靠近地面端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第二模板、连接件之间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调节盘上设置有弧形调节槽,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末端均设置在调节盘的弧形调节槽内且可在弧形调节槽内滑动,通过调整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在弧形调节槽的位置,调节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构成的角度。
[000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盘包括设置在杆状连接件外表面的若干连接杆,环绕设置在连接杆末端的弧形调节槽,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位于弧形调节槽内,所述弧形调节槽构成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移动路径。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末端穿过调节槽,且位于调节槽上方的部分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表面设置有相配合的限位装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螺纹杆,通过表面设置的螺纹可拆卸的连接移动台车。
[001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台车包括支撑板,分别设置在支撑板上下表面的连接支架和行走轮,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上表面且与支撑板相垂直的竖向支架,固定连接在竖向支架末端且与竖向支架相垂直的第一横向支架,所述第一横向支架活动连接第二横
向支架,所述第二横向支架容纳在第一横向支架内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横向支架末端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中部位置固定连接套筒。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侧面设置有至少一对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行走轮轴线垂直。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任一模板靠近路沿石侧表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末端设置有喷淋头。
[0014]一种路沿石靠背施工方法,包括:
[0015]S1:活动连接移动台车和模板装置,对移动台车施加作用力使移动台车承载着模板装置运动,直至移动台车和模板装置分别位于路沿石两侧,且模板装置位于路沿石施工侧,推动移动台车是移动台车侧面设置的导向轮贴合路沿石侧面;
[0016]S3:调节模板装置的横向距离,使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和路沿石之间间隔指定的距离(由施工要求确定),工作人员对路沿石进行施工,施工后的物料具有流动性,流动的物料由于受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限位,物料在预设的空间内完成凝固;
[0017]S4:当一个施工区域的路沿石施工完成后推动移动台车沿着路沿石所预设的路径运动到下一个施工区域,进行施工操作;
[0018]S5:当路沿石所构成的路径呈弯曲或非直线状态时,工作人员转动限位装置使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处于活动状态,调节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在调节槽中的位置,完成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角度调节,使其适应施工环境,从而完成对非直线状态路沿石的施工。
[0019]进一步的,所述S1和S3之间还包括对于路沿石喷淋的方法,所述喷淋方法包括,S2:当需要对路面设置的路沿石进行喷淋时,通过塑料软管连通第二空间和喷淋头,将第二空间内部容纳的液体通过喷淋头喷洒到路沿石表面,完成对于路沿石的湿润或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序。
[0020]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的路沿石靠背施工装置,通过将移动台车和模板装置分别设置在路沿石两侧进行施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路沿石靠背施工时需要逐段进行支模及固定和通过路沿石固定模板导致路沿石发生偏位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便于施工以及避免路沿石发生偏位的技术效果。
[0022]2.本专利技术的路沿石靠背施工装置,通过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一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另一端分别设置在调节槽内,且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活动连接,达到了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在调节槽内部的位置完成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角度关系的调节,使其适应路沿石与地面的角度关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路沿石靠背施工时不能根据施工需求调节模板角度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路沿石靠背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移动台车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模板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一种施工方法流程图。
[0027]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
‑
移动台车、11
‑
支撑板、12
‑
行走轮、13
‑
盒体、131
‑
隔板、132
‑
第一空间、133
‑
第二空间、134
‑
阀门、14
‑
导向轮、15
‑
竖向支架、151
‑
第一加强筋、152
‑
第一横向支架、153
‑
第二横向支架、154
‑
横杆、155
‑
套筒、156
‑
第二加强筋、2
‑
模板装置、21
‑
螺纹杆、22
‑
调节盘、221
‑
调节槽、222
‑
连接杆、23
‑
第一模板、231
‑
第一调节杆、24
‑
第二模板、241
‑
第二调节杆、25
‑
限位装置、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沿石靠背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路沿石两侧的移动台车(1)和模板装置(2),所述模板装置(2)包括与移动台车(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固定设置在连接件中部的调节盘(22),设置在连接件底部靠近地面端的第一模板(23)和第二模板(24),所述第一模板(23)、第二模板(24)、连接件之间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模板(23)和第二模板(24)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杆(231)和第二调节杆(241),调节盘(22)上设置有弧形调节槽,所述第一调节杆(231)和第二调节杆(241)末端均设置在调节盘(22)的弧形调节槽内且可在弧形调节槽内滑动,通过调整第一调节杆(231)和第二调节杆(241)在弧形调节槽的位置,调节第一模板(23)和第二模板(24)所构成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沿石靠背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盘(22)包括设置在连接件表面的若干连接杆(222),环绕设置在连接杆(222)表面的弧形调节槽(221),所述第一调节杆(231)和第二调节杆(241)位于弧形调节槽(221)内,所述弧形调节槽(211)构成第一调节杆(231)和第二调节杆(241)的移动路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沿石靠背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杆(231)和第二调节杆(241)末端穿过调节槽(221),且位于调节槽(221)上方的部分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表面设置有相配合的限位装置(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沿石靠背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螺纹杆(21),通过表面设置的螺纹可拆卸的连接移动台车(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沿石靠背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车(1)包括支撑板(11),分别设置在支撑板(11)上下表面的连接支架和行走轮(12),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设置在支撑板(11)上表面且与支撑板相垂直的竖向支架(15),固定连接在竖向支架(15)末端且与竖向支架(15)相垂直的第一横向支架(152),所述第一横向支架(152)活动连接第二横向支架(153),所述第二横向支架(153)容纳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祥,黄杰,程书文,罗添,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