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复合用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90362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火焰复合用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火焰复合用海绵材料的拉伸强度低、撕裂强度差,海绵在复合过程中易破损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一种火焰复合用多孔材料,由组分I和组分II组成,组分I与组分II的重量份数比为100:20~65,其中组分I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聚醚多元醇A:20~60份,聚醚多元醇B:30~60份,聚合物多元醇C:10~40份,水:1.5~4.5份,胺类催化剂:0.1~0.8份,锡类催化剂:0.12~0.5份,泡沫稳定剂:1~1.8份,阻燃剂:2~12份,火焰复合剂:1~3.5份,增硬剂1~10份;组分II以重量份数计包括异氰酸酯20~65份及其制备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可用于汽车内饰火焰复合表皮的工业生产中。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火焰复合用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聚醚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焰复合用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汽车火焰复合海绵主要可分为聚醚型海绵和聚酯型海绵,聚醚型海绵生产工艺简单,性能较聚酯型海绵略差,成本较低,主要应用于中低端车型;聚酯型海绵生产工艺对设备要求高,生产的海绵性能好,价格高,主要用于高端车型。
[0003]目前,市面上除上述两种海绵外,还有使用含有聚酯结构的聚醚多元醇制备的海绵,该种海绵结合了聚醚型海绵和聚酯型海绵的优点,具有耐热性好、耐水解性好、耐候性好等特点。
[0004]中国专利CN112358594B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表皮用火焰复合海绵的制备方法,使用了一种含有酯键结构的聚醚多元醇,但该多元醇制备的海绵的拉伸、撕裂性能较差,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特别是在高张力条件下容易发生破损,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技术中火焰复合用海绵材料的拉伸强度低、撕裂强度差,海绵在复合过程中易破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火焰复合用多孔材料,该材料具有复合牢度高、拉伸强度高、撕裂强度高的优点。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与解决技术问题之一相对应的火焰复合用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提供一种与解决技术问题之一相对应的火焰复合用多孔材料的用途。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火焰复合用多孔材料,由组分I和组分II组成,组分I与组分II的重量份数比为100:20~65,其中组分I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聚醚多元醇A:20~60份,聚醚多元醇B:30~60份,聚合物多元醇C:10~40份,水:1.5~4.5份,胺类催化剂:0.1~0.8份,锡类催化剂:0.12~0.5份,泡沫稳定剂:1~1.8份,阻燃剂:2~12份,火焰复合剂:1~3.5份,增硬剂1~10份;组分II以重量份数计包括异氰酸酯20~65份;其中,聚醚多元醇A分子量为1000~3000,不饱和度为0.01~0.2mmol/g,官能度为2~4;聚醚多元醇B的分子量为1000~2500,不饱和度为0.01~0.1mmol/g,官能度为2,聚醚多元醇B是一种含有酯键结构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B以小分子起始剂为起始剂,由环氧烷烃与有机酸或酸酐中的至少一种共聚而成,聚醚多元醇B中酯键含量以重量百分数计为8~15%;聚合物多元醇C的分子量为4000~7000,官能度为2~4,固含量为28~50%;异氰酸酯选自2,6

二甲基苯基二异氰酸酯或2,4

二甲基苯基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聚醚多元醇B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反应釜中
投入50~150重量份数的小分子起始剂与300~800重量份数的环氧烷烃进行反应,反应时间6~10h,反应温度100~120℃;(2)继续向反应釜中投入300~1500重量份数的有机酸或酸酐进行聚合反应,反应时间4~10h,反应温度110~130℃;(3)再向反应釜中投入100~800重量份数的环氧烷烃反应形成聚醚多元醇B,反应时间5~10h,反应温度110~135℃。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合成聚醚多元醇B中的小分子起始剂选自1,2

丙二醇、1,3

丙二醇、二甘醇或二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环氧烷烃选自环氧丙烷、环氧乙烷或环氧丁烷中的至少一种;有机酸或酸酐选自对苯二甲酸、天门冬氨酸、己二酸、均苯四甲酸二酐、偏苯三酸酐、顺丁烯二酸酐、4

甲基苯酐或邻苯二甲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合成聚醚多元醇B中的小分子起始剂选自1,2

丙二醇或二甘醇中的至少一种;环氧烷烃选自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中的至少一种;有机酸或酸酐选自对苯二甲酸、天门冬氨酸、己二酸或邻苯二甲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胺类催化剂选自三乙烯二胺、N,N
’‑
二甲基吡啶、N

乙基吗啉、N,N
’‑
二乙基哌嗪、五甲基二亚丙基三胺、N,N
‘‑
二甲基乙醇胺、三乙醇胺或双(二乙氨基乙基)醚中的至少一种。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锡类催化剂选自辛酸锡、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醋酸二丁基锡、异辛酸铋、月桂酸铋或新癸酸铋中的至少一种。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泡沫稳定剂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阻燃剂选自有机磷阻燃剂、三聚氰胺、氧化铝或石墨粉中的至少一种;火焰复合剂为亚磷酸酯类化合物。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聚醚改性聚硅氧烷选自L

5702、L

5770、DC

5950、SI

2302、BL

578、L

580或BF

2370中的至少一种。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有机磷阻燃剂选自YK

80LV、YK

68LE、WSFR

504L、WSFR

780、LO

190或LO

292中的至少一种。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亚磷酸酯类火焰复合剂选自FLE

200LF、YK

FLE2000、YK

8006、YK

FE500、FC

2808、FL

600或P430中的至少一种。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由组分I和组分II混合后反应组成,组分I与组分II的重量份数比为100:25~55,其中组分I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聚醚多元醇A:20~50份,聚醚多元醇B:30~60份,聚合物多元醇C:10~30份,水:1.5~4份,胺类催化剂:0.1~0.8份,锡类催化剂:0.12~0.3份,泡沫稳定剂:1~1.5份,阻燃剂:5~12份,火焰复合剂:1~3份,增硬剂3~8份;组分II以重量份数计包括异氰酸酯25~55份;其中,聚醚多元醇A分子量为2000~3000,不饱和度为0.01~0.1mmol/g,官能度为2~3;聚醚多元醇B的分子量为1300~2000,不饱和度为0.01~0.1mmol/g,官能度2;聚合物多元醇C的分子量为4500~6000,官能度为3,固含量为28~45%;组分II为2,4

二甲基苯基二异氰酸酯和2,6

二甲基苯基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
[001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二,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火焰复合用多孔材料的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焰复合用多孔材料,由组分I和组分II组成,组分I与组分II的重量份数比为100:20~65,其中组分I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聚醚多元醇A:20~60份,聚醚多元醇B:30~60份,聚合物多元醇C:10~40份,水:1.5~4.5份,胺类催化剂:0.1~0.8份,锡类催化剂:0.12~0.5份,泡沫稳定剂:1~1.8份,阻燃剂:2~12份,火焰复合剂:1~3.5份,增硬剂1~10份;组分II以重量份数计包括异氰酸酯20~65份;其中,聚醚多元醇A分子量为1000~3000,不饱和度为0.01~0.2mmol/g,官能度为2~4;聚醚多元醇B的分子量为1000~2500,不饱和度为0.01~0.1mmol/g,官能度为2,聚醚多元醇B是一种含有酯键结构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B以小分子起始剂为起始剂,由环氧烷烃与有机酸或酸酐中的至少一种共聚而成,聚醚多元醇B中酯键含量以重量百分数计为8~15%;聚合物多元醇C的分子量为4000~7000,官能度为2~4,固含量为28~50%;异氰酸酯选自2,6

二甲基苯基二异氰酸酯或2,4

二甲基苯基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复合用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聚醚多元醇B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反应釜中投入50~150重量份数的小分子起始剂与300~800重量份数的环氧烷烃进行反应,反应时间6~10h,反应温度100~120℃;(2)继续向反应釜中投入300~1500重量份数的有机酸或酸酐进行聚合反应,反应时间4~10h,反应温度110~130℃;(3)再向反应釜中投入100~800重量份数的环氧烷烃反应形成聚醚多元醇B,反应时间5~10h,反应温度110~13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焰复合用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合成聚醚多元醇B中的小分子起始剂选自1,2

丙二醇、1,3

丙二醇、二甘醇或二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环氧烷烃选自环氧丙烷、环氧乙烷或环氧丁烷中的至少一种;有机酸或酸酐选自对苯二甲酸、天门冬氨酸、己二酸、均苯四甲酸二酐、偏苯三酸酐、顺丁烯二酸酐、4

甲基苯酐或邻苯二甲酸酐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复合用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胺类催化剂选自三乙烯二胺、N,N
’‑
二甲基吡啶、N

乙基吗啉、N,N
’‑
二乙基哌嗪、五甲基二亚丙基三胺、N,N
‘‑
二甲基乙醇胺、三乙醇胺或双(二乙氨基乙基)醚中的至少一种;锡类催化剂选自辛酸锡、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醋酸二丁基锡、异辛酸铋、月桂酸铋或新癸酸铋中的至少一种;泡沫稳定剂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阻燃剂选自有机磷阻燃剂、三聚氰胺、氧化铝或石墨粉中的至少一种;火焰复合剂为亚磷酸酯类化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焰复合用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聚醚改性聚硅氧烷选自L

5702、L

5770、DC

5950、SI

2302、BL

578、L

580或BF

2370中的至少一种;有机磷阻燃剂选自YK

80LV、YK

68LE、WSFR

504L、WSFR

780、LO

190或LO

292中的至少一种;亚磷酸酯类火焰复合剂选自FLE

200LF、YK

FLE2000、YK

8006、YK

FE500、FC

2808、FL

600或P430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复合用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由组分I和组分II混合后反应组成,组分I与组分II的重量份数比为100:25~55,其中组分I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聚醚多元醇A:20~50份,聚醚多元醇B:30~60份,聚合物多元醇C:10~30份,水:1.5~4份,胺类催化剂:0.1~0.8份,锡类催化剂:0.12~0.3份,泡沫稳定剂:1~1.5份,阻燃剂:5~12份,火焰复合剂:1~3份,增硬剂3~8份;组分II以重量份数计包括异氰酸酯25~55份;其中,聚醚多元醇A分子量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亮时盼盼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智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