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构件、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338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4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流构件、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装置。其中,集流构件包括基板和凸部。基板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凸部凸出于第一表面,凸部包括底壁和侧壁,侧壁连接基板与底壁,侧壁与底壁围成空腔。其中,侧壁包括沿基板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连接并在连接位置形成折角。采用这种集流构件,在集流构件与外壳组件的连接过程中受到压力时,能够将基板作用于底壁上的弯矩转移至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之间连接的折角处,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底壁出现凸起变形的程度,降低集流构件的底壁与外壳组件之间出现连接不牢靠的风险。壁与外壳组件之间出现连接不牢靠的风险。壁与外壳组件之间出现连接不牢靠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集流构件、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流构件、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圆柱电池由于其制造方便、安全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两轮车、电动工具等领域,通常,圆柱电池的外壳组件与电极组件之间焊接有集流构件,通过集流构件实现电极组件与外壳组件之间的电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圆柱电池在生产装配过程中,容易出现集流构件与外壳组件之间产生虚焊或焊接不牢靠的现象,从而导致集流构件与外壳组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不足,进而影响电化学装置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流构件、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装置,能够有效提升电化学装置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流构件,包括基板和凸部;所述基板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凸部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凸部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连接所述基板与所述底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围成空腔;其中,所述侧壁包括沿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连接并在连接位置形成折角。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凸部的侧壁设置为沿基板的厚度方向排布的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并将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的连接位置设置为折角的结构,也就是说,侧壁上形成有弯折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的集流构件,在集流构件与外壳组件的连接过程中受到压力时,能够将基板作用于底壁上的弯矩转移至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之间连接的折角处,降低底壁所受到的弯矩,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底壁出现凸起变形的程度,降低集流构件的底壁与外壳组件之间出现连接不牢靠的风险,提升底壁与外壳组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进而提升具有这种集流构件的电化学装置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角指向所述空腔。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壁部与第二壁部的连接位置形成的折角设置为指向空腔,也就是说,第一壁部与第二壁部的连接位置形成的折角向空腔内弯折,采用这种结构的集流构件能够进一步降低底壁所受到的弯矩,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底壁在与外壳组件连接加工的过程中出现凸起变形的程度。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与所述底壁相互平行。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集流构件的基板与底壁设置为相互平行,一方面,便于加工和制造,另一方面,能够便于基板与电极组件的极耳相连以及底壁与外壳组件相连。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部远离所述第二壁部的一端与所述底壁相连,所述
第二壁部远离所述第一壁部的一端与所述基板相连;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夹角角度为a,所述折角面向所述空腔的一侧的角度为γ,b=γ

(180
°‑
a),满足,a<b。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b为过所述折角的顶点、且位于空腔内的平行于底壁的平面与第二壁部的夹角,通过将b设置为大于a,b=γ

(180
°‑
a),也就是说,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的连接位置形成的折角为向空腔内弯折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能够较好地将基板的作用力转移至折角处,并降低底壁受到的弯矩,从而能够降低底壁在与外壳组件连接加工的过程中出现凸起变形的程度。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10
°
≤b

a≤80
°
。在一些实施例中,20
°
≤b

a≤70
°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b

a的值设置在20
°
到70
°
,以使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之间形成的折角能够较好的分担基板传递至底壁上的弯矩,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底壁在与外壳组件连接加工的过程中出现凸起变形的程度,提升底壁与外壳组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90
°
≤a≤135
°
。在一些实施例中,100
°
≤b≤170
°
。在一些实施例中,110
°
≤b≤160
°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壁部与底壁的夹角设置在90
°
到135
°
,一方面能够缓解因第一壁部与底壁的夹角小于90
°
而造成第一壁部不便于加工的现象,从而有利于降低第一壁部的加工难度,也就是说,当第一壁部与底壁的夹角小于90
°
时,第一壁部呈现向空腔内倾斜的结构,从而导致第一壁部的加工难度较大,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因第一壁部与底壁的夹角过大而造成底壁的受力情况改善不佳的现象。此外,通过将第二壁部与底壁的夹角设置在110
°
到160
°
,一方面能够缓解因第二壁部与底壁的夹角过小而造成第二壁部与基板之间的弯折程度过大使得加工难度较大的现象,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因第二壁部与底壁的夹角过大而造成第二壁部与基板趋向平行的现象,从而导致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之间的折角分担基板传递至底壁上的弯矩的效果不佳。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所述基板与所述底壁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的连接位置与所述底壁之间的距离为L2,满足:0.1≤L2/L1≤0.9。在一些实施例中,0.2≤L2/L1≤0.8。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的连接位置与底壁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占基板与底壁之间的距离的20%到80%,以使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之间形成的折角位于侧壁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靠近中间的位置,一方面能够降低集流构件的加工难度,另一方面能够使得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之间形成的折角能够较好的分担基板传递至底壁上的弯矩,从而能够较好地降低底壁在与外壳组件连接加工的过程中出现凸起变形的程度。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0.2mm≤L1≤5mm。在一些实施例中,0.04mm≤L2≤2mm。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基板与底壁之间的距离L1设置在0.2mm到5mm,一方面能够改善因距离过小而造成加工难度较大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缓解因距离过大而导致集流构件所占用的空间过大的现象,以便于提升具有这种集流构件的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此外,通过将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的连接位置与底壁之间的距离L2设置为0.04mm到2mm,一方面能够改善因距离过小而造成加工难度较大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缓解因距离过大而导致集流构件的整体占用空间过大的现象。
[0021]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外壳组件、电极组件和上述的集流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电引出部;所述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外壳组件内,所述电极组件具
有极耳;所述底壁连接于所述电引出部,所述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集流构件,包括:基板,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凸部,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凸部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连接所述基板与所述底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围成空腔;其中,所述侧壁包括沿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连接并在连接位置形成折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构件,其中,满足如下条件的至少一者:(1)所述折角指向所述空腔;(2)所述基板与所述底壁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流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壁部远离所述第二壁部的一端与所述底壁相连,所述第二壁部远离所述第一壁部的一端与所述基板相连;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夹角角度为a,所述折角面向所述空腔的一侧的角度为γ,b=γ

(180
°‑
a),满足,a<b。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流构件,其中,满足如下条件的至少一者:(1)10
°
≤b

a≤80
°
;(2)90
°
≤a≤135
°
;(3)100
°
≤b≤170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流构件,其中,满足如下条件的至少一者:(1)20
°
≤b

a≤7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腾腾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