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总成,后地板框架结构包括左纵梁模块和右纵梁模块;左纵梁模块和右纵梁模块之间依次连接有平行的四个横梁:第一横梁模块、第二横梁模块、第三横梁模块以及第四横梁模块;左纵梁模块和右纵梁模块分别与第一横梁模块、第二横梁模块、第三横梁模块以及第四横梁模块的连接处均设有过渡区域,过渡区域上设有R角;其中四个横梁与左纵梁模块和右纵梁模块的分缝位置在X向位置保持对齐。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降低了开发成本,节约开发周期和减小工装成本投入。保证了强度,提升了密封性能,提升了精度,提升通用率。且提高平台可拓展度、灵活度,及装配效率。配效率。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身结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市场日趋竞争激烈,以及对市场纯电、混动车型需求的日益增加,对车身结构设计提出了诸多的挑战。纯电、混动等车型由于电池及悬架系统的复杂性,对车身结构及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企业自身成本控制的需求,车体平台化设计及开发成本的控制需要协调考虑。
[0003]汽车后地板框架及后地板总成是下车体后部区域承载的关键区域。传统的方式仅配置普通悬架系统,且无后电机等载荷,强度要求低。传统后地板框架结构为多零部件拼焊而成,结构搭接复杂,强度连接弱,精度低、且容易存在不易密封的工艺孔洞。拼焊式零部件较多,模具数量多,开发成本较大。传统方案设计时,往往忽略平台设计,共用化率不高。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模块化开发,提供高平台可拓展度、灵活度的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总成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及总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包括左纵梁模块和右纵梁模块;
[0007]所述左纵梁模块和所述右纵梁模块之间依次连接有平行的四个横梁:第一横梁模块、第二横梁模块、第三横梁模块以及第四横梁模块;
[0008]所述左纵梁模块和所述右纵梁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模块、第二横梁模块、第三横梁模块以及第四横梁模块的连接处均设有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上设有R角;其中四个横梁与所述左纵梁模块和右纵梁模块的分缝位置在X向位置保持对齐。
[0009]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所述过渡区域的宽度为120
‑
200mm。
[0010]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所述过渡区域的R角≥100mm。
[0011]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所述左纵梁模块和右纵梁模块厚度设计为1.4~1.8mm。
[0012]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横梁模块厚度设计为1.5mm。
[0013]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所述第二横梁模块厚度设计为1.2mm。
[0014]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所述第三横梁模块设计为1.5mm。
[0015]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第四横梁模块厚度设计为1.2mm。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总成,包括相互拼接的后地板以及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后地板框架结构;
[0017]所述第一横梁模块位于左纵梁模块和所述右纵梁模块的前端铺设后地板前段;所述第二横梁模块与所述第三横梁模块之间、所述第三横梁模块与所述第四横梁模块之间铺设后地板中段;所述第四横梁模块位于左纵梁模块和所述右纵梁模块的后端铺设后地板后段;
[0018]所述左纵梁模块和所述右纵梁模块的外侧分别设有对称的后纵臂安装点模块、后副车架前安装点模块以及后弹簧安装点模块;
[0019]所述后纵臂安装点模块与所述第一横梁模块相对应;所述后副车架前安装点模块与所述第二横梁模块相对应;所述后弹簧安装点模块与所述第三横梁模块相对应;
[0020]所述左纵梁模块和右纵梁模块位于所述第三横梁模块以及第四横梁模块之间的部位上还设有后副车架后安装点模块。
[0021]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总成,所述左纵梁模块和所述右纵梁模块的外侧还铺设有后地板左段和后地板右段,所述后地板左段和所述后地板右段与所述后地板后端和所述后地板中段相互拼接。
[0022]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一种一体化高强度后地板框架及高共用率的后地板总成,有效降低了开发成本,节约开发周期和减小工装成本投入。保证了强度,提升了密封性能,提升了精度,提升通用率。且提高平台可拓展度、灵活度,及装配效率。
[002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24]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的R角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的过渡区域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总成的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总成的调节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后地板框架结构;2、后纵臂安装点模块;3、后副车架前安装点模块;4、后弹簧安装点模块;5、后副车架后安装点模块;6、后地板前段;7、后地板中段;8、后地板后段;9、后地板左段;10、后地板右段;
[0032]11、左纵梁模块;12、右纵梁模块;13、第一横梁模块;14、第二横梁模块;15、第三横梁模块;16、第四横梁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3]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4]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35]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36]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3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38]根据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1,包括左纵梁模块11和右纵梁模块12。
[0039]左纵梁模块11和右纵梁模块12之间依次连接有平行的四个横梁:第一横梁模块13、第二横梁模块14、第三横梁模块15以及第四横梁模块16,整体式为一体化的目字型框架。该框架采用加热冲压成型技术,将所有零部件设计为一个零部件。采用加热成型工艺,可将零部件抗拉强度提升至1500Mpa以上,有效提升了强度。解决了混动、纯电对强度的需求。同时,强度提升后,可适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纵梁模块和右纵梁模块;所述左纵梁模块和所述右纵梁模块之间依次连接有平行的四个横梁:第一横梁模块、第二横梁模块、第三横梁模块以及第四横梁模块;所述左纵梁模块和所述右纵梁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模块、第二横梁模块、第三横梁模块以及第四横梁模块的连接处均设有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上设有R角;其中四个横梁与所述左纵梁模块和右纵梁模块的分缝位置在X向位置保持对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域的宽度为120
‑
20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域的R角≥10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模块和右纵梁模块厚度设计为1.4~1.8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模块厚度设计为1.5m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模块厚度设计为1.2mm。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高强度汽车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福路,王胜玉,江波,张羽,张强保,汪明敏,欧阳俊珩,王林,吴露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