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宜机械化采摘的茶树种质资源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3340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宜机械采摘茶芽的茶树种质资源品种的选育方法,首先按茶树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茶芽密度、茶芽生长整齐度、茶芽生长角度、茶芽叶柄长度、茶芽第一片叶叶柄基部到茶枝间距、茶芽叶柄柔嫩度制定选育筛选标准;然后筛选适宜机采的茶树品种种质资源;并对筛选出的茶树品种在茶芽萌发1芽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宜机械化采摘的茶树种质资源选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树良种技术,特别是一种适宜机械化采摘的茶树种质资源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举足轻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量外流的现象,人工成本的上涨与农村老龄化现象突出,对农作物尤其是茶叶作物的产出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茶叶采摘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部分茶区已出现采茶工不足,导致茶叶不能及时采收而只能荒废,极大地损害了农户的利益和种植积极性,提高茶叶机械化采摘水平变得尤为重要。茶叶机械化采摘也是我国茶叶生产未来发展的趋势,茶叶机械化采摘可提高茶叶生产的作业效率,对提高茶叶种植效益,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茶叶机械化采摘已经在部分茶区部分应用,但研究重点主要集中智能机械研究领域,比如如何提高识别率、软件优化、机器手准确性,对于适宜机械化采摘的茶树品种选育研究甚少。由于茶树品种遗传特性,茶叶萌发密度、整齐度、茶芽生长农艺性等特性影响,对茶叶机械利用效率低,导致采摘效率低、茶芽品质低、茶芽损坏率高等问题。茶树机械化采摘主要受到茶树自身生长特性的影响,尤其茶树萌芽特性的影响,单纯研究智能采茶机械的准确性、智能化,虽然对机械采摘的准确有一定帮助,但彻底解决大面积茶园、高峰期茶树采摘意义不大、效率低下。茶树的品种特性是影响机械化收获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机械采摘作业中,茶树茶芽作生是与机械接触的重要部位。适宜机械化收割的茶叶品种选育研究,国内基本是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保证茶芽品质、提高采摘效率的适宜机械化采摘的茶树种质资源选育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适宜机械化采摘的茶树种质资源选育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为:
[0006](一)首先在春季,对茶树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针对茶树生长的茶芽处于1芽2

3叶,按茶树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茶芽密度、茶芽生长整齐度、茶芽生长角度、茶芽叶柄长度、茶芽第一片叶叶柄基部到茶枝间距、茶芽叶柄柔嫩度制定选育筛选标准,所述的选育筛选标准是:(1)茶芽密度:在茶树种质资源圃茶树种植区每份种质资源点选3个采集点,当茶芽生长至标准1芽2

3叶,用单位面积0.16m2的正方形方格内测量,要求同时期同冠面,茶树冠面标准1芽2

3叶占所有萌发茶芽的百分比大于等于80%,低于80%淘汰;(2)茶芽生长整齐度:同时期同冠面,茶树冠面单位面积0.16m2的正方形内,标准1芽2

3叶茶芽长度差异性小于等于30%;(3)茶芽生长角度:同时期同冠面标准1芽2

3叶茶芽生长与茶树冠面的夹角角度α为70
°‑
90
°
的比例大于80%;(4)茶芽叶柄长度:单位面积
0.16m2的正方形方格内测量,标准1芽2

3叶茶芽90%以上的叶柄长度大于1.5cm;(5)茶芽第一片叶叶柄基部到茶枝间距大于2.5

3cm;(6)茶芽叶柄柔嫩度:标准1芽2

3叶90%以上茶芽叶柄柔嫩度需达到茶柄一折即断,表皮及茶柄内纤维无任何连接;
[0007](二)根据上述选育筛选标准筛选出农艺性状特性基本适宜机采的茶树品种种质资源;
[0008](三)在3月至5月份间,步骤(二)筛选出的农艺性状特性基本适宜机采的茶树品种茶芽萌发1芽2

3叶时,采用市售机采设备进行机械采摘,按照烘青绿茶工艺加工成烘青绿茶;
[0009](四)加工好的绿茶茶样,参考《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23776

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进行审评研究,进一步选出审评研究综合得分大于90分的优异茶树品种种质资源;
[0010](五)将前述(三)、(四)两次初步筛选的适宜机采的茶树品种挂牌,第3年继续进行机械采摘1芽2

3叶茶芽,进行烘青绿茶、红茶、白茶等适制性茶类加工并根据适宜机采茶树种质特性进行筛选出优异茶树品种种质资源;
[0011](六)将步骤(五)筛选的适宜机采的优异茶树品种扦插繁育,进一步进行区域试验,观察、统计筛选出的适宜机采茶树品种茶叶产量、抗性等栽培试验,为进一步选育出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适宜机采的茶树品种种质资源做基础研究工作。
[0012]上述所述的茶树品种包括茶树所属系。
[0013]本专利技术限定了适宜机采的茶树品种的选育筛选标准,并按选育筛选标准对茶树种质资源圃种植的茶树农艺性状数据进行初步筛选,按照前述采摘茶芽标准细节,在筛选时对六项标准细节进行权重排序:发芽密度+茶芽生长整齐度>茶芽生长角度>茶芽叶柄长度>芽叶第一片叶叶柄基部到茶枝间距>茶芽叶柄柔嫩度,首先筛选出同时满足发芽密度、茶芽生长整齐度、芽叶生长角度、茶芽叶柄长度等四个指标的品种,其次满足芽叶第一片叶叶柄基部到茶枝间距,再是茶芽叶柄柔嫩度;选用市售机械采茶机进行单位面积试采摘,同时人工采摘,主要进行机采茶芽损伤率、单位面积茶芽产量、茶芽叶柄柔嫩度的测试统计及与人工采摘分析比较。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茶叶种植区生产上推广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茶芽密度、整齐度、芽叶角度、茶芽叶柄长度、第一片芽叶叶柄基部到茶枝间距等指标适宜机械化采摘的茶树品种,为茶叶种植区推广和培育适于机械化采摘的茶树品种提供了材料基础。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宜机械采摘茶芽的茶树种质资源品种的选育方法进行对茶树的选育,所培育的茶树,其茶芽适宜机械采摘,保证了茶芽品质、可提高采摘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茶芽与茶树冠面的夹角示意图;
[0016]图2是茶芽叶柄长度测量示意图。
[0017]其中:茶芽10、茶枝20、茶芽叶柄30、茶芽第一片叶叶柄基部40。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
[0020]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宜机械采摘茶芽的茶树种质资源品种的选育方法,其步骤为:(一)首先在春季3月至5月,对茶树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数据采集,茶树芽叶采集标准是茶芽1芽2

3叶,按选育筛选标准筛选出茶芽密度、茶芽生长整齐度、茶芽生长角度、茶芽叶柄长度、茶芽第一片叶叶柄基部到茶枝间距、茶芽叶柄柔嫩度符合选育筛选标准的茶树,本实施例采用浙江省茶树种质资源圃2800份茶树种质资源,2016年开始对2800份茶树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性数据采集、整理,开展茶树农艺性状的选育:所述选育筛选标准是:(1)茶芽密度:在茶树种质资源圃茶树种植区每份种质资源点选3个采集点,当茶芽生长至标准1芽2

3叶,用单位面积0.16m2的正方形方格内测量,要求同时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宜机械化采摘的茶树种质资源选育方法,其特征是:(一)首先在春季,对茶树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针对茶树生长的茶芽处于1芽2

3叶,按茶树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茶芽密度、茶芽生长整齐度、茶芽生长角度、茶芽叶柄长度、茶芽第一片叶叶柄基部到茶枝间距、茶芽叶柄柔嫩度制定选育筛选标准,所述的选育筛选标准是:(1)茶芽密度:在茶树种质资源圃茶树种植区每份种质资源点选3个采集点,当茶芽生长至标准1芽2

3叶,用单位面积0.16m2的正方形方格内测量,要求同时期同冠面,茶树冠面标准1芽2

3叶占所有萌发茶芽的百分比大于等于80%,低于80%淘汰;(2)茶芽生长整齐度:同时期同冠面,茶树冠面单位面积0.16m2的正方形内,标准1芽2

3叶茶芽长度差异性小于等于30%;(3)茶芽生长角度:同时期同冠面标准1芽2

3叶茶芽生长与茶树冠面的夹角角度α为70
°‑
90
°
的比例大于80%;(4)茶芽叶柄长度:单位面积0.16m2的正方形方格内测量,标准1芽2

3叶茶芽90%以上的叶柄长度大于1.5cm;(5)茶芽第一片叶叶柄基部到茶枝间距大于2.5

3cm;(6)茶芽叶柄柔嫩度:标准1芽2

3叶90%以上茶芽叶柄柔嫩度需达到茶柄一折即断,表皮及茶柄内纤维无任何连接;(二)根据上述选育筛选标准筛选出农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庆勇何卫中疏再发陈利民郑生宏周慧娟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