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分液出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325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分液出液装置,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顶部中心处连接有搅拌部,所述搅拌部一侧还设置有回流部,所述加热部内部设置有储液瓶,所述储液瓶底部连接有阀门,所述阀门外侧连接有分液部,所述加热部与分液部外侧均设置有视觉部。通过搅拌部、回流部、加热部、分液部和视觉部的相互配合,从而自动化完成萃取、分液、出液的功能,在自动化分液和出液过程中视觉部采用了摄像设备,准确、全面、细致的记录了实验的整个过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智能摄像设备自动控制实验的进程,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反馈、处理。全过程无人化,从本质上保障了实验人员的安全性,实验过程的客观准确性。实验过程的客观准确性。实验过程的客观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分液出液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自动分液出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萃取分液操作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操作之一,在萃取完成之后需要采用分液装置对不相容的两相液体进行分离。目前所用的萃取装置和分液装置是单独的两个个体,出液装置一般包括一个竖直布置的分离器,为了观测分离器中液体的接触界面以便进行分离,在分离器的底部装有用于观测液体界面的视镜。
[0003]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人为操作才能够分别完成萃取、分液以及出液的功能,并且在分液的过程中需要人为观察分液装置内部的情况,在操作过程中因为化学液体的特性,可能存在有毒有害的气体,或在人体接触到化学液体后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分液出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自动分液出液装置,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顶部中心处连接有搅拌部,所述搅拌部一侧还设置有回流部,所述加热部内部设置有储液瓶,所述储液瓶底部连接有阀门,所述阀门外侧连接有分液部,所述加热部与分液部外侧均设置有视觉部。
[000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搅拌部包括搅拌支架,所述搅拌支架设置于所述加热部顶部中心处,所述搅拌支架内部中心处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一端连接于搅拌支架顶部的搅拌电机的驱动端,所述搅拌杆另一端贯穿加热部顶部连接于储液瓶内部。
[000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回流部包括包括连接于所述储液瓶顶部的冷凝组件,所述冷凝组件包括蒸汽进口,所述蒸汽进口顶部连接有冷凝主体,所述冷凝主体一侧设置有冷凝出口,所述冷凝主体另一侧设置有冷凝进口,所述冷凝主体顶部还连接有废气排放口和抽负压口,所述冷凝主体底部通过回流液出口连接有分水组件,所述分水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回流液出口末端的分水主体,所述分水主体一侧设置有收液口,所述分水主体底部设置有排液口。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热部包括储液瓶,所述储液瓶外侧套设有加热体,且所述加热体通过油浴加热、电阻加热或贴膜加热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加热。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热体包括加热外壳所述加热外壳一侧设置有视窗,所述加热外壳内部还设置有瓶体支撑,所述瓶体支撑内部连接有储液瓶,所述储液瓶顶部设置有储液瓶盖,所述储液瓶为圆形瓶、方形瓶或梨形瓶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阀门一侧还设置有取样口和出料口,且所述阀门为上展式电磁阀。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分液部包括分液管,所述分液管一端连接于所述出料口,所述分液管另一端连接于三通阀,所述三通阀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所述分液管与出料口之间、分液管与三通阀、三通阀与第一出液管之间和三通阀与第二出液管之间均通过直通管接头紧固连接。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三通阀为三通电磁阀,所述分液管为透明结构,且所述分液管的材质为高硼硅玻璃或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
[00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视觉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加热部外侧的第一视觉组件和设置于所述分液部外侧的第二视觉组件。
[00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视觉组件和第二视觉组件均为摄像设备。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搅拌部、回流部、加热部、分液部和视觉部的相互配合,从而自动化完成萃取、分液、出液的功能,在自动化分液和出液过程中视觉部采用了摄像设备,准确、全面、细致的记录了实验的整个过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智能摄像设备自动控制实验的进程,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反馈、处理。全过程无人化,从本质上保障了实验人员的安全性,实验过程的客观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流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加热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分液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00、搅拌部;110、搅拌电机;120、搅拌杆;130、搅拌支架;200、回流部;210、冷凝组件;211、冷凝主体;212、冷凝出口;213、冷凝进口;214、废气排放口;215、抽负压口;216、蒸汽进口;217、回流液出口;220、分水组件;221、分水主体;222、收液口;223、排液口;300、加热部;310、加热体;311、加热外壳;312、油浴出口;313、油浴进口;314、视窗;320、储液瓶;321、储液瓶盖;322、瓶体支撑;330、阀门;331、取样口;332、出料口;400、分液部;410、分液管;411、直通管接头;420、三通阀;430、第一出液管;440、第二出液管;500、视觉部;510、第一视觉组件;520、第二视觉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5]一种自动分液出液装置,包括加热部300,加热部300顶部中心处连接有搅拌部100,搅拌部100一侧还设置有回流部200,加热部300内部设置有储液瓶320,储液瓶320底部连接有阀门330,阀门330外侧连接有分液部400,加热部300与分液部400外侧均设置有视觉部500。
[0026]本专利技术中,搅拌部100包括搅拌支架130,搅拌支架130设置于加热部300顶部中心处,搅拌支架130内部中心处连接有搅拌杆120,搅拌杆120一端连接于搅拌支架130顶部的搅拌电机110的驱动端,搅拌杆120另一端贯穿加热部300顶部连接于储液瓶320内部。
[0027]本专利技术中,回流部200包括连接于储液瓶320顶部的冷凝组件210,冷凝组件210包括蒸汽进口216,蒸汽进口216顶部连接有冷凝主体211,冷凝主体211一侧设置有冷凝出口212,冷凝主体211另一侧设置有冷凝进口213,冷凝主体211顶部还连接有废气排放口214和抽负压口215,冷凝主体211底部通过回流液出口217连接有分水组件220,分水组件220包括连接于回流液出口217末端的分水主体221,分水主体221一侧设置有收液口222,分水主体221底部设置有排液口223。
[0028]本专利技术中,加热部300包括储液瓶320,储液瓶320外侧套设有加热体310,且加热体310通过油浴加热、电阻加热或贴膜加热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加热。加热体310包括加热外壳311加热外壳311一侧设置有视窗314,加热外壳311内部还设置有瓶体支撑322,瓶体支撑322内部连接有储液瓶320,储液瓶320顶部设置有储液瓶盖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分液出液装置,包括加热部(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300)顶部中心处连接有搅拌部(100),所述搅拌部(100)一侧还设置有回流部(200),所述加热部(300)内部设置有储液瓶(320),所述储液瓶(320)底部连接有阀门(330),所述阀门(330)外侧连接有分液部(400),所述加热部(300)与分液部(400)外侧均设置有视觉部(5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分液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100)包括搅拌支架(130),所述搅拌支架(130)设置于所述加热部(300)顶部中心处,所述搅拌支架(130)内部中心处连接有搅拌杆(120),所述搅拌杆(120)一端连接于搅拌支架(130)顶部的搅拌电机(110)的驱动端,所述搅拌杆(120)另一端贯穿加热部(300)顶部连接于储液瓶(320)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分液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部(200)包括连接于所述储液瓶(320)顶部的冷凝组件(210),所述冷凝组件(210)包括蒸汽进口(216),所述蒸汽进口(216)顶部连接有冷凝主体(211),所述冷凝主体(211)一侧设置有冷凝出口(212),所述冷凝主体(211)另一侧设置有冷凝进口(213),所述冷凝主体(211)顶部还连接有废气排放口(214)和抽负压口(215),所述冷凝主体(211)底部通过回流液出口(217)连接有分水组件(220),所述分水组件(220)包括连接于所述回流液出口(217)末端的分水主体(221),所述分水主体(221)一侧设置有收液口(222),所述分水主体(221)底部设置有排液口(2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分液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300)包括储液瓶(320),所述储液瓶(320)外侧套设有加热体(310),且所述加热体(310)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木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融域智慧西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