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绕线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防缠绕结构的绕线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前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壁螺纹连接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外壁转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底端滑动连接在滑槽底端,所述旋转柱外壁对应滑杆的左侧啮合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轴,所述滑杆前端顶部设置有限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可以带着缝线左右移动,使缝线均匀缠绕在收卷棍上,同时通过拉簧的复位作用使挤压辊压在缝线上,防止在绕线时,缝线缠绕在一起,从来避免出现死结的情况,并且在均匀缠绕时,可以增加缠绕的缝线长度,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收卷棍。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收卷棍。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收卷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缠绕结构的绕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绕线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缠绕结构的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绕线装置为把缝线从线团绕到梭心上的装置,内置式绕线装置是安装在缝纫机的机体内,外置式绕线装置是安装在缝纫机的台板上。
[0003]目前,在对缝线进行绕线时,会把缝线缠绕在一起,因此会导致缝线产生死结的,影响后续的使用,并且由于缠绕在一起,导致缠绕的缝线长度缩短,因此没有充分利用收卷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防缠绕结构的绕线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缠绕结构的绕线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前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壁螺纹连接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外壁转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底端滑动连接在滑槽底端,所述旋转柱外壁对应滑杆的左侧啮合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轴,所述滑杆前端顶部设置有限位孔。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滑杆左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驱动轴右端。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底板顶端中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板,左侧所述立板右端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外壁固定连接有收卷棍。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右侧所述立板右端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驱动轴右端。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底板顶端对应右侧的立板后侧固定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前端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左端转动连接有挤压辊。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立杆前端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顶端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顶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杆底端。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挤压辊下方设置在收卷棍上方。
[0018]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中,首先启动第一电机带着第一驱动轴转动,第一驱动轴带着收卷棍转动,同时启动第二电机带着第二驱动轴转动,第二驱动轴带着齿轮转动,齿轮带着旋转柱转动,由于螺纹杆的螺纹效果,使旋转柱在转动的同时发生移动,从而带着滑杆左右移动,因此可以带着缝线左右移动,使缝线均匀缠绕在收卷棍上,同时通过拉簧的复位作用使挤压辊压在缝线上,防止在绕线时,缝线缠绕在一起,从来避免出现死结的情况,并且在均匀缠绕时,可以增加缠绕的缝线长度,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收卷棍。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防缠绕结构的绕线装置的前方俯视立体图;
[0021]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防缠绕结构的绕线装置的右前方立体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防缠绕结构的绕线装置的螺纹杆结构示意立体图。
[0024]图例说明:
[0025]1、第一电机;2、移动杆;3、立杆;4、固定轴;5、挤压辊;6、收卷棍;7、第一驱动轴;8、立板;9、底板;10、滑槽;11、滑杆;12、螺纹杆;13、限位孔;14、旋转柱;15、第二电机;16、第二驱动轴;17、齿轮;18、拉簧;19、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参照图1
‑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防缠绕结构的绕线装置,包括底板9,底板9顶端前侧设置有滑槽10,滑槽10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2,螺纹杆12外壁螺纹连接有旋转柱14,旋转柱14外壁转动连接有滑杆11,滑杆11底端滑动连接在滑槽10底端,旋转柱14外壁对应滑杆11的左侧啮合连接有齿轮17,齿轮17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轴16,滑杆11前端顶部设置有限位孔13,滑杆11左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驱动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驱动轴16右端,底板9顶端中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板8,左侧立板8右端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轴7,第一驱动轴7外壁固定连接有收卷棍6,右侧立板8
右端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第一电机1驱动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驱动轴7右端,启动第一电机1带着第一驱动轴7转动,第一驱动轴7带着收卷棍6转动,同时启动第二电机15带着第二驱动轴16转动,第二驱动轴16带着齿轮17转动,齿轮17带着旋转柱14转动,由于螺纹杆12的螺纹效果,使旋转柱14在转动的同时发生移动,从而带着滑杆11左右移动,因此可以带着缝线左右移动,使缝线均匀缠绕在收卷棍6上。
[0029]进一步解释,底板9顶端对应右侧的立板8后侧固定连接有立杆3,立杆3前端滑动连接有移动杆2,移动杆2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4,固定轴4左端转动连接有挤压辊5,述立杆3前端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9,固定块19顶端固定连接有拉簧18,拉簧18顶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杆2底端,挤压辊5下方设置在收卷棍6上方,通过拉簧18的复位作用使挤压辊5压在缝线上,防止在绕线时,缝线缠绕在一起,从来避免出现死结的情况,并且在均匀缠绕时,可以增加缠绕的缝线长度,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收卷棍6。
[0030]工作原理:首先启动第一电机1带着第一驱动轴7转动,第一驱动轴7带着收卷棍6转动,同时启动第二电机15带着第二驱动轴16转动,第二驱动轴16带着齿轮17转动,齿轮17带着旋转柱14转动,由于螺纹杆12的螺纹效果,使旋转柱14在转动的同时发生移动,从而带着滑杆11左右移动,因此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缠绕结构的绕线装置,包括底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9)顶端前侧设置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外壁螺纹连接有旋转柱(14),所述旋转柱(14)外壁转动连接有滑杆(11),所述滑杆(11)底端滑动连接在滑槽(10)底端,所述旋转柱(14)外壁对应滑杆(11)的左侧啮合连接有齿轮(17),所述齿轮(17)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轴(16),所述滑杆(11)前端顶部设置有限位孔(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缠绕结构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11)左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5),所述第二电机(15)驱动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驱动轴(16)右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缠绕结构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9)顶端中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板(8),左侧所述立板(8)右端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轴(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青龙,彭志,
申请(专利权)人:巴中市中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