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接无线网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293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接无线网卡,涉及无线网卡技术领域,解决了不便于对于壳体进行快速拆卸从而对于网卡内部的电路板等进行维护,而且在多次的拆卸过程中,极易导致壳体被损坏的问题。一种外接无线网卡,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采用矩形凹槽结构,下壳体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T形滑槽结构,且下壳体顶部的两侧的T形滑槽内侧均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通槽结构;下壳体还包括有:上壳体,上壳体采用U形板结构,上壳体设置于下壳体的顶部;卡块,卡块采用T形块结构;销杆,销杆采用U形杆结构;便于对于内部的装置进行维修,极大的提高了拆卸速度,同时不会对于连接结构造成损坏,能够承受多次拆分带来的损坏。多次拆分带来的损坏。多次拆分带来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接无线网卡


[0001]本技术属于无线网卡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外接无线网卡。

技术介绍

[0002]无线网卡是一种在无线局域网的覆盖下通过无线连接进行上网的无线终端设备。通俗的说无线网卡是一种不需要连接网线即可实现上网的设备,比如我们最常见的笔记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内部都集成有无线网卡。
[0003]目前的无线网卡还存在有以下不足:
[0004]目前的无线网卡在使用过程中,其外壳通常是通过卡扣或者螺丝进行组合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对于壳体进行快速拆卸从而对于网卡内部的电路板等进行维护,影响维护维修的效率,而且在多次的拆卸过程中,极易导致壳体被损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外接无线网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便于对于壳体进行快速拆卸从而对于网卡内部的电路板等进行维护,而且在多次的拆卸过程中,极易导致壳体被损坏的问题。
[0006]本技术一种外接无线网卡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外接无线网卡,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采用矩形凹槽结构,下壳体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T形滑槽结构,且下壳体顶部的两侧的T形滑槽内侧均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通槽结构;下壳体还包括有:上壳体,上壳体采用U形板结构,上壳体设置于下壳体的顶部;卡块,卡块采用T形块结构,卡块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卡块分别固定设置于上壳体的底部两侧,卡块采用磁铁材料制作,卡块的后端底部开设有圆形通槽结构;销杆,销杆采用U形杆结构,且销杆的顶端两侧分别与两组卡块后端底部的圆形通槽卡合连接,销杆的底部设置有凸起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还包括有:插头,插头固定设置于下壳体的前侧;安装杆,安装杆采用圆柱形结构,安装杆旋转设置于下壳体的后侧,且安装杆后端外壁两侧均一体式设置有U形凸起结构,安装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结构;安装杆的外侧滑动设置有滑动环;第一卡齿,第一卡齿采用圆环形结构,第一卡齿固定设置于下壳体的后壁上,且第一卡齿设置于安装杆的外侧。
[0009]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环采用圆环形结构,且滑动环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U形凹槽结构;滑动环还包括有:第二卡齿,第二卡齿固定设置于滑动环的前侧;固定块,固定块采用U形块结构,且固定块固定设置于滑动环的顶部;连接块,连接块采用U形块结构,且连接块旋转设置于固定块的一侧;信号杆,信号杆固定设置于连接块的顶部;蜗轮,蜗轮固定设置于连接块的转轴外侧;蜗杆,蜗杆旋转设置于固定块的一侧,且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通过设置有下壳体、上壳体、卡块、销杆,需要对于本装置内部进行维护维修时,可以通过捏住销杆底部的凸起结构将销杆从下壳体两侧的圆形通槽内抽出,使得销杆失去对于卡块的限位作用,此时便可将上壳体和卡块沿着下壳体顶部两侧的T形滑槽内抽出,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分离开来,便于对于内部的装置进行维修,极大的提高了拆卸速度,同时不会对于连接结构造成损坏,能够承受多次拆分带来的损坏,便于使用。
[0012]通过设置有安装杆、第一卡齿、滑动环、第二卡齿、固定块和连接块,通过将滑动环沿着安装杆向后侧拉动,使得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脱离卡合,从而失去对于滑动环的限位作用,此时便可对于滑动环进行旋转,通过滑动环内壁的U形凹槽与安装杆外侧的U形凸起的配合,能够在滑动环旋转的过程中同步带动安装杆旋转,同时带动信号杆在左右方向上进行旋转,调整信号杆左右方向上的朝向,调整完毕后,松开滑动环,在安装杆外侧的弹簧的作用下使得顶动第二卡齿重新与第一卡齿卡合,从而重新对于滑动环和安装杆的角度进行限位固定,完成对于信号杆左右方向的调整过程中,需要对于信号杆前后方向上的朝向进行调整时,通过旋转蜗杆带动蜗轮和连接块绕着固定块进行前后旋转,从而带动信号杆同步进行旋转,达到对于信号杆前后朝向进行调整的目的,通过对于信号杆的朝向从多个方向进行调整,有利于信号杆接收到强度更强的信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同时能够对于信号杆的朝向进行固定,避免被误碰后改变朝向,便于使用和操作。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轴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滑动环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下壳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18]1、下壳体;101、插头;102、上壳体;103、卡块;104、销杆;105、安装杆;106、第一卡齿;2、滑动环;201、第二卡齿;202、固定块;203、连接块;204、信号杆;205、蜗轮;206、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实施例:
[0021]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0022]本技术提供一种外接无线网卡,包括:下壳体1;下壳体1采用矩形凹槽结构,下壳体1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T形滑槽结构,且下壳体1顶部的两侧的T形滑槽内侧均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通槽结构;下壳体1还包括有:上壳体102,上壳体102采用U形板结构,上壳体102设置于下壳体1的顶部;卡块103,卡块103采用T形块结构,卡块103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卡块103分别固定设置于上壳体102的底部两侧,卡块103采用磁铁材料制作,卡块103的后端底部开设有圆形通槽结构;销杆104,销杆104采用U形杆结构,且销杆104的顶端两侧分别与两组卡块103后端底部的圆形通槽卡合连接,销杆104的底部设置有凸起结构。
[0023]其中,下壳体1还包括有:插头101,插头101固定设置于下壳体1的前侧;安装杆105,安装杆105采用圆柱形结构,安装杆105旋转设置于下壳体1的后侧,且安装杆105后端
外壁两侧均一体式设置有U形凸起结构,安装杆105的外侧套设有弹簧结构;安装杆105的外侧滑动设置有滑动环2;第一卡齿106,第一卡齿106采用圆环形结构,第一卡齿106固定设置于下壳体1的后壁上,且第一卡齿106设置于安装杆105的外侧。
[0024]其中,滑动环2采用圆环形结构,且滑动环2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U形凹槽结构;滑动环2还包括有:第二卡齿201,第二卡齿201固定设置于滑动环2的前侧;固定块202,固定块202采用U形块结构,且固定块202固定设置于滑动环2的顶部;连接块203,连接块203采用U形块结构,且连接块203旋转设置于固定块202的一侧;信号杆204,信号杆204固定设置于连接块203的顶部;蜗轮205,蜗轮205固定设置于连接块203的转轴外侧;蜗杆206,蜗杆206旋转设置于固定块202的一侧,且蜗杆206与蜗轮205啮合连接。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滑动环2沿着安装杆105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接无线网卡,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所述下壳体(1)采用矩形凹槽结构,下壳体(1)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T形滑槽结构,且下壳体(1)顶部的两侧的T形滑槽内侧均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通槽结构;下壳体(1)还包括有:上壳体(102),上壳体(102)采用U形板结构,上壳体(102)设置于下壳体(1)的顶部;卡块(103),卡块(103)采用T形块结构,卡块(103)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卡块(103)分别固定设置于上壳体(102)的底部两侧,卡块(103)采用磁铁材料制作,卡块(103)的后端底部开设有圆形通槽结构;销杆(104),销杆(104)采用U形杆结构,且销杆(104)的顶端两侧分别与两组卡块(103)后端底部的圆形通槽卡合连接,销杆(104)的底部设置有凸起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外接无线网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还包括有:插头(101),插头(101)固定设置于下壳体(1)的前侧;安装杆(105),安装杆(105)采用圆柱形结构,安装杆(105)旋转设置于下壳体(1)的后侧,且安装杆(105)后端外壁两侧均一体式设置有U形凸起结构,安装杆(105)的外侧套设有弹簧结构;安装杆(105)的外侧滑动设置有滑动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霞陈坤铃郭彦李卓运周毓莫加铬许淮钦
申请(专利权)人:梧州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