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龙才专利>正文

一种成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261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成像组件,包括:固定壳,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壳和第二壳以及形成于第一壳与第二壳之间的透光槽,第一壳包括插槽以及位于插槽一侧的至少一卡扣臂和至少一导滑槽;成像盘,沿着导滑槽活动插拔于插槽,成像盘包括至少一旋转轴、围绕旋转轴设置的多个成像孔、显露于每个成像孔的成像片以及对应每个成像孔设置的卡位,卡扣臂与其中一个卡位配合,随着成像盘旋转,不同位置的卡位交替与卡扣臂配合,从而实现成像盘的换页和定位;至少一聚光镜,收容于透光槽,且位于成像盘的上方;灯光组位于成像盘的下方,发出的光依次穿过成像盘和聚光镜。像盘和聚光镜。像盘和聚光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像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投影构的
,特别涉及小型化的成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一个成像组件,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的胶片组件、位于所述胶片组件下方的灯光组、驱动投影组件旋转的电机和控制投影盘组件更换投影图案的光电传感器。所述壳体包括开口,所述胶片组件包括托盘、安装于所述托盘的胶片盘以及位于所述胶片盘上方的镜头组,所述托盘可活动插拔于所述开口。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胶片盘旋转,所述胶片盘通过所述光电传感器的接通或断开来实现所述胶片盘的换页。
[0003]由于通过上述结构实现所述胶片盘换页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无法实现产品的小型化需求,故需要设计一款新的成像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投影图案的小型成像组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0006]一种成像组件,包括:固定壳,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壳和第二壳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之间的透光槽,所述第一壳包括插槽以及位于所述插槽一侧的至少一卡扣臂和至少一导滑槽;成像盘,沿着所述导滑槽活动插拔于所述插槽,所述成像盘包括至少一旋转轴、围绕所述旋转轴设置的多个成像孔、显露于每个所述成像孔的成像片以及对应每个所述成像孔设置的卡位,所述卡扣臂与其中一个所述卡位配合,随着所述成像盘旋转,不同位置的所述卡位交替与所述卡扣臂配合,从而实现所述成像盘的换页和定位;至少一聚光镜,收容于所述透光槽,且位于所述成像盘的上方;灯光组,位于所述成像盘的下方,发出的光依次穿过所述成像盘和所述聚光镜。
[0007]进一步,两个所述卡扣臂位于所述成像盘的上下两侧,且两者相互对齐设置,对所述成像盘起支撑定位作用。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壳包括位于每个所述卡扣臂的左右两侧的让位空间,所述让位空间与所述插槽在上下方向上连通设置。
[0009]进一步,至少一所述卡扣臂包括一凸起,所述凸起凸伸入所述卡位。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壳包括第一部、自所述第一部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部以及自所述第二部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三部,所述第二部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凸出设置,所述聚光镜安装于所述第一部,所述插槽设于所述第二部,所述灯光组收容于所述第三部。
[0011]进一步,所述第二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壳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所述插槽的部分向前显露于所述第二壳的左右两侧。
[0012]进一步,其中一个所述导滑槽设于所述插槽的上壁,设于所述上壁的所述导滑槽的顶壁高于所述上壁,另一个所述导滑槽设于所述插槽的下壁,设于所述下壁的所述导滑
槽的底壁低于所述下壁。
[0013]进一步,所述第二壳包括与所述透光槽连通设置的两个让位槽,两个所述让位槽位于所述透光槽的左右两侧,所述成像盘向前显露于两个所述让位槽。
[0014]进一步,所述固定壳包括收容所述灯光组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向后贯穿所述第一壳,且向前贯穿所述第二壳,所述灯光组沿前后方向显露于所述收容槽。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壳包括朝向所述第二壳延伸形成的两个卡勾,两个所述卡勾位于所述透光槽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壳包括与所述卡勾扣合的卡槽,每个所述卡勾发生弹性形变而扣合于其中一个所述卡槽。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成像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通过成像盘沿着导滑槽活动插拔于插槽,成像盘包括至少一旋转轴、围绕旋转轴设置的多个成像孔、显露于每个成像孔的成像片以及对应每个成像孔设置的卡位,卡扣臂与其中一个卡位配合,随着成像盘旋转,不同位置的卡位交替与卡扣臂配合,从而实现成像盘的换页和定位。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成像组件的立体图;
[0019]图2为图1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立体图;
[0020]图3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4为图1中第一壳和成像盘的立体分解图。
[0022]具体实施例的附图标号说明:
[0023]成像组件100固定壳1第一壳11第一部111卡勾1111第二部112插槽1121上壁1122下壁1123卡扣臂1124让位空间1125固定部1126第三部113第二壳12第一段121卡槽1211第二段122让位槽1221第三段123透光槽13收容槽14成像盘2旋转轴21成像孔22成像片23卡位24灯光组3灯板31凸透镜32聚光镜4
ꢀꢀꢀꢀꢀꢀ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成像组件100,包括固定壳1、可活动插拔于所述固定壳1的成像盘2以及位于所述成像盘2上下两侧的灯光组3和聚光镜4。
[0026]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壳1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11和第二壳12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壳11与所述第二壳12之间的透光槽13和让位槽1221。所述第一壳11包括第一部111、自所述第一部111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部112以及自所述第二部112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三部113。所述第一部111包括朝向所述第二壳12延伸形成的两个卡勾1111,两个所述卡
勾1111位于所述透光槽1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部112沿左右方向及后方相对于所述第一部111水平凸出设置,所述第二部112包括沿前后方向贯穿的插槽1121以及构成所述插槽1121的上壁1122和下壁1123,所述插槽1121沿上下方向与透光槽13连通设置,换句话说,所述插槽1121与所述透光槽13相互垂直。所述插槽112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透光槽13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也可以说是所述插槽112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壳12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所述插槽112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透光槽13的左右两侧。所述上壁1122和/或者所述下壁1123设有至少一卡扣臂1124、至少一导滑槽(导滑槽未图示)。所述第二部112还包括位于所述插槽1121左右两侧的两个固定部1126,两个所述固定部1126用以将所述固定壳1固定于一基座。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卡扣臂1124设于所述上壁1122,另一个所述卡扣臂1124设于所述下壁1123,两个所述卡扣臂1124上下对齐设置,两个所述卡扣臂1124对所述成像盘2形成相向的夹持力,限制所述成像盘2沿前后方向偏移,但所述成像盘2可相对于两个所述卡扣臂1124活动旋转。所述第二部112包括位于每个所述卡扣臂1124的左右两侧的让位空间1125。其中一个所述导滑槽设于所述上壁1122,另一个所述导滑槽设于所述下壁1123,两个所述导滑槽上下对齐设置,且两个所述导滑槽均与所述插槽1121上下连通设置。所述导滑槽大致位于所述第二部112的中间位置,位于所述上壁1122的导滑槽的顶壁高于所述上壁1122的顶面,位于所述下壁1123的所述导滑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壳,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壳和第二壳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之间的透光槽,所述第一壳包括插槽以及位于所述插槽一侧的至少一卡扣臂和至少一导滑槽;成像盘,沿着所述导滑槽活动插拔于所述插槽,所述成像盘包括至少一旋转轴、围绕所述旋转轴设置的多个成像孔、显露于每个所述成像孔的成像片以及对应每个所述成像孔设置的卡位,所述卡扣臂与其中一个所述卡位配合,随着所述成像盘旋转,不同位置的所述卡位交替与所述卡扣臂配合,从而实现所述成像盘的换页和定位;至少一聚光镜,收容于所述透光槽,且位于所述成像盘的上方;灯光组,位于所述成像盘的下方,发出的光依次穿过所述成像盘和所述聚光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扣臂位于所述成像盘的上下两侧,且两者相互对齐设置,对所述成像盘起支撑定位作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包括位于每个所述卡扣臂的左右两侧的让位空间,所述让位空间与所述插槽在上下方向上连通设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卡扣臂包括一凸起,所述凸起凸伸入所述卡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包括第一部、自所述第一部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部以及自所述第二部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三部,所述第二部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凸出设置,所述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龙才
申请(专利权)人:许龙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