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示踪剂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261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7
一种示踪剂监测装置,缓冲罐、处理罐、恒温室、检测器和温度控制器均设置在装置外壳内部,缓冲罐上设置有连接至装置外壳外部的进口管路,且缓冲罐、第一注液泵、处理罐依次管路连接,处理罐、第二注液泵、检测器依次管路连接,处理罐顶部还设置有连接至装置外壳外部的计量管路,检测器设置在恒温室内部,恒温室内部温度经温度控制器进行调节,中控装置设置在装置外壳表面上,并分别与第一注液泵、第二注液泵、检测器、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示踪剂监测装置可在现场对于检测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可对水体中示踪剂浓度进行调节,使其保持在检测仪器的检测限内。测限内。测限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示踪剂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示踪剂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注水开发后期,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形成了优势通道。大量无效注入水通过优势通道到达生产井,造成含水率上升过快,吸水剖面异常。因此,了解注采井间的连通情况,掌握注入水的流动方向,不仅对后期注采方案的制定及堵水措施的优化实施,而且对于地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描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示踪剂做为井间示踪监测技术的关键载体,是唯一能够进入储层并携带出流体和油藏信息的物质,纳米材料以其特殊的性质也开始逐渐用于领域,其中应用程度相对较高的纳米材料为碳量子点纳米荧光示踪剂,使用方式与常规示踪剂近似,同样为将其注入井下,于取样井采集水样分析示踪剂的含量等信息,以此推测井下的水流分布情况。
[0003]目前碳量子点纳米荧光示踪剂的监测方式多为在施工现场进行在线检测作业,受温度影响较为明显,而井下条件往往明显区别于地面检测时的温度条件,井下与地面的温度的较大差异容易导致碳量子点纳米荧光示踪剂的检测结果失真,进而影响后续分析结构,而现有技术用于现场检测的设备对于温度的控制并不完善;同时,井下水体的浓度分布情况较为复杂,可能出现水体中示踪剂浓度位于检测设备检测限之外的问题,需对其浓度进行调控以适应检测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示踪剂监测装置,可在现场对于检测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可对水体中示踪剂浓度进行调节,使其保持在检测仪器的检测限内。
[0005]为解决上述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本技术中的一种示踪剂监测装置,包括装置外壳、缓冲罐、处理罐、恒温室、检测器、温度控制器,其中,缓冲罐、处理罐、恒温室、检测器和温度控制器均设置在装置外壳内部,缓冲罐上设置有连接至装置外壳外部的进口管路,且缓冲罐与处理罐之间管路连接,其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注液泵,且第一注液泵进口上设置有滤筒;处理罐管路连接至检测器中,其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注液泵,处理罐顶部还设置有连接至装置外壳外部的计量管路,计量管路上设置有计量阀;检测器设置在恒温室内部,恒温室内部温度经温度控制器进行调节,检测器还管路连接至装置外壳外部;中控装置设置在装置外壳表面上,并分别与第一注液泵、第二注液泵、检测器、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7]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所述缓冲罐的进口管路上设置有进口阀。
[0008]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所述温度控制器通过设置在恒温室内部的控温片调节恒温室的内部温度,控温片为半导体温度控制片。
[0009]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所述处理罐内至少有部分内壁为漏斗结构,且
漏斗结构内径最小处下方经管路与检测器连接。
[0010]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于,装置外壳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0011]本技术起到的技术效果是:
[0012]1、本技术可用于碳量子点纳米荧光示踪剂的现场检测,可保证检测设备能够处在恒温条件下工作,保证水样在地面与地下处于相同的温度条件,避免温度变化影响检测结果,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0013]2、本技术可对待测水样进行稀释补充,保证其浓度能够保持在检测的检测限内。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装置外壳、2

缓冲罐、3

处理罐、4

恒温室、5

第一注液泵、6

第二注液泵、7

滤筒、8

检测器、9

温度控制器、10

控温片、11

进口阀、12

计量阀、13

万向轮、14

中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
[0018]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
[0020]参见图1,一种示踪剂监测装置,
[0021]缓冲罐2、处理罐3、恒温室4、检测器8和温度控制器9均设置在装置外壳1内部,缓冲罐2上设置有连接至装置外壳1外部的进口管路,且缓冲罐2与处理罐3之间管路连接,其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注液泵5,且第一注液泵5进口上设置有滤筒7,处理罐3管路连接至检测器8中,其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注液泵6,处理罐3顶部还设置有连接至装置外壳1外部的计量管路,计量管路上设置有计量阀12,检测器8设置在恒温室4内部,其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荧光检测器、紫外分光检测器,恒温室4内部温度经温度控制器9进行调节,检测器8还管路连接至装置外壳1外部,当待检测的含有示踪剂的水样进入缓冲罐2之后,首先通过第一注液泵5抽吸进入缓冲罐2中,其中杂质通过滤筒7除去;
[0022]而在处理罐3内部,计量阀12可用于向处理罐3中补充稀释液,如去离子水或者无示踪剂的除杂地层水等,该补充过程为计量补充,可根据第一注液泵5的注入量控制补充量,使得含有示踪剂的水样在处理罐3中得到稀释,对于示踪剂浓度较大而超过后续检测设备检测限的地层水进行有效稀释处理,确保检测的顺利进行,对于检测限内部的水样,也可
无需补充稀释液直接进入后续流程进行检测。
[0023]中控装置14设置在装置外壳1表面上,并分别与第一注液泵5、第二注液泵6、检测器8、温度控制器9电性连接,根据现有技术可知,中控14可控制第一注液泵5、第二注液泵6、检测器8、温度控制器9的动作,监控其工作状态并反映在其自带的显示设备上。
[0024]本实施例中,缓冲罐2的进口管路上设置有进口阀11,进口管路将直接连接地层水样管路,因此使用进口阀11控制缓冲罐2内部的水量进入情况,避免水量过大对装置整体造成冲击。
[0025]温度控制器9的作用是调节恒温室4内部温度,本实施例中,温度控制器9通过设置在恒温室4内部的控温片10调节恒温室4的内部温度,控温片10为半导体温度控制片,通过半导体温度控制片控制恒温室4内部的温度升高或降低,半导体温度控制片具有反应灵敏,无介质干扰的特点,适合于检测器8需要的稳定环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示踪剂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外壳(1)、缓冲罐(2)、处理罐(3)、恒温室(4)、检测器(8)、温度控制器(9)、中控装置(14),其中,缓冲罐(2)、处理罐(3)、恒温室(4)、检测器(8)和温度控制器(9)均设置在装置外壳(1)内部,缓冲罐(2)上设置有连接至装置外壳(1)外部的进口管路,且缓冲罐(2)与处理罐(3)之间管路连接,其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注液泵(5),且第一注液泵(5)进口上设置有滤筒(7);处理罐(3)管路连接至检测器(8)中,其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注液泵(6),处理罐(3)顶部还设置有连接至装置外壳(1)外部的计量管路,计量管路上设置有计量阀(12);检测器(8)设置在恒温室(4)内部,恒温室(4)内部温度经温度控制器(9)进行调节,检测器(8)还管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遨宇蒲万芬靳星吴通李思颖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