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智能降温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260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智能降温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两侧边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中部一侧安装有冷凝器,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中部另一侧安装有水箱,所述支架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的内表面盘旋贴合安装有冷却弯管,所述冷却弯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接管,所述冷却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输送管的一端,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通过水管与水箱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所述水箱的上端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延伸至水箱内部,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输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所述支架的中部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支架的中部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支架的中部设置有散热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智能降温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降温机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智能降温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单体太阳电池不能直接做电源使用。作电源必须将若干单体电池串、并联连接和严密封装成组件。光伏组件(也叫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
[0003]光伏组件在工作过程中受阳光直射,温度会逐渐升高,而温度偏高时其光电转换效率降低,不利于对太阳能的吸收利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处理。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对于光伏组件的散热一般采用自然散热的方式,通过焊接导热金属进行散热,由于光伏组件的壳体多为密封的,所以通过导热金属散热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智能降温机构,可自动对光伏组件进行散热降温,有效提高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组件智能降温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两侧边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中部一侧安装有冷凝器,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中部另一侧安装有水箱,所述支架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的内表面盘旋贴合安装有冷却弯管,所述冷却弯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接管,所述冷却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输送管的一端,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通过水管与水箱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所述水箱的上端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延伸至水箱内部,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输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所述支架的中部设置有散热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两侧面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内侧面,所述安装框的内底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主动轮,所述安装框的内底面两侧边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和第三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三转杆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轮,所述安装框的上端面等距开设有三个通孔,三个所述通孔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三个所述通孔的内部均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和第三转杆远离电机端均延伸至通孔内并分别与散热风扇的一端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从动轮通过第一皮带与其中一个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通过第二皮带与另一个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光伏板倾斜安装于所述支架顶面。
[0009]优选的,所述光伏板的内底面一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光伏板的内底面另一
侧安装有蓄电池,所述支架的一外侧面安装有控制器。
[0010]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蓄电池,温度传感器,电机,水泵电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2]1、工作时,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传递给控制器,当检测的温度达到控制器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控制水泵和电机启动,水泵将水箱中的水抽取至冷却弯管内,冷却弯管盘旋设置,增大了散热面积,且冷却弯管贴合光伏板倾斜设置,水经过冷却弯管对光伏板进行降温后流向冷凝器换热后再进入水箱,如此循环往复可对光伏板进行降温,电机带动第一转杆转动、第一转杆带动两个主动轮转动,两个主动轮带动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和第三转杆前端的散热风扇转动,进一步对冷却弯管和光伏板进行散热,有效提高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低于控制器设定的温度时,控制器控制水泵和电机关闭。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冷却弯管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散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散热组件俯视图;
[0017]其中:1、底座;2、支架;3、冷凝器;4、水箱;5、光伏板;6、冷却弯管;7、连接管;8、输送管;9、水管;10、水泵;11、抽水管;12、安装框;13、电机;14、第一转杆;15、主动轮;16、第二转杆;17、第三转杆;18、第一从动轮;19、第二从动轮;20、通孔;21、挡板;22、散热风扇;23、第一皮带;24、第二皮带;25、温度传感器;26、蓄电池;27、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智能降温机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两侧边固定连接有支架2,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中部一侧安装有冷凝器3,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中部另一侧安装有水箱4,所述支架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光伏板5,所述光伏板5的内表面盘旋贴合安装有冷却弯管6,所述冷却弯管6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接管7,所述冷却弯管6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输送管8的一端,所述连接管7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3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所述冷凝器3的输出端通过水管9与水箱4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所述水箱4的上端安装有水泵10,所述水泵10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抽水管11,所述抽水管11延伸至水箱4内部,所述水泵10的输出端与输送管8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所述支架2的中部设置有散热组件。
[0021]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了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安装框12,所述安装框12的两侧面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2内侧面,所述安装框12的内底面固定安装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14,所述第一转杆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主动轮15,所述安装框12的内底面两侧边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16和第三转杆17,所述第二转杆16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轮18,所述第三转杆17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轮19,所述安装框12的上端面等距开设有三个通孔20,三个所述通孔20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21,三个所述通孔20的内部均设置有散热风扇22,所述第一转杆14,第二转杆16和第三转杆17远离电机13端均延伸至通孔20内并分别与散热风扇22的一端固定连接。
[002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了所述第一从动轮18通过第一皮带23与其中一个所述主动轮15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19通过第二皮带24与另一个所述主动轮15传动连接。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了所述光伏板5倾斜安装于所述支架2顶面。
[00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智能降温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两侧边固定连接有支架(2),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中部一侧安装有冷凝器(3),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中部另一侧安装有水箱(4),所述支架(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光伏板(5),所述光伏板(5)的内表面盘旋贴合安装有冷却弯管(6),所述冷却弯管(6)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接管(7),所述冷却弯管(6)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输送管(8)的一端,所述连接管(7)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3)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所述冷凝器(3)的输出端通过水管(9)与水箱(4)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所述水箱(4)的上端安装有水泵(10),所述水泵(10)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抽水管(11),所述抽水管(11)延伸至水箱(4)内部,所述水泵(10)的输出端与输送管(8)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所述支架(2)的中部设置有散热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智能降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安装框(12),所述安装框(12)的两侧面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2)内侧面,所述安装框(12)的内底面固定安装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14),所述第一转杆(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主动轮(15),所述安装框(12)的内底面两侧边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烽烽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市乃天光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