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钩摆角的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多个传感器,所述壳体设置于车钩的钩头且位于所述车钩的轴向中心线上;其中,所述多个传感器包括沿所述车钩轴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第一传感器,所述车钩所在的车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一一对应的第一参考点,所述第一传感器与其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参考点之间的连接直线的方向垂直于所述车钩的轴向,所述第一传感器能够测量其与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参考点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合理布局传感器及设置保护传感器的壳体,使得传感器紧凑安装、摆角测量更准确。摆角测量更准确。摆角测量更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钩摆角的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重载机车测量
,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测量车钩与车体摆角的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铁路运输领域,车辆之间通过车钩实现连挂编组,随着编组列车长度和载重不断增大,加之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升,列车运行过程中纵向冲动不断加剧,在线路激扰的共同作用下,车钩容易出现横向偏转,极大破坏车辆横向稳定性,威胁列车运行安全。快速准确的测量车钩的摆角成为了重要的试验需求,虽然现有能够测量摆角的测试技术,例如公开号为CN11167871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摩擦式车钩横向摆角测试装置,所述横向摆角测试装置设置在车辆的车体上能够对车钩横向摆角进行检测,但现有的测量车钩摆角的工装还存在以下局限:一是车辆运行的环境差,现有的工装不具备保护传感器的防护作用,同时不够紧凑,会和其他的设备发生干扰;二是机车重联处布局不合理造成每一个重联处所留有的空间不同,且现有的工装不能调节工装高度不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三是工装的安装不够牢靠,车辆通过不同路段会造成车体与车钩抖动,不牢靠的工装会脱落造成安全隐患。
[0003]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布局合理且能够保护传感器的车钩摆角的测量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或缓解上述问题带来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车钩摆角的测量装置,通过合理布局传感器及设置保护传感器的壳体,使得传感器紧凑安装、摆角测量更准确。
[0005]本技术的车钩摆角的测量装置可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多个传感器,所述壳体设置于车钩的钩头且位于所述车钩的轴向中心线上。其中,所述多个传感器可包括沿所述车钩轴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第一传感器,所述车钩所在的车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一一对应的第一参考点,所述第一传感器与其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参考点之间的连接直线的方向垂直于所述车钩的轴向,所述第一传感器能够测量其与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参考点之间的距离。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传感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参考点共第一平面,且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车钩的轴向平行;所述多个传感器的中心共第二平面,且所述车钩的所述轴向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二平面内;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垂直。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装置还可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车体上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置为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车钩的轴向,所述第一参考点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并沿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传感器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所述车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对应的第二参考点,所述第二传感器与其所对应的所述第二参考点
之间的连接直线的方向平行于所述车钩的轴向。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传感器在所述壳体内呈品字形布局,所述第一传感器相对远离所述车钩,所述第二传感器相对靠近所述车钩。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呈T型结构,所述第一传感器在所述壳体内沿平行于所述车钩轴向的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传感器在所述壳体内沿垂直于所述车钩轴向的方向上分布。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装置还可包括连接在所述车体上的拉环,所述拉环的中心作为所述第二参考点。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传感器均为拉线式位移传感器,且所述壳体的对应于所述拉线式位移传感器的移动端拉线伸出的一面敞开。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可包括用于安装所述传感器的移动基座和用于与所述车钩固定连接的固定基座,所述移动基座与所述固定基座采用可拆卸式连接并能够调节所述移动基座相对于所述车钩的安装高度。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基座设有多组第一连接孔,所述移动基座在与所述固定基座的连接处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移动基座与所述固定基座采用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来实现可拆卸连接。
[00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钩摆角的测量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的车钩摆角的测量装置通过将传感器合理布局设置在壳体内,使得传感器能够受到壳体防护,同时能够节省安装空间,使得测量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还能够减少对于其它设备接线的干扰;并且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第一传感器使得计算出的横向摆角的测量值更为准确。
附图说明
[0017]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一个安装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测量装置随高度调节变化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基座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基座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23]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4]附图标记:
[0025]1‑
壳体,2
‑
第一传感器,3
‑
第一参考点,4
‑
第二传感器,5
‑
第二参考点,6
‑
固定杆,7
‑
拉环,8
‑
车钩,9
‑
车体,10
‑
移动基座,11
‑
固定基座,12
‑
第一连接孔,13
‑
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车钩摆角的测量装置可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在壳体1内的多个传感器,壳体1设置于车钩8的钩头且位于车钩8的轴向中心线上。其中,多个传
感器可包括沿车钩8的轴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第一传感器2,车钩8所在的车体9上设有与第一传感器2一一对应的第一参考点3,第一传感器2与其所对应的第一参考点3之间的连接直线的方向垂直于车钩8的轴向,第一传感器2能够测量其与所对应的第一参考点3之间的距离。
[0028]具体地,测量装置通过将传感器安装在壳体1内,使得壳体1能够对传感器进行防护,当车辆在较差的环境中运行时,壳体1能够防止外部器械对传感器的直接冲击,也能够具有防水防尘等效果,并且多个传感器一起安装在壳体1中能够节省安装空间且结构更为紧凑,还能够减少对于其它设备接线的干扰。初始安装时,至少两个第一传感器2间隔分布在车钩8的轴向(即车辆的纵向),第一传感器2与其对应的第一参考点3之间的连接直线的方向垂直于车钩8的轴向(即车辆的横向),在车辆发生摆动时第一传感器2能够测量出第一传感器2到对应的第一参考点3的距离变化,由于第一参考点3和第一传感器2相对于车钩8发生横向摆角时摆角圆心的一端的距离均固定不变,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即能够计算出横向摆角的角度。而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钩摆角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多个传感器,所述壳体设置于车钩的钩头且位于所述车钩的轴向中心线上;其中,所述多个传感器包括沿所述车钩轴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第一传感器,所述车钩所在的车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一一对应的第一参考点,所述第一传感器与其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参考点之间的连接直线的方向垂直于所述车钩的轴向,所述第一传感器能够测量其与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参考点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摆角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传感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参考点共第一平面,且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车钩的轴向平行;所述多个传感器的中心共第二平面,且所述车钩的所述轴向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二平面内;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摆角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车体上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置为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车钩的轴向,所述第一参考点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并沿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摆角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传感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传感器,所述车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对应的第二参考点,所述第二传感器与其所对应的所述第二参考点之间的连接直线的方向平行于所述车钩的轴向。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是扦,赵志荣,王志忠,王开云,杨亮,马战国,谷牧,司道林,袁逸畅,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