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塔的液体和气体分布及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245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塔的液体和气体分布及混合装置,包括均设置于再生塔内部的一体式分布缓冲罐、液体分布支管、气液混合腔、螺旋混合器、空气分布支管和挡液板;一体式分布缓冲罐的内部具有液相缓冲腔和气相缓冲腔;若干根液体分布支管的始端均与液相缓冲腔连通;每根液体分布支管的中部均设置有一个气液混合腔;气液混合腔的后方设置有至少两个螺旋混合器;螺旋混合器内部均设有螺旋叶片;若干根空气分布支管的始端均与气相缓冲腔连通;每根空气分布支管的末端与各自的气液混合腔连通且出口朝下;每根空气分布支管的末端出口的下方设置有挡液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装置由外置改为内置,克服腐蚀对设备运行造成的影响,实现设备连续化运行。设备连续化运行。设备连续化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塔的液体和气体分布及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传质设备,是一种化工传质再生分离用的非标内件,具体是一种再生塔的液体和气体分布及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焦化行业落后产能已经全部淘汰,需要新建焦化厂进行产能填补,所以近几年新建了不少6米以上的焦炉,单座焦炉的产能增加,使得焦化厂的规模越建越大,基本上是200~300万吨/年的规模,最大的已经达到400万吨/年的产能。产能规模的扩大,对应的化产净化工段的非标设备也随之变大,尤其是脱硫工段的再生塔,直径也随产能的增加而增大到DN9000,塔径变大后,内部液体分布和空气分布需要重新设计。
[0003]再生塔的工作原理是:脱硫塔出来的吸收液经溶液循环泵抽出,加压后送入再生塔下部,由再生塔下封头进入再生塔内,同时再生塔下部通入压缩空气,空气和脱硫液进行充分混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H2S和空气中的O2反应变成单质硫,空气除了对溶液进行氧化再生外,溶液里的气泡还对溶液再生产生的硫颗粒起浮选作用,最终形成硫泡沫和溶液分离,达到再生的目的。再生塔再生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溶液和空气是否能充分的混合,如果混合效果好,则再生效果就好,反之则差。
[0004]目前的大塔径再生塔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腐蚀性,再生塔下封头外部(塔裙座内部)设置环形液体主管,液体主管上引出多个支管,支管连接到再生塔下封头,溶液最终通过多个支管由下封头进入塔内,同样的再生塔下封头外部(塔裙座内部)设置环形空气主管,空气主管同样引出多个支管,数量和液体主管上支管的数量保持一致,空气支管直接和液体支管相连,使空气和液体在液体支管内部混合,混合后进入再生塔内部,长期使用暴露出了一个显著的缺点——抗腐蚀性差,液体分布管和空气分布管均处于再生塔下封头外部,本身存在多条焊缝和管道阀门,而脱硫液的腐蚀性很强,液体分布管和空气分布管上的焊缝经常被腐蚀,发生泄漏,对连续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0005]第二个问题是液体分布不均。传统技术中,主管上每个支管的液体流量是不同的,靠近主管进液口的支管流量少,主管末端的支管流量多,这是因为主管和支管成90
°
垂直关系,当液体水平进入主管后,首先会水平流动,不会垂直向上流动,所以液体都是优先流动到主管末端,这就造成了主管末端的支管流量高,主管进液口侧的支管流量少,当再生塔直径小时,液体主管长度较短,同时液体支管数量比较少,每个支管的液体流量误差不大,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当再生塔直径变大后,对应液体环管长度和支管数量都需要增多,当液体环管长度和支管数量增多后,每个支管之间的液体流量很难保证相同,造成分布不均匀,同样空气分布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再生塔的液体和气体分布及混合装置。
[0007]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再生塔的液体和气体分布及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均设置于再生塔内部的一体式分布缓冲罐、液体分布支管、气液混合腔、螺旋混合器、空气分布支管和挡液板;
[0008]一体式分布缓冲罐的内部具有两个腔室,下部腔室为液相缓冲腔,上部腔室为气相缓冲腔;液相缓冲腔与溶液入口连通,气相缓冲腔与空气入口连通;
[0009]若干根液体分布支管的始端均与液相缓冲腔连通;每根液体分布支管与液相缓冲腔相连通的位置的标高均相同;每根液体分布支管的中部均设置有一个气液混合腔;按照气液混合物的流动方向,每根液体分布支管的气液混合腔的后方设置有至少两个螺旋混合器;螺旋混合器内部均设有螺旋叶片;每根液体分布支管的末端均通入再生塔的内部;
[0010]若干根空气分布支管的始端均与气相缓冲腔连通;空气分布支管的数量与液体分布支管的数量相同;每根空气分布支管与气相缓冲腔相连通的位置的标高均相同;每根空气分布支管的末端与各自的气液混合腔连通且出口朝下;每根空气分布支管的末端出口的下方设置有挡液板。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将液体和气体分布及混合装置由外置改为内置,最大限度地克服腐蚀问题对设备运行造成的影响,实现设备连续化运行,大大减少工作量和检修难度,极大降低成本。外置操作时,焊缝非常容易发生腐蚀泄露,如果检修,需要将再生塔内部液体全部卸掉,液体容积一般为1000m3左右,工作量巨大。改为内置后,如果发生焊缝泄露,也是发生在塔内部,不会造成循环量减少,一般再生塔进液量为5000m3/h左右,泄露量相对于循环量,量很小,不会影响运行效果。
[0013](2)每根液体分布支管和空气分布支管均与各自的缓冲腔直接连通,所有液体分布支管的出口压力相同,所有空气分布支管的出口压力相同。且各自类型的分布支管的连接高度一致,保证了各个类型的分布支管流量的一致性和均匀性。
[0014](3)本技术设置有挡液板。挡液板能够挡住上升的液体,减少上升液体对空气分布的影响;同时将空气送入到气液混合腔的中心位置后,降低空气偏流的发生。
[0015](4)本技术设置有螺旋混合器。螺旋混合器通过螺旋叶片的不同旋向,使气液充分混合后再流出,保证了再生塔的再生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8]图中,一体式分布缓冲罐1、液相缓冲腔101、气相缓冲腔102、液体分布支管2、气液混合腔3、螺旋混合器4、空气分布支管5、挡液板6。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不限制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2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再生塔的液体和气体分布及混合装置(简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均设置于再生塔内部的一体式分布缓冲罐1、液体分布支管2、气液混合腔
3、螺旋混合器4、空气分布支管5和挡液板6;
[0021]一体式分布缓冲罐1、液体分布支管2、气液混合腔3、螺旋混合器4、空气分布支管5和挡液板6均设置于再生塔的内部;
[0022]一体式分布缓冲罐1的内部具有两个腔室,下部腔室为液相缓冲腔101,上部腔室为气相缓冲腔102;液相缓冲腔101与溶液入口连通,气相缓冲腔102与空气入口连通;
[0023]若干根液体分布支管2的始端均与液相缓冲腔101连通;为了保证同时出液,每根液体分布支管2与液相缓冲腔101相连通的位置的标高均相同,保证出液的均匀性;每根液体分布支管2的中部均设置有一个气液混合腔3;按照气液混合物的流动方向,每根液体分布支管2的气液混合腔3的后方设置有至少两个螺旋混合器4;螺旋混合器4内部均设有螺旋叶片;每根液体分布支管2的末端均通入再生塔的内部;
[0024]若干根空气分布支管5的始端均与气相缓冲腔102连通;空气分布支管5的数量与液体分布支管2的数量相同;为了保证同时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塔的液体和气体分布及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均设置于再生塔内部的一体式分布缓冲罐、液体分布支管、气液混合腔、螺旋混合器、空气分布支管和挡液板;一体式分布缓冲罐的内部具有两个腔室,下部腔室为液相缓冲腔,上部腔室为气相缓冲腔;液相缓冲腔与溶液入口连通,气相缓冲腔与空气入口连通;若干根液体分布支管的始端均与液相缓冲腔连通;每根液体分布支管与液相缓冲腔相连通的位置的标高均相同;每根液体分布支管的中部均设置有一个气液混合腔;按照气液混合物的流动方向,每根液体分布支管的气液混合腔的后方设置有至少两个螺旋混合器;螺旋混合器内部均设有螺旋叶片;每根液体分布支管的末端均通入再生塔的内部;若干根空气分布支管的始端均与气相缓冲腔连通;空气分布支管的数量与液体分布支管的数量相同;每根空气分布支管与气相缓冲腔相连通的位置的标高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柱祥商恩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创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