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直径输水管道泄水管对向消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227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直径输水管道泄水管对向消能装置,涉及供水管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直径输水管道泄水管对向消能装置,包括第一泄水管,所述第一泄水管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消能组件,所述消能组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组件。该小直径输水管道泄水管对向消能装置,通过消能组件的设置,通过在第一泄水管出水口末端增加圆弧消能管对向消能结构,将来自主管的高压水流经过第一泄水管,再经分流管均匀将水流分流至圆弧消能管内,两股高压水流经圆弧管内壁摩擦阻力进行一次消能,水流到达圆弧管口对向消能进行二次消能后流出,使得装置通过增加左右圆弧消能结构,增大管道内壁摩擦消能,结构简单适用,安装灵活,减小水土流失。流失。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直径输水管道泄水管对向消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供水管道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小直径输水管道泄水管对向消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供水是指通过公共设施、商业组织、社区努力或个人提供水资源,水的输送通常是通过水泵和管道,灌溉也包括在其中,供水系统从各种地点获取水源,这些水源都经过了适当的处理,包括地下水、地表水(湖泊和河流),以及经过淡化的海水。
[0003]常规村镇供水泄水管由闸阀、泄水管组成,此类泄水方式会造成耕地冲刷、农田损坏,若增加消力池成本高、工期长,混凝土浇筑用量少施工繁琐,且受地形限制较大,受到外界冲击时容易损坏,于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小直径输水管道泄水管对向消能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直径输水管道泄水管对向消能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常规村镇供水泄水管由闸阀、泄水管组成,此类泄水方式会造成耕地冲刷、农田损坏,若增加消力池成本高、工期长,混凝土浇筑用量少施工繁琐,且受地形限制较大,受到外界冲击时容易损坏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小直径输水管道泄水管对向消能装置,包括第一泄水管,所述第一泄水管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消能组件,所述消能组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泄水管,所述第一泄水管和第二泄水管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防护组件。
[0008]可选的,所述消能组件包括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左圆弧消能管,所述分流管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右圆弧消能管,所述分流管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调节阀门。
[0009]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固定环,所述上固定环的上表面开设有A螺纹孔,所述上固定环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与A螺纹孔相适配的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有下固定环,所述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内部卡接有连接管。
[0010]可选的,所述防护组件包括上防护壳,所述上防护壳的一侧开设有B螺纹孔,所述上防护壳的一侧螺纹连接有与B螺纹孔相适配的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有下防护壳,所述上防护壳和下防护壳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环。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泄水管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泄水管和第二泄水管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防腐涂层,所述第一泄水管和第二泄水管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耐热涂层。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直径输水管道泄水管对向消能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小直径输水管道泄水管对向消能装置,通过第一泄水管和消能组件的设置,通过在第一泄水管出水口末端增加左圆弧消能管和右圆弧消能管对向消能结构,将来自主管的高压水流经过第一泄水管,再经分流管均匀将水流分流至左圆弧消能管和右圆弧消能管结构内,两股高压水流经圆弧管内壁摩擦阻力进行一次消能,水流到达圆弧管口对向消能进行二次消能后流出,据现场实际测量高程及计算水柱高度,对向消能管可将1.2Mpa水压,水流对向冲击,以一种雨点形式小范围内散开落下,与现场泄水管末端未安装消能结构的泄水管对比,最大程度减小了泥土流失,泄水完成之后未留下冲沟或落水坑,使得装置改善泄水管末端焊接方式,增加左右圆弧消能结构,增大管道内壁摩擦消能、水流对向消能,施工方便,节约成本,结构简单适用,受地形影响小,安装灵活,减小水土流失,避免造成水土污染,保护沿线农田、耕地、土路基等。
[0016]2、该小直径输水管道泄水管对向消能装置,通过连接组件和防护组件的设置,使用时,通过连接组件将第一泄水管和第二泄水管连接到一起,再把防护组件安装到第一泄水管和第二泄水管的表面,使得装置能够简便的连接,收到冲击时不会损伤到管道,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消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第一泄水管;2、消能组件;201、分流管;202、左圆弧消能管;203、右圆弧消能管;204、调节阀门;3、连接组件;301、上固定环;302、固定螺栓;303、下固定环;304、连接管;4、第二泄水管;5、防护组件;501、上防护壳;502、紧固螺栓;503、下防护壳;504、缓冲弹簧;505、安装环;6、安装管;7、过滤网;8、防腐涂层;9、耐热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的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3]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小直径输水管道泄水管对向消能装置,包括第一泄水管1,第一泄水管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消能组件2,消能组件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组件3,连接组件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泄水管4,第一泄水
管1和第二泄水管4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防护组件5,过在第一泄水管1出水口末端增加左圆弧消能管202和右圆弧消能管203对向消能结构,将来自主管的高压水流经过第一泄水管1,再经分流管201均匀将水流分流至左圆弧消能管202和右圆弧消能管203结构内,两股高压水流经圆弧管内壁摩擦阻力进行一次消能,水流到达圆弧管口对向消能进行二次消能后流出,通过连接组件3将第一泄水管1和第二泄水管4连接到一起,再把防护组件5安装到第一泄水管1和第二泄水管4的表面,使得装置能够简便的连接,收到冲击时不会损伤到管道,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
[0024]消能组件2包括分流管201,分流管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左圆弧消能管202,分流管20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右圆弧消能管203,分流管20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调节阀门204,通过在第一泄水管1出水口末端增加左圆弧消能管202和右圆弧消能管203对向消能结构,将来自主管的高压水流经过第一泄水管1,再经分流管201均匀将水流分流至左圆弧消能管202和右圆弧消能管203结构内,两股高压水流经圆弧管内壁摩擦阻力进行一次消能,水流到达圆弧管口对向消能进行二次消能后流出,水流对向冲击,以一种雨点形式小范围内散开落下,与现场泄水管末端未安装消能结构的泄水管对比,最大程度减小了泥土流失,泄水完成之后未留下冲沟或落水坑;
[0025]连接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直径输水管道泄水管对向消能装置,包括第一泄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水管(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消能组件(2),所述消能组件(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泄水管(4),所述第一泄水管(1)和第二泄水管(4)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防护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直径输水管道泄水管对向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组件(2)包括分流管(201),所述分流管(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左圆弧消能管(202),所述分流管(20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右圆弧消能管(203),所述分流管(20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调节阀门(2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直径输水管道泄水管对向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上固定环(301),所述上固定环(301)的上表面开设有A螺纹孔,所述上固定环(301)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与A螺纹孔相适配的固定螺栓(302),所述固定螺栓(302)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有下固定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江泽徐红梅邱必方王剑徐超石林山陶芳芳李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投第二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