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211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包括并排设置且可相对滑动的上中轴和下中轴,其中:所述上中轴和下中轴的前端铰接有刀头,所述上中轴和下中轴分别铰接所述刀头的后端两侧;所述下中轴的后部固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上中轴相对所述下中轴滑动从而使所述刀头转动至垂直于所述上中轴和下中轴的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适用于微创手术,处理效率高,减少手术时间。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单次插入就可以处理椎间上下表面,器械整体直线设计可保证不管手术切口角度大小,都可轻松进入。可轻松进入。可轻松进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指一种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

技术介绍

[0002]椎间刮刀和锉刀是一种处理和修整椎间上下表面的器械,主要应用于椎间盘切除术中。目前在椎间盘切除术中,髓核取出后,处理椎间上下表面是非常困难和复杂的事情,需要多次插入相关器械,且上下表面修整也不一定平整。
[0003]现有技术中,椎间刮刀和锉刀各式各样,如技术专利CN215778405U公开了一种椎体间融合手术用终板提拉刮刀、技术专利CN205198081U公开了一种骨科专用骨锉、技术专利CN212234572U公开了一种椎间隙刮匙、以及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4688298A公开了一种骨科用刮刀。
[0004]现有的椎间刮刀和锉刀大多为直形结构,处理椎间表面时需要使器械进行前后和左右移动,以对整个椎间表面进行处理,然而这种处理方式效率不高,且仅适用于手术切口较大的情况,当手术切口较小时,则较难实现对整个椎间表面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微创手术,处理效率高的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包括并排设置且可相对滑动的上中轴和下中轴,其中:
[0008]所述上中轴和下中轴的前端铰接有刀头,所述上中轴和下中轴分别铰接所述刀头的后端两侧;
[0009]所述下中轴的后部固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上中轴相对所述下中轴滑动从而使所述刀头转动至垂直于所述上中轴和下中轴的把手。
[0010]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包括驱动部和与所述驱动部连接的握持部,所述驱动部和握持部的连接处铰接在所述外壳上,所述驱动部的末端驱动连接所述上中轴;
[0011]和/或,所述刀头为刮刀刀头或锉刀刀头。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使把手复位的弹片。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后端设有弧形的角度板,所述角度板上设有用于与把手后端相配合以固定把手位置的倒齿。
[0014]进一步的,所述刀头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圆孔和斜向的长条形孔,所述上中轴和下中轴铰接连接所述刀头的铰接轴分别位于所述圆孔和长条形孔内。
[0015]进一步的,所述刀头包括位于后方与所述上中轴和下中轴铰接的连接件和位于前方与所述连接件横向铰接的刀体。
[001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设有向前延伸的第一叉形部,所述刀体设有向后延伸的第二叉形部,所述第一叉形部和第二叉形部交叉组合后铰接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刀头为刮刀刀头,所述刀体的第二叉形部上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刀刃;
[0018]或者,所述刀头为锉刀刀头,所述连接件的第一叉形部和所述刀体上均设有锉齿。
[001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和刀体之间的铰接轴为可调阻尼转轴。
[0020]进一步的,所述上中轴和下中轴相对的端面,其中一者上设有T型滑轨,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T型滑轨相配合的T型滑道。
[0021]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的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包括并排设置且可相对滑动的上中轴和下中轴,上中轴和下中轴的前端铰接有刀头,外壳上设有用于驱动上中轴相对下中轴滑动从而使刀头转动至垂直于上中轴和下中轴的把手,椎间插入时刀头处于伸直状态,椎间处理时刀头可水平旋转至弯曲状态,通过前后移动该器械,无需大范围的左右移动,即可对整个椎间表面进行处理。因此,本技术能够适用于微创手术,处理效率高,减少手术时间。并且,本技术单次插入就可以处理椎间上下表面,器械整体直线设计可保证不管手术切口角度大小,都可轻松进入。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所示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前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中刀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刮刀刀头的结构图,(b)为锉刀刀头的结构图;
[0026]图4为图1中角度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图1所示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受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本技术提供一种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如图1

5所示,包括并排设置且可相对滑动的上中轴1和下中轴2,其中:
[0031]上中轴1和下中轴2的前(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端铰接有刀头3,刀头3具体可以为刮刀刀头31(此时,该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即为椎间刮刀)或锉刀刀头32(此时,该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即为椎间锉刀),上中轴1和下中轴2分别铰接刀头3的后端两侧;
[0032]下中轴2的后部固设有外壳4,外壳4上设有用于驱动上中轴1相对下中轴2滑动从而使刀头3转动至垂直于上中轴1和下中轴2的把手5。
[0033]手术时,当椎间髓核完全移除后,将本技术带有刮刀刀头的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即椎间刮刀)以初始状态(参见图1)插入椎间,当刀头3贴到上侧或者下侧终板时给把
手5施加压力,下中轴2固定不动,上中轴1相对下中轴2滑动,使刀头3转动至垂直于上中轴1和下中轴2(参见图5),然后前后移动椎间刮刀,将上侧或者下侧终板的皮质骨破坏,直至整个椎间处理完毕;之后取出椎间刮刀,将本技术带有锉刀刀头的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即椎间锉刀)以初始状态插入椎间,按同样的操作,将上侧和下侧终板打磨平整。
[0034]本技术的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包括并排设置且可相对滑动的上中轴和下中轴,上中轴和下中轴的前端铰接有刀头,外壳上设有用于驱动上中轴相对下中轴滑动从而使刀头转动至垂直于上中轴和下中轴的把手,椎间插入时刀头处于伸直状态,椎间处理时刀头可水平旋转至弯曲状态,通过前后移动该器械,无需大范围的左右移动,即可对整个椎间表面进行处理。因此,本技术能够适用于微创手术,处理效率高,减少手术时间。并且,本技术单次插入就可以处理椎间上下表面,器械整体直线设计可保证不管手术切口角度大小,都可轻松进入。
[0035]为方便实现把手5驱动上中轴1移动,如图1和图5所示,把手5可以包括驱动部51和与驱动部51连接的握持部52,驱动部51和握持部52的连接处铰接(具体可以通过销轴511铰接)在外壳4上,驱动部51的末端驱动连接上中轴1。使用时,按压把手5的握持部52,驱动部51即可驱动上中轴1向前移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且可相对滑动的上中轴和下中轴,其中:所述上中轴和下中轴的前端铰接有刀头,所述上中轴和下中轴分别铰接所述刀头的后端两侧;所述下中轴的后部固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上中轴相对所述下中轴滑动从而使所述刀头转动至垂直于所述上中轴和下中轴的把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驱动部和与所述驱动部连接的握持部,所述驱动部和握持部的连接处铰接在所述外壳上,所述驱动部的末端驱动连接所述上中轴;和/或,所述刀头为刮刀刀头或锉刀刀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使把手复位的弹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后端设有弧形的角度板,所述角度板上设有用于与把手后端相配合以固定把手位置的倒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盘处理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圆孔和斜向的长条形孔,所述上中轴和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晓磊彭新阳陈石磊张统赵军段红平林寿涵纪荣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纳通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