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2062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能够将来自光源的光可靠地照射到车辆的侧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第一反射器(6)及第二反射器(7)。第一反射器(6)使来自光源(5)的光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反射而形成第一配光图案(P1),在第一反射器(6)上设有开口部(16)。第二反射器(7)使通过了第一反射器(6)的开口部(16)的来自光源(5)的光向车辆(C)的侧方反射而形成第二配光图案(P2)。其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来自光源(5)的光可靠地照射到车辆(C)的侧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车辆的前方以及侧方或者后方以及侧方照射光的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向车辆的前方以及侧方或者后方以及侧方照射光的车辆用灯具一直就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以下,对现有的车辆用 灯具进行说明。现有的车辆用灯具具备划分灯室的灯壳体以及灯透镜、和配置 在该灯室内的光源以及辅助反射器或导光体。以下,对现有的车辆用灯具的作用进行说明。若点亮光源则来自光源的光 透过灯透镜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者从后方直到侧方进行照射。另一方面, 来自光源的光利用辅助反射器或导光体透过灯透镜被照射到车辆的侧方。在上述现有的车辆用灯具中,重要的是,在车辆的设计方面,即使灯透镜 的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方的延伸部的倾斜角度变大,或者灯 室内的反射器和内板等部件突出到灯透镜的侧方,也能够将来自光源的光可靠 地照射到车辆的侧方。即在车辆的设计方面,若灯透镜的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 方或从后方直到侧方的延伸部的倾斜角度变大,则从光源朝向车辆的侧方的光 在灯透镜的侧方入射角超过临界角并在灯室内全反射而难以将来自光源的光 的可靠地照射到车辆的侧方。而且,在车辆的设计方面,若灯室内的反射器和 内板等部件突出到灯透镜的侧方,则从光源朝向车辆的侧方的光被突出到灯透 镜的侧方的内板等部件遮蔽,难以将来自光源的光可靠地照射到车辆的侧方。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4-10680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5662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3317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是,在车两用灯具中,在车辆的设计方面,即使灯透镜的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方的延伸部的倾斜角度变大,或 者灯室内的反射器和内板等部件突出到灯透镜的侧方,也能够将来自光源的光 可靠地照射到车辆的侧方。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1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划分灯室的灯壳体及灯透 镜,以及分别配置在该灯室内的光源、第一反射器及第二反射器,灯透镜从车 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方具有延伸部,第一反射器使来自光源的光 反射到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方而形成第一配光图案,在第一 反射器上设有开口部,第二反射器与开口部相对应地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反射器 而与光源相反的一侧,使通过了开口部的来自光源的光向车辆的侧方反射而形 成第二配光图案。.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2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开口部及第二反射器相 对于光源被配置在上方。再有,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3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灯室内配置有覆盖开 口部及第二反射器的内透镜,在内透镜上设有使来自第二反射器的反射光向 车辆的侧方透过的透过部;以及使入射到内透镜和第二反射器之间的来自光源 的光扩散的扩散系统棱镜部。再有,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4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来自光源的光入射的 内透镜和第二反射器之间的间口部的 一部分设有间口宽阔的间口部。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1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通过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机 构,若点亮光源则来自光源的光的一部分被第一反射器反射到从车辆的前方直 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方,而且透过灯透镜作为第一配光图案被照射在从车辆 的前方直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方。另外,来自光源的光的剩余的一部分通过 第一反射器开口部由第二反射器反射到车辆的侧方,而且,透过灯透镜作为第 二配光图案被照射到车辆的侧方。即,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1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 灯具,在第一反射器上设有开口部,而且在该第一反射器上与开口部相对应地 配置有第二开口部。其结果,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1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即 使在车辆的设计方面做成灯透镜的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方 的延伸部的倾斜角度变大,或者灯室内的第一反射器等部件突出到灯透镜的侧方,来自光源的光也能够通过第 一反射器的开口部由第二反射器可靠地反射到 车辆的侧方。这样,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1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由于来自第二 反射器的反射光在灯透镜的侧方的入射角不会超过临界角,而且来自第二反射 器的反射光不会被突出到灯透镜的侧方的第一反射器等遮蔽,因此能够将来自 光源的光可靠地照射到车辆的侧方。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2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开口部及第二反射器 相对于光源被配置在上方。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2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 能够使来自光源的光通过开口部并由第二反射器反射,使来自该第二反射器的 反射光以可靠且简单的设计或简单的光源、开口部以及第二反射器的布局设计 从上方照射到下方的^^面等上。再有,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3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由于用内透镜覆盖开 口部以及第二反射器,所以开口部以及第二反射器被内透镜遮蔽而看不见,由 此提高了外观美感。而且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3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由于即 使用内透镜覆盖开口部以及第二反射器,来自第二反射器的反射光也利用内透 镜的透过部透过内透镜的透过部,因此在来自第二反射器的反射光照射在车辆 的侧方时,内透镜不会成为障碍。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3的专利技术)的车辆 用灯具能够利用内透镜的扩散系统棱镜部使入射到内透镜和第二反射器之间 的来自光源的光扩散,因此能够扩大内透镜的发光面积。因此,提高了外观美 感,并且能够提高被视认性,对交通安全做出贡献。而且,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 3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能够利用内透镜的扩散部同时满足车辆的侧方配光和 提高外观美感之类的效果。再有,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4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在来自光源的光入射 的内透镜和第二反射器之间的间口部的一部分设置了间口宽阔的间口部。其结 果,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案4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能够增加入射到内透镜和第二 反射器之间的来自光源的光的量(光束),因此,内透镜的发光变得明亮(强 烈),进一步提高了外观美感,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被视认性,对交通安全做 出贡献。 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例的车辆的前部的俯视图。图2是图i中的n矢量图,是表示车辆的前部的侧视图。图3是图1中的III矢量图,是表示车辆的前部的主视图。图4是图3中的IV-IV线剖^见图。图5是车辆用灯具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车辆用灯具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图6、图10、图11中的VII-VII线剖视图。图8是图5、图10、图11中的V11卜VIII线剖视图。图9是表示第二反射器和第二内透镜的分解立体图。图IO是表示组装了第二反射器和第二内透镜的状态的立体图。图ll是表示第二反射器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用第一反射器的反射面得到的第一配光图案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用第二反射器的反射面得到的第二配光图案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将用第一反射器的反射面得到的第一配光图案、和用第二反 射器的反射面得到的第二配光图案重叠而得到第三配光图案的说明图。 图中1L、 1R—车辆用灯具(头灯、前组合灯),1F—前转向信号灯,1H—头灯, 1B—保险杆,2—灯室,3—灯壳体,4—灯透镜,5—光源,6—第一反射器, 7—第二反射器,8—第一内透镜,9一第二内透镜,IO—内板,11—灯壳体的 开口部的边缘部,12—灯透镜的开口部的边缘部,13 —密封部件,14一延伸部, 15—插口, 16—第一反射器的开口部,17—内板的开口部,18—固定部,19 —反射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灯具,向车辆的前方及侧方或者后方及侧方照射光,其特征在于, 具备:划分灯室的灯壳体及灯透镜;以及分别配置在上述灯室内的光源、第一反射器及第二反射器, 上述灯透镜从车辆的前方直到侧方或从后方直到侧方具有延伸部, 上 述第一反射器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从车辆的前方反射到侧方或从后方反射到侧方而形成第一配光图案, 在上述第一反射器上设有开口部, 上述第二反射器与上述开口部相对应地配置在相对于上述第一反射器而与上述光源相反的一侧,使通过了上述开口部的 来自上述光源的光向车辆的侧方反射而形成第二配光图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塚田博之
申请(专利权)人: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