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亭亭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雷火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992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雷火灸解决医护人员施灸时劳动强度大、易烫伤患者的技术问题。包括手柄和安装于手柄下端的抓子,还包括支撑套筒,支撑套筒可沿轴向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手柄上或所述抓子上,支撑套筒的下端开口供艾柱燃烧时产生的烟气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处于常态时,支撑套筒下端面位于艾柱燃烧位置的下方,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支撑套筒下端面可以一直与患者皮肤表面接触,无需医护人员一直保持雷火灸处于悬空状态,可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随着艾柱的燃烧,还可以调节支撑套筒下端面与艾柱燃烧位置之间的距离以保证灸疗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雷火灸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雷火灸。

技术介绍

[0002]雷火灸又叫雷火神灸是用中药粉末加上艾绒制成艾柱,施灸于穴位上的一种灸法。雷火灸以经络学说为原理,现代医学为依据,采用纯中药配方。在古代"雷火神针"实按灸的基础上,改变其用法与配方创新发展而成的治疗法。灸疗利用药物燃烧时的热量,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其热效应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起到疏经活络、活血利窍、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其燃烧时的物理因子和药化因子,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
[0003]现有技术中雷火灸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手柄1和固定于手柄1末端的抓子2,艾柱插入抓子2中而被固定,施灸者手持手柄1调节艾柱燃烧位置距离相应穴位3cm

5cm以起灸疗作用。现有技术中的雷火灸使用过程中有以下不足:一是施灸过程中施灸者需要密切关注艾柱与患者皮肤之间的距离以防燃烧的艾柱烫伤患者,而一次治疗时间通常均超过半小时,有一些治疗过程甚至长达数小时,极大地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了患者被烫伤的风险;二是治疗过程中雷火灸不能与患者皮肤接触,患者灸疗过程中体验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雷火灸以解决医护人员利用现有技术中的雷火灸施灸时劳动强度大、易烫伤患者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雷火灸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雷火灸,包括手柄和安装于手柄下端的抓子,还包括支撑套筒,支撑套筒可沿轴向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手柄上或所述抓子上以在艾柱燃烧时调节支撑套筒下端面与艾柱燃烧位置之间的轴向距离;所述支撑套筒的下端开口供艾柱燃烧时产生的烟气流出;所述支撑套筒包括支撑套筒本体和滚珠,所述滚珠的下端凸出于所述支撑套筒本体的下端面设置,所述滚珠可滚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套筒本体的下端。
[0007]所述手柄包括木质部分和金属接头部,所述金属接头部固定于所述木质部分的下端;所述抓子包括金属适配部分及位于金属适配部分下方的抓杆,所述抓子通过金属适配部分与所述金属接头部固定连接。
[0008]所述金属接头部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金属适配部分上设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在受外力时沿金属适配部分的径向缩回、不受外力时在弹力作用下沿金属适配部分的径向伸长以穿过所述固定孔而将抓子固定在手柄下端。
[0009]所述抓子与所述支撑套筒之间抵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可沿抓子的轴向伸缩以调节所述支撑套筒下端面与艾柱燃烧位置之间的轴向距离。
[0010]所述金属适配部分包括上端的小径段,小径段与下端大径段的过渡处形成环形轴肩,所述支撑套筒本体包括上端的向内弯折的上翻边,上翻边处的内孔内径大于所述小径
段的外径、同时小于下端大径段的直径;所述压缩弹簧的上端与所述金属接头部抵接、下端与所述支撑套筒的上端面抵接。
[0011]所述支撑套筒本体包括下端的向内弯折的下翻边,所述滚珠部分嵌入所述下翻边中;所述下翻边处的内孔内径大于所述抓子的最大外径。
[0012]所述金属适配部分上或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沿径向凸出的凸出部,所述支撑套筒上沿轴向方向间隔开设有多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凸出部适配以供所述凸出部卡入。
[0013]所述金属适配部分上或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沿径向贯穿的锁定孔,所述支撑套筒上沿轴向方向间隔开设有多组调节孔,所述锁定孔与所述调节孔适配以供销轴伸入而将抓子与所述支撑套筒固定在一起。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保证支撑套筒下端面位于燃烧艾柱的下方,使得本技术在使用时,支撑套筒下端面与患者皮肤表面接触,无需医护人员一直保持雷火灸处于悬空状态,可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随着艾柱的燃烧,还可以调节支撑套筒下端面与艾柱燃烧位置之间的距离以保证灸疗效果。在支撑筒体的下端设置有滚珠,转移穴位时可直接推动支撑筒体在患者体表滚动,可起到按摩效果并丰富患者的治疗感受。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现有技术中雷火灸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雷火灸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2的侧视图;
[0018]图4是图3的A向剖视图;
[0019]图5是图4中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雷火灸的实施例一:
[0021]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雷火灸的具体结构如图2至图5所示,包括手柄1,手柄1包括木质部分及金属接头部,金属接头部位于木质部分的下端,其上端与木质部分过盈连接而实现两部分之间的固定。手柄1下端安装有抓子2,抓子2包括金属适配部分和抓杆23,抓杆与金属适配部分焊接固定。抓子2外套有支撑套筒3,支撑套筒3与抓子2之间抵接有压缩弹簧4,压缩弹簧4可沿抓子2的轴向伸缩以调节支撑套筒3下端面与抓子2之间的距离。
[0022]金属接头部为空心筒状结构,其侧壁上贯通设有固定孔11,金属适配部分上凸出设置有弹性卡扣21。弹性卡扣21包括弹簧和固定在弹簧顶部的硬质块,在金属适配部分上开设沿径向延伸的安装孔,将弹簧的内端固定在安装孔的孔底、将硬质块固定在弹簧的外端,保证弹簧不受外力时硬质块可伸出至硬质块外端距离金属适配部分中心之间距离大于固定孔11距离金属接头部中心之间距离即可。弹性卡扣21在受外力时沿金属适配部分的径向缩回、不受外力时在弹力作用下沿金属适配部分的径向伸长的特性使得手柄1与抓子2可通过插拔实现连接和拆卸,拆装均极为便捷。
[0023]金属接头部可防止木质部分的下端距离燃烧的艾柱过近而在表面出现炭化现象,使得本技术在长期使用后仍可以保持洁净的外观,给患者带来较好的使用体验。
[0024]金属适配部分的下端外径较大而形成大径段,上端小径段与下端大径段的过渡处形成环形轴肩22。小径段的外径<弹簧4的内径<金属接头部的外径,压缩弹簧4的上端与手柄1的下端面抵接、下端与支撑套筒3的上端面抵接。施灸时,通过支撑套筒3的下端接触患者皮肤,向下按动手柄1时根据按动力气的大小不同支撑套筒3相对抓子2的轴向位置会发生变化。环形轴肩22用于对支撑套筒3进行下限位以防支撑套筒3由抓子2上滑落。变径形式的一体式结构使得金属适配部分外形紧凑、美观。在其他实施例中,金属适配部分的外轮廓也可以加工成等径的外圆柱面,并使其外径小于弹簧4的内径,但是这种情况下需要在金属适配部分的下部设置销子或类似的可对支撑套筒3进行下限位的凸出形状。
[0025]需要注意的是,常态下支撑套筒3的下端面位于艾柱的下方,以保证支撑套筒3接触皮肤时从下端开始燃烧的艾柱不会碰到患者皮肤,而是会与患者皮肤保持一定距离。随着艾柱的燃烧,燃点距离支撑套筒3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会增大,稍用力向下按动手柄即可使压缩弹簧4收缩,从而可调节支撑套筒3下端面与艾柱燃点间的距离。由于艾柱的长度一般在3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雷火灸,包括手柄和安装于手柄下端的抓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套筒,支撑套筒可沿轴向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手柄上或所述抓子上以在艾柱燃烧时调节支撑套筒下端面与艾柱燃烧位置之间的轴向距离;所述支撑套筒的下端开口供艾柱燃烧时产生的烟气流出;所述支撑套筒包括支撑套筒本体和滚珠,所述滚珠的下端凸出于所述支撑套筒本体的下端面设置,所述滚珠可滚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套筒本体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雷火灸,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木质部分和金属接头部,所述金属接头部固定于所述木质部分的下端;所述抓子包括金属适配部分及位于金属适配部分下方的抓杆,所述抓子通过金属适配部分与所述金属接头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雷火灸,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接头部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金属适配部分上设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在受外力时沿金属适配部分的径向缩回、不受外力时在弹力作用下沿金属适配部分的径向伸长以穿过所述固定孔而将抓子固定在手柄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雷火灸,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子与所述支撑套筒之间抵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可沿抓子的轴向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亭亭何兰兰张争艳孙文静马艳冯崇刘文丽李宇飞陈雅娟
申请(专利权)人:朱亭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