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水渣微粉装料系统。该系统包括:存储水渣微粉的缓冲仓,称量仓,集装箱及液压翻车机和机械手;缓冲仓内底具有一折板结构,沿缓冲仓长度方向设置且各个最低处开口形成一出料口,每个出料口通过落料管与一称量仓相连,称量仓出口处连有第一空气输送斜槽用于将称量后物料送至集装箱内;每个称量仓对应一台液压翻车机、一个集装箱和一台机械手,集装箱置于液压翻车机上,液压翻车机用于将集装箱抬升设定角度,机械手布置在液压翻车机周围用于在集装箱被抬升设定角度后打开集装箱箱门并在装料后关闭。该系统便于集装箱装料,不会出现死角堆料,采用称量仓、集装箱及机械手装料方式,提高了装料准确性,节省人力。人力。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水渣微粉装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渣微粉装料运输
,特别是涉及一种集装箱水渣微粉装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渣微粉传统的装料方式是直接采用汽车罐装装料方式,本申请专利技术人认识到,该汽车灌装装料方式存在多方面问题,例如,不便于运输会影响销售渠道,装料量准确性有待提高,人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水渣微粉装料系统。上述目的可以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实现: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装箱水渣微粉装料系统,包括:存储水渣微粉的缓冲仓,对缓冲仓出料进行称量的称量仓,接收称量后物料的集装箱,以及液压翻车机和机械手;
[0005]其中,所述缓冲仓内底部具有一折板结构,由多个连续V形折板形成,沿缓冲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折板结构的各个最低处开口形成一出料口,每个出料口通过落料管与一称量仓相连,称量仓的出口处连接有第一空气输送斜槽,所述第一空气输送斜槽用于将称量后物料输送至集装箱内;
[0006]每个称量仓对应一台液压翻车机、一个集装箱和一台机械手,所述集装箱置于液压翻车机上,所述液压翻车机用于将集装箱抬升设定角度,所述机械手布置在液压翻车机周围,用于在集装箱被抬升至设定角度后打开集装箱箱门以进行装料并在装料后关闭箱门。
[0007]可选地,所述折板结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缓冲仓的仓壁上。
[0008]可选地,还包括:第二空气输送斜槽和斗式提升机,所述缓冲仓的顶部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第二空气输送斜槽与第一入口相连,所述斗式提升机与第二入口相连。
[0009]可选地,还包括:天车和集装箱车,所述液压翻车机周围设置有装车位,所述集装箱车用于将集装箱运输至所述装车位处;所述天车布置在液压翻车机的上方,用于将装车位处集装箱车上的集装箱吊至液压翻车机上。
[0010]可选地,所述设定角度为5~85度。
[0011]可选地,所述落料管上设置有阀门。
[0012]可选地,所述缓冲仓的出料口为三个。
[0013]可选地,称量仓的出口位于底部。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空气输送斜槽设有空气斜槽风机。
[0015]有益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采用了称量仓、集装箱及机械手装料方式,通过在缓冲仓内部设置折板结构更便于出料,不会出现死角堆料情况;折板结构最低
处开口形成多个出料口提高了装料效率;直接将称量仓引入系统,提高了装料量准确性;采用液压翻车机抬升集装箱的情况下配合智能化的机械手进行集装箱箱门的开启和关闭,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人化值守,节省了人力,降低成本,提高了收益;采用该系统方便了运输,拓宽了水渣微粉的销售渠道,同时也可较大限度实现无人化操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集装箱水渣微粉装料系统的结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一种集装箱水渣微粉装料系统结构布置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缓冲仓10、称量仓20、集装箱30、液压翻车机40和机械手50,缓冲仓10内存储有水渣微粉,缓冲仓10出料进入称量仓20称量,称量后物料运送并装入集装箱30内,其中,通过液压翻车机40和机械手50的配合完成集装箱30的装料操作。
[0019]此外,该系统还设置有第二空气输送斜槽12和斗式提升机13,所述缓冲仓10的顶部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第一入口用于接收第二空气输送斜槽12来料,第二入口用于接收斗式提升机13来料,通过设置第二空气输送斜槽12和斗式提升机13可以将不同来源处的水渣微粉输送至缓冲仓10内存储。
[0020]所述缓冲仓10内底部具有一折板结构11,沿缓冲仓10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折板结构11的各个最低处开口形成一出料口,通过该折板结构11更便于出料,不会出现死角堆料情况。折板结构11是指由若干薄板以一定角度相交连成折线形的空间薄壁体系。本技术优选采用V形,不存在梯形平面,不会堆积物料,即折板结构11是有多个连续的V形折板形成,进一步地,所述折板结构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缓冲仓10的仓壁上,使得每个出料口两侧均倾斜,更利于出料。具体地,如图1所示,由三个连续的V形折板形成,三个最低处开口形成三个出料口,对应地,称量仓20、集装箱30、液压翻车机40和机械手50数量均为三,一一对应设置,互不干扰,进一步提高了装料效率。
[0021]缓冲仓10各出料口通过落料管连至称量仓20,落料管上设置有阀门,本技术直接将称量仓20引入系统,称量仓20配有高精度的称量装置如传感器等,提高了装料量准确性,称量仓20的底部出口通过第一空气输送斜槽21将称量后物料输送至集装箱30内,密封性好。第一空气输送斜槽21设有空气斜槽风机22,使物料保持流态化。
[0022]位于称量仓20的下方设置有液压翻车机40,且在液压翻车机40周围布置有机械手50,三个称量仓20各对应一台液压翻车机40、一个集装箱30和一台机械手50。此外,所述液压翻车机40周围还设置有装车位,采用集装箱车运输集装箱30,当集装箱车将集装箱30运输至所述装车位处时,通过布置在液压翻车机40的上方的天车将集装箱30吊至液压翻车机40上,液压翻车机40将集装箱30抬升设定角度,例如5~85度,优选30~65度,更便于装料,
然后机械手50打开集装箱30箱门以进行装料,装料完成后机械手50关闭集装箱30箱门,再由天车将集装箱30吊至集装箱车上,通过集装箱车运走。通过采用液压翻车机40抬升集装箱30的情况下配合智能化的机械手50进行集装箱30箱门的开启和关闭,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人化值守,节省了人力,降低成本,提高了收益。
[0023]该实施例称量仓20+集装箱30+机械手50装料方式与现有汽车罐装装料方式相比,还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液压式翻车机将集装箱30翻转一定角度,在液压翻车机40上采用智能化机械手50开关集装箱30箱门,便于集装箱30装料,可实现无人化值守。2)相比传统的地磅称量方式,本技术将称量仓20引入系统中提高装料精度。3)将水渣微粉原有罐装装料方式改为集装箱30装料方式,更有利于运输。
[0024]本技术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水渣微粉装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水渣微粉的缓冲仓,对缓冲仓出料进行称量的称量仓,接收称量后物料的集装箱,以及液压翻车机和机械手;其中,所述缓冲仓内底部具有一折板结构,由多个连续V形折板形成,沿缓冲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折板结构的各个最低处开口形成一出料口,每个出料口通过落料管与一称量仓相连,称量仓的出口处连接有第一空气输送斜槽,所述第一空气输送斜槽用于将称量后物料输送至集装箱内;每个称量仓对应一台液压翻车机、一个集装箱和一台机械手,所述集装箱置于液压翻车机上,所述液压翻车机用于将集装箱抬升设定角度,所述机械手布置在液压翻车机周围,用于在集装箱被抬升至设定角度后打开集装箱箱门以进行装料并在装料后关闭箱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水渣微粉装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空气输送斜槽和斗式提升机,所述缓冲仓的顶部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第二空气输送斜槽与第一入口相连,所述斗式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薇,丁宝成,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华冶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