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连接板和携带机构,携带机构设置于连接板的内侧,携带机构中的背带口分别开设于连接板表面的上部和下部;还包括有通口、光伏组件本体、连接带、第一凹槽和第一磁块,通口分别开设于连接板表面的中部,光伏组件本体安装于连接板的内侧,连接带安装于光伏组件本体的内侧,第一凹槽分别开设于连接板表面的上部和下部,第一磁块安装于第一凹槽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支撑的部件以及发电部件同时收叠延伸,以减少原有的面积,从而更加利于携带,背带口和通口的配合利于手提或是通背带背在背部携带,光伏组件本体和连接带利于使光伏组件本体收叠,支撑机构在保证支撑的同时能够进行收放。进行收放。进行收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携带的太阳能光伏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太阳能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组件又称太阳能板、太阳能芯片、太阳能电池或光电池等,是一种便于携带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利用太阳光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薄片,便携式光伏组件由于其小巧便携的设计越来越成为露营、郊游等活动的必需品。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通常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固定于太阳能电池板背面的支架,传统的安装方式支架会占据较大的空间,不管是在运输和收纳时都很不方便,同时便携性也很。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如公告号为CN218570154U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便携式光伏组件,通过将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进行对折,然后将第一电池连杆和第一电池卡架通过铰接件对折,在纵梁结构对折的同时固定槽与固定块断开连接,最后将所有的横梁结构与对应的纵梁结构和固定机构进行对折收拢,有效的减少空间占用,便于携带搬运和运输;
[0004]上述专利还存在以下不足:其主要是对支架的收叠,而其需要和发电体进行使用,并且现有发电体无法达到收叠以及多方式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具备收叠效果好的优点,不仅能够支撑和发光体同时进行收叠延展,而且可进行多种方式的携带,以方便人们的使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连接板和携带机构,所述携带机构设置于连接板的内侧,所述携带机构中的背带口分别开设于连接板表面的上部和下部;
[0007]还包括有通口、光伏组件本体、连接带、第一凹槽和第一磁块,所述通口分别开设于连接板表面的中部,所述光伏组件本体安装于连接板的内侧,所述连接带安装于光伏组件本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凹槽分别开设于连接板表面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第一磁块安装于第一凹槽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组件、弹性组件、支撑组件和抓地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连接板的内部,所述弹性组件设置于连接组件的内部,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连接组件的下方,所述抓地组件设置于支撑组件的底部。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贯穿口和连接管,所述贯穿口开设于连接板的表面,所述连接管活动安装于贯穿口的内壁。
[0010]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连接座、弹簧和推板,所述连接座活动安装于连接管内腔的一端,所述弹簧安装于连接座的一端,所述推板安装于弹簧的一端,所述推板的一端于
连接管内腔的另一端贴合,所述连接座的另一端与贯穿口的内壁活动安装。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杆和连接球,所述支杆安装于连接管的底部,所述连接球安装于支杆的底端。
[0012]优选的,所述抓地组件包括撑座和齿锥,所述撑座活动安装于连接球的外侧,所述齿锥安装于齿锥的底部。
[0013]优选的,所述贯穿口内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磁块。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通过携带机构的设置,使其具备多方式携带的优点,并且能够使支撑的部件以及发电部件同时收叠延伸,以减少原有的面积,从而更加利于携带,利用背带口和通口的配合利于手提或是通背带背在背部携带,而光伏组件本体和连接带利于使光伏组件本体收叠,且支撑机构在保证支撑的同时能够进行收放。
[0016]2、本技术经支撑机构的设置,起到了光伏组件本体的支撑工作,同时还可根据所需调整其所需的支撑角度,从而提高受光性,并且方便收纳,利用贯穿口、连接管、连接座、弹簧和推板的配合完成收放以及角度调整的作用,且支杆、连接球、撑座和齿锥对其进行支撑并且提高抓地力,以保证支撑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第二凹槽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第一凹槽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齿锥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连接板;2、携带机构;21、背带口;22、通口;23、光伏组件本体;24、连接带;25、第一凹槽;26、第一磁块;3、支撑机构;31、贯穿口;32、连接管;33、连接座;34、弹簧;35、推板;36、支杆;37、连接球;38、撑座;39、齿锥;4、第二凹槽;5、第二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连接板1和携带机构2,携带机构2设置于连接板1的内侧,携带机构2中的背带口21分别开设于连接板1表面的上部和下部,背带口21方便背带的贯穿,携带时将其背在背部;
[0024]还包括有通口22、光伏组件本体23、连接带24、第一凹槽25和第一磁块26,通口22分别开设于连接板1表面的中部,光伏组件本体23安装于连接板1的内侧,连接带24安装于光伏组件本体23的内侧,第一凹槽25分别开设于连接板1表面的上部和下部,第一磁块26安装于第一凹槽25的内部;
[0025]通口22利于手提携带,且通口22的内壁开设指槽,便于手握,光伏组件本体23和连
接带24的连接不仅使其进行延伸收叠,而且还可保证发电工作,第一凹槽25和第一磁块26的设置方便在折叠后对其进行吸附定位,避免出现自由打开。
[0026]当需要进行携带时,首先将两组光伏组件本体23通过连接带24的设置进行叠放,然后会使四角处第一凹槽25内部的第一磁块26磁吸吸附,且采用异极相吸的原理使其折叠护的贴合吸附避免自由打开,此时完成对光伏组件本体23折叠之后便可进行携带;
[0027]携带的方式有两种,其一:采用手提式进行携带,手指贯穿通口22握在指槽处进行手提即可,其二:是将配备的背带贯穿背带口21然后打活接或是自带的卡扣直接贯穿四个背带口21,然后通过背带将其背在背部即可进行携带,保证携带方式的多样性;
[0028]且支撑机构3如图1所示为折叠装袋,并且在携带时无妨碍。
[0029]优选的,连接板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机构3,支撑机构3包括连接组件、弹性组件、支撑组件和抓地组件,连接组件设置于连接板1的内部,弹性组件设置于连接组件的内部,支撑组件设置于连接组件的下方,抓地组件设置于支撑组件的底部;
[0030]连接组件便于对下方部件进行连接,弹性组件起到弹性推动工作,以防止出现自转,支撑组件和抓地组件的配合能够进行支撑使其稳定呈所需角度进行受光工作。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携带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和携带机构,所述携带机构设置于连接板的内侧,所述携带机构中的背带口分别开设于连接板表面的上部和下部;还包括有通口、光伏组件本体、连接带、第一凹槽和第一磁块,所述通口分别开设于连接板表面的中部,所述光伏组件本体安装于连接板的内侧,所述连接带安装于光伏组件本体的内侧,所述第一凹槽分别开设于连接板表面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第一磁块安装于第一凹槽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组件、弹性组件、支撑组件和抓地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连接板的内部,所述弹性组件设置于连接组件的内部,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连接组件的下方,所述抓地组件设置于支撑组件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贯穿口和连接管,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锦曜新能源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