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下防油结构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1404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上下防油结构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外壳、吸油棉、上密封硅胶、油仓、储油棉、气管、下密封硅胶、辅气管以及底座;外壳顶端一侧设有出气通道;底座内部一侧设有兜油槽以及进气通道;油仓设于外壳内且在出气通道一侧;储油棉设于油仓内,并由上密封硅胶以及下密封硅胶固定;辅气管设于外壳内且在出气通道另一侧;外壳底端与底座顶端连接,且底座内部设有兜油槽以及进气通道的一侧在油仓下方;气管贯穿储油棉;出气通道、气管以及进气通道都不在同一轴线上;吸油棉设于上密封硅胶顶端;兜油槽在气管近内壁侧正下方。实现了出气通道冷凝液被吸油棉吸收,使冷凝液不会直接到嘴;兜油槽,可以存储冷凝液,防止流出。防止流出。防止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上下防油结构的气溶胶形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溶胶形成装置领域,尤其涉及基于上下防油结构的气溶胶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气溶胶形成装置是一种用户替代传统香烟的常见电子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且气溶胶形成装置在日常使用中需要通过加热气溶胶基质来使气溶胶基质雾化产生气溶胶,如此当用户需要正常使用气溶胶形成装置时,气溶胶形成内部就要常态存储气溶胶基质了,这就导致了气溶胶基质在长时间存储时,可能会出现泄漏,或在使用过程中冷却过快,气溶胶没有被吸时,就冷却成气溶胶基质,从而造成气溶胶基质吸到嘴的问题,不仅导致用户体验感差,而且存储时会发生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上下防油结构的气溶胶形成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方法中气溶胶形成装置内一般需要将气溶胶基质雾化,但是雾化气溶胶基质是需要被用户吸进嘴的,因此温度不能太高,如此气溶胶基质被雾化成气溶胶到吸到嘴这段过程会发生冷却,这就导致在冷却的过程中,会出现冷却过度气溶胶冷却成气溶胶基质,从而气溶胶被吸到嘴;而且气溶胶基质在长时间存储时,可能会出现泄漏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基于上下防油结构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外壳、吸油棉、上密封硅胶、油仓、储油棉、气管、下密封硅胶、辅气管以及底座;外壳顶端一侧设有出气通道;底座内部一侧设有兜油槽以及进气通道;油仓设于外壳内且在出气通道一侧;储油棉设于油仓内,并由上密封硅胶以及下密封硅胶固定;辅气管设于外壳内且在出气通道另一侧;外壳底端与底座顶端连接,且底座内部设有兜油槽以及进气通道的一侧在油仓下方;气管贯穿储油棉;出气通道、气管以及进气通道都不在同一轴线上;吸油棉设于上密封硅胶顶端;兜油槽在气管近内壁侧正下方。
[0005]本技术公开了基于上下防油结构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外壳、吸油棉、上密封硅胶、油仓、储油棉、气管、下密封硅胶、辅气管以及底座;外壳顶端一侧设有出气通道;底座内部一侧设有兜油槽以及进气通道;油仓设于外壳内且在出气通道一侧;储油棉设于油仓内,并由上密封硅胶以及下密封硅胶固定;辅气管设于外壳内且在出气通道另一侧;外壳底端与底座顶端连接,且底座内部设有兜油槽以及进气通道的一侧在油仓下方;气管贯穿储油棉;出气通道、气管以及进气通道都不在同一轴线上;吸油棉设于上密封硅胶顶端;兜油槽在气管近内壁侧正下方。实现了出气通道冷凝液被吸油棉吸收,使冷凝液不会直接到嘴;兜油槽,可以存储冷凝液,防止流出。
附图说明
[000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上下防油结构的气溶胶形成装置详解示意图;
[000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上下防油结构的气溶胶形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0009]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如下:
[0010]10、外壳;11、第一横向通道;12、第二横向通道;101、出气通道;102、电极;103、电芯;104、密封罩;105、PCBA电路板;20、吸油棉;30、上密封硅胶;40、油仓;50、储油棉;60、气管;601、雾化棉;602、发热体;70、下密封硅胶;80、底座;801、兜油槽;802、进气通道;90、辅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2]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0013]还应当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如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0014]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0015]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上下防油结构的气溶胶形成装置详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上下防油结构的气溶胶形成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上下防油结构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外壳10、吸油棉20、上密封硅胶30、油仓40、储油棉50、气管60、下密封硅胶70、辅气管90以及底座80;所述外壳10顶端一侧设有出气通道101;所述底座80内部一侧设有兜油槽801以及进气通道802;所述油仓40设于所述外壳10内且在所述出气通道101一侧;所述储油棉50设于所述油40仓内,所述上密封硅胶30设于在所述油仓40的顶端,所述下密封硅胶70设于在所述油仓40的底端;所述辅气管90设于所述外壳10内且在所述出气通道101另一侧;所述外壳10底端与所述底座80顶端连接,且所述底座80内部设有所述兜油槽801以及所述进气通道802的一侧在所述油仓40下方;所述气管60贯穿所述储油棉50;所述辅气管90一端贯穿所述底座80;所述出气通道101、所述气管60以及所述进气通道802都不在同一轴线
上;所述吸油棉20设于所述上密封硅胶30顶端,且位于所述出气通道101正下方;所述兜油槽801在所述气管60近内壁侧正下方。
[0016]在本实施例中,当任意一种类型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在使用时,为了防止冷凝避免漏油,冷凝液会直接到嘴的问题,可以直接在气溶胶装置内设置上下防油结构;装配时气溶胶形成装置内部的所述出气通道101、所述气管60以及所述进气通道802都不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吸油棉20在所述出气通道101正下方;所述辅气管90一端与所述气管60连接,一端贯穿所述底座80;此时从所述辅气管90进来的气体要先和所述气管60上来的气体先混合,才流向所述出气通道101,而且所述出气通道101正下方的所述吸油棉20,可以先吸收因冷凝过快而产生的气溶胶基质,采用气道折弯和吸油棉吸油防止冷凝直接到嘴;所述兜油槽801在所述气管60近内壁侧正下方,让所述进气通过802不在所述气道60的同一轴线上,而所述兜油槽801在所述气管60的下方,此时所述气管60若产生漏油现象会先流到所述兜油槽801,被所述兜油槽801所存储,采用长进气柱和大兜有槽防止漏油,这就防止了冷凝液会直接到嘴的问题,而且因兜油槽而油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上下防油结构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吸油棉、上密封硅胶、油仓、储油棉、气管、下密封硅胶、辅气管以及底座;所述外壳顶端一侧设有出气通道;所述底座内部一侧设有兜油槽以及进气通道;所述油仓设于所述外壳内且在所述出气通道一侧;所述储油棉设于所述油仓内,所述上密封硅胶设于在所述油仓的顶端,所述下密封硅胶设于在所述油仓的底端;所述辅气管设于所述外壳内且在所述出气通道另一侧;所述外壳底端与所述底座顶端连接,且所述底座内部设有所述兜油槽以及所述进气通道的一侧在所述油仓下方;所述气管贯穿所述储油棉;所述辅气管一端贯穿所述底座;所述出气通道、所述气管以及所述进气通道都不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吸油棉设于所述上密封硅胶顶端,且位于所述出气通道正下方;所述兜油槽在所述气管近内壁侧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上下防油结构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密封罩,所述出气通道底端连接所述密封罩;所述密封罩和所述上密封硅胶分离设置,且所述密封罩和所述上密封硅胶之间形成第一横向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上下防油结构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通道与所述辅气管、所述气管、所述出气通道均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上下防油结构的气溶胶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横向通道一端上方垂直连接,所述辅气管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欣荣谭善辉刘友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