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滑轨组件的弹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175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用于滑轨组件的弹性机构,包含有一第一轨,具有一开孔,该弹性机构包含一第一、二弹性段,以及一连接段延伸连接于该第一、二弹性段之间,该第一、二弹性段与该连接段共同定义一弹性空间;其中,该第一弹性段包含一对第一侧墙,该对第一侧墙与该第一弹性段共同定义一第一卡掣凹部;该第二弹性段包含一对第二侧墙,该对第二侧墙与该第二弹性段共同定义一第二卡掣凹部,使该弹性机构藉助该第一、二卡掣凹部可以安置于该第一轨的开孔而提供一弹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滑轨组件的弹性机构,特别是指可提供滑轨组件的活动件在 运动操作上具稳定性,并具有空间运用上便利性的设计。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滑轨主要应用于家具或计算机服务器机柜,用以提供家具的抽屉以及 服务器机柜的抽屉可以滑动的拉出及推入收合,以方便分别整理收纳物品及电子装置。而 基于操作上的安全,滑轨的设计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定位功能,例如可设计用以防止抽屉 不当的由家具或服务器机柜滑出,或是设计抽屉拉出之后保持在定位状态,或是设计防夹 机构,避免操作者在释放这些滑轨的定位机构时遭滑轨夹伤,或是设计滑轨的部份轨件同 步滑动。而具有这些功能的滑轨组件,大都安装有许多运动组件来产生连动关系,且为达成 自动旋转或直线位移,该运动组件会结合有弹力构造,以利机构的运行。例如,Mushan等人所专利技术的美国专利公开案US 2008/0197758即揭示有用于滑轨 运动组件的弹力构造,该案所揭示的弹力构造有一弓形状细长的本体,它是由弹性线体所 形成(请参见该案说明书第2页第39至40行)。由于这种弹性线体必须仰赖滑轨本体预先 冲压形成一凸部外露在该滑轨本体之上,而供该弹性线体浮置于该滑轨本体上以其一部线 段抵靠,其除该弹性线体容易因外力震动、落摔或其它的严苛质量测试,而使该线段跳脱、 弹力失效外,同时因该弹性线体浮置于该滑轨本体上,而成为较厚的凸出物,当该滑轨的厚 度甚薄而该滑轨本体上的空间有限时,即不易装入该种弹性线体,故其仍有改良上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滑轨组件的弹性机构,以实现施加一弹力于滑轨组件的活动件,令其在运动操作上具稳定性,并使该滑轨组件 具有空间运用上的便利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滑轨组件的弹性机构,包含至少一第一轨,具有一开孔,及一活 动件安装于该第一轨对应于该开孔,其特点是该弹性机构包括一第一弹性段;一第二弹 性段;以及一连接段,延伸连接于该第一、二弹性段之间,该第一、二弹性段与该连接段共同 定义一弹性空间;其中,该第一弹性段包含一对第一侧墙,该对第一侧墙与该第一弹性段共 同定义一第一卡掣凹部,且该第一卡掣凹部抵靠于该第一轨的开孔;该第二弹性段包含一 对第二侧墙,该对第二侧墙与该第二弹性段共同定义一第二卡掣凹部,且该第二卡掣凹部 抵靠于该活动件。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段、第二弹性段以及连接段构成一 U形状。 附图说明为进一步说明证实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 明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滑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滑轨组件的局部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二轨间定位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三轨相对第一轨收合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弹性件应用于安装在滑轨组件上的各式活动件 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滑轨组件10包含至少一第一轨12,一活动件14活动地连接 于该第一轨12,以及一构成弹性机构的弹性件16安装于该第一轨12。该滑轨组件10另包括一第二轨18,供该第一轨12滑动地连接;以及一第三轨20, 滑动地连接该第一轨12。其中,该第一轨12包含一对相间隔分开的凸缘22,一腹板24垂 直的延伸连接于该对凸缘22之间,一开孔26以及一枢接孔28分别地设置于该第一轨12 的腹板24。该第二轨18包含一对相间隔分开的凸缘30,一腹板32垂直的延伸连接于该对 凸缘30之间,以及一定位部34设置于该第二轨18的腹板32。该第三轨20包含一对相间 隔分开的凸缘36 (配合图4参阅)。该活动件14,包含一本体部38,一受力部40由该本体部38延伸且对应于该第一 轨12的开孔26,一卡抵部42由该受力部40延伸且纵向的相对于该第二轨18的定位部34, 一操作部44由该本体部38延伸且纵向的相对于该第三轨20的任一凸缘36,一柄部46由 该本体部38延伸,以及一枢接孔48设置于该受力部40与该柄部46之间。本实施例中,该 活动件14藉助一枢接件例如铆钉50枢接至该第一轨12的枢接孔28,使该活动件14活动 地连接至该第一轨12。该弹性件16 (构成一弹性机构),大体上为一 U形状,其包含一第一弹性段52 ; — 第二弹性段54 ;以及一连接段56延伸连接于该第一、二弹性段52、54之间。亦即,该第一 弹性段、第二弹性段以及连接段构成一 U形状。该第一、二弹性段54、54与该连接段56共 同定义一弹性空间58。其中,该第一弹性段52包含一对第一侧墙60,该对第一侧墙60与 该第一弹性段52共同定义一第一卡掣凹部62,且该第一卡掣凹部62相对于该第一轨12的 开孔26或该开孔26的断面的一部分。最好,该第二弹性段54的端部还包含一对第二侧墙 64,该对第二侧墙64与该第二弹性段54共同定义一第二卡掣凹部66,且该第二卡掣凹部 66相对于该活动件14或该活动件14的断面的一部分。图2为显示该弹性件16的第一弹性段52的卡掣凹部62抵靠于该第一轨12的开 孔26,该弹性件16的第二弹性段54的第二卡掣凹部66抵靠于该活动件14的受力部40, 使该活动件14能稳固地受该弹性件16的弹力顶推,而保持在一稳定的暂时位置。使用时, 该活动件14的柄部46可供使用者手动操作,使该活动件14的受力部40翘起顶推该弹性 件16 ;或者,藉该活动件14的操作部44受到一外力直接顶推,亦可使该活动件14的受力 部40翘起顶推该弹性件16。图3为显示该滑轨组件10伸展至一预定位置时,该第一轨12与该第二轨18之间 藉该活动件14的卡抵部42朝向该第二轨18的定位部34接触卡抵,而使该第一轨12与该 第二轨18相对定位。当欲解除该第一、二轨12、18间的相对定位状态,而使该第一轨12滑入收回至该 第二轨18时,可藉由手动操作该活动件14的柄部46,使该活动件14的受力部40压缩该弹 性件16,如此,该活动件14的卡抵部42可以自该第二轨18的定位部34脱离解掣。或者,如图4所示,直接将该第三轨20相对该第一轨12滑入收合,而藉助该第三 轨20的凸缘36直接推抵该活动件14的操作部44,使该活动件14的卡抵部42可以自该第 二轨18的定位部34脱离解掣,使该第一、三轨12、20可以一起相对该第二轨18滑动收合 位移。因此,当欲解除该第一、二轨12、18间的相对定位状态,可藉使用者手动操作该活 动件14的柄部46,或是藉由该第三轨20相对该第一轨12滑入,皆可达成解除该第一、二轨 12、18间的相对定位状态。图5为显示本专利技术构成弹性机构的弹性件16可以应用于安装在滑轨组件10上的 各种形式的活动件,此图例中显示包含有前述实施例的活动件14以及其它形式的活动件 68、70,该各种形式的活动件是可各自独立设置,以应用于定位、防夹释放、同步滑动或其它 的功能上,且非局限于旋转形态的活动组件,其亦可为线性位移的活动组件,此旋转、线性 位移形态的改变为一般知悉此
者所能轻易思及,兹不予图示揭露。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增进功效与优点即在于该弹性机构可提供滑轨的活动件具有极为可靠的位移操作环境,以确保滑轨在定 位、防夹释放、同步滑动或其它的操作应用上更为可靠且安全。虽然本专利技术已参照当前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滑轨组件的弹性机构,该滑轨组件包含至少一第一轨,具有一开孔,及一活动件安装于该第一轨对应于该开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一第一弹性段;一第二弹性段;以及一连接段,延伸连接于该第一、二弹性段之间,该第一、二弹性段与该连接段共同定义一弹性空间;其中,该第一弹性段包含一对第一侧墙,该对第一侧墙与该第一弹性段共同定义一第一卡掣凹部,且该第一卡掣凹部抵靠于该第一轨的开孔;其中,该第二弹性段包含一对第二侧墙,该对第二侧墙与该第二弹性段共同定义一第二卡掣凹部,且该第二卡掣凹部抵靠于该活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庚金王俊强
申请(专利权)人: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