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内爬架支撑预埋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12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内爬架支撑预埋件,包括锚固座和转动架,锚固座和转动架通过插销铰接,锚固座包括底板,底板的外侧通过螺杆连接,螺杆预埋在侧壁内,底板内侧平行设有两个竖板,转动架包括连接板,支撑板底部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板,插销穿设在竖板和支撑板上,支撑板靠近底板一侧设有直角部和第一圆弧部,直角部抵靠在底板侧壁,第一圆弧部上侧设有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巧妙,能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的安全便捷可靠。保证施工的安全便捷可靠。保证施工的安全便捷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内爬架支撑预埋件


[0001]本技术涉及塔柱爬模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内爬架支撑预埋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大型桥梁的施工中,对于高墩一般采用爬模施工工艺。爬模施工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容易、操作简单、安全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等特点。爬模外侧架体通过轨道和液压系统进行向上爬升,内腔架体通常采用塔吊进行整体提升,然后人工安装内爬架的支撑系统,最后利用塔吊下放内腔架体就位。内腔架体提升安装时,一般存在以下技术难题:一)塔吊提升内腔架体后,人工安装内爬架的支撑系统时,往往面临施工作业平台缺失、违规操作等安全风险问题;二)塔吊提升内腔架体后,再进行安装内爬架的支撑系统,最后再进行下放,存在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 209339567 U记载了一种塔柱施工内爬架,但是该结构相对复杂,安拆不便,且整体无法适应爬模的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使用存在缺陷;中国专利文献CN 207332305 U记载了一种塔柱施工内爬架也存在上述问题,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内爬架支撑预埋件,解决了爬模施工时爬架固定不方便,安装施工效率低,操作麻烦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内爬架支撑预埋件,包括锚固座和转动架,锚固座和转动架通过插销铰接,锚固座包括底板,底板的外侧通过螺杆连接,螺杆预埋在侧壁内,底板内侧平行设有两个竖板,转动架包括连接板,支撑板底部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板,插销穿设在竖板和支撑板上,支撑板靠近底板一侧设有直角部和第一圆弧部,直角部抵靠在底板侧壁,第一圆弧部上侧设有挡板。
[0006]优选的方案中,竖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支撑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插销穿设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
[0007]优选的方案中,第一通孔下侧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插销一侧设有第三通孔,螺栓穿设在第三通孔和第二螺纹孔内。
[0008]优选的方案中,第一通孔下侧设有第一螺纹孔,安装板一侧设有螺纹柱,螺纹柱和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螺栓和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0009]优选的方案中,支撑板远离底板一侧设有第二圆弧部,两个支撑板底部通过加强板连接。
[0010]优选的方案中,还设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撑板,两个撑板通过横板连接,横板上设有插板,连接板底部设有第一滑槽,插板滑设在第一滑槽内,支撑板外侧设有第三螺纹孔,撑板外侧设有第四通孔,撑板通过螺钉和支撑板连接。
[0011]优选的方案中,连接板上设有台阶,台阶和第一滑槽之间通过通槽贯穿,插板上设有第二滑槽,插板插设在通槽内。
[0012]优选的方案中,底板上设有多个沉孔,沉孔内穿设有螺钉,螺杆的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有锥套和预埋锥座,螺钉和锥套螺纹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侧壁内设置爬锥和螺杆,能方便的将锚固座进行安装,锚固座为转动架提供支撑和限位基础,转动架设置有直角部和第一圆弧部,直角部在自重作用下抵靠在锚固座侧壁进行受力,当爬模上升时,转动架随之被顶起来,第一圆弧部作提供转动的空间,并在挡板作用下进行角度的限位,当爬模上升脱离转动架后,转动架在自重作用下恢复初始位置,整体结构稳定,刚性强,操作便捷。
[0014](1)该支撑预埋件采用分块组拼,便于施工作业人员操作,以内爬架为施工作业平台即可实现该支撑预埋件的安装;
[0015](2)内侧架体提升后,无需施工人员再次进入塔柱内腔进行该预埋件安装,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
[0016](3)内腔支架提升超过预埋件的高度后,该预埋件的转轴支撑块在自重的作用下即可自动归位,实现对内腔支架提升后的支撑,施工作业效率高;
[0017](4)该支撑顶面两侧设置有限位条,防止内爬架提升就位后的侧滑;
[0018](5)该支撑预埋件采用爬锥进行固定,后期爬锥可进行拆卸,修复爬锥预留孔后,塔柱内侧表面不留锈蚀通道,因此整个支撑结构可进行周转回收利用,经济性好,施工质量有保证。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状态一;
[0021]图2是图1的后视示意图;
[0022]图3是图1的正视示意图;
[0023]图4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状态二;
[0025]图6是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状态一;
[0026]图7是本技术的转动架结构示意图状态一;
[0027]图8是本技术的转动架结构示意图状态二;
[0028]图9是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状态二;
[0029]图10是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状态三;
[0030]图11是图10的限位件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是本技术和预埋螺杆安装示意图。
[0032]图中:锚固座1;底板101;竖板102;第一通孔103;第一螺纹孔104;沉孔105;转动架2;支撑板201;连接板202;第二通孔203;挡板204;直角部205;第一圆弧部206;第二圆弧部207;加强板208;第三螺纹孔209;台阶210;通槽211;第一滑槽212;插销3;第三通孔301;螺杆4;安装板5;螺纹柱501;第二螺纹孔502;限位件6;撑板601;横板602;插板603;第四通孔604;第二滑槽605;螺栓7;螺钉8;锥套9;预埋锥座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如图1

9中,一种便携式内爬架支撑预埋件,包括锚固座1和转动架2,锚固座1和转动架2通过插销3铰接,锚固座1包括底板101,底板101的外侧通过螺杆4连接,螺杆4预埋在侧壁内,底板101内侧平行设有两个竖板102,转动架2包括连接板202,支撑板201底部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板201,插销3穿设在竖板102和支撑板201上,支撑板201靠近底板101一侧设有直角部205和第一圆弧部206,直角部205抵靠在底板101侧壁,第一圆弧部206上侧设有挡板204。由此结构,以使得锚固座1方便通过螺杆4固定,进而为转动架2提供稳定的限位支撑,转动架2的支撑板201上设置的直角部205在转动架2自身重力作用下,抵靠在底板101的侧壁,保持转动架2和侧壁处于相对垂直的状态,然后在爬模上升的过程中,转动架2底部收到爬模组件的作用被顶起,然后挡板204对转动架2的转动角度进行控制,保证在合理范围内转动,保证自适应状态不受力时,恢复至初始状态抵靠在底板101上,第一圆弧部206起到转动时的缓冲空间,保证整体运转顺畅高效。
[0034]优选的方案中,竖板102上设有第一通孔103,支撑板201上设有第二通孔203,插销3穿设在第一通孔103和第二通孔203内。两个支撑板201的外侧壁距离和两个竖板102的内侧壁距离相匹配,由此结构,以使得转动时平稳,不发生轴向窜动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内爬架支撑预埋件,其特征是:包括锚固座(1)和转动架(2),锚固座(1)和转动架(2)通过插销(3)铰接,锚固座(1)包括底板(101),底板(101)的外侧通过螺杆(4)连接,螺杆(4)预埋在侧壁内,底板(101)内侧平行设有两个竖板(102),转动架(2)包括连接板(202),支撑板(201)底部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板(201),插销(3)穿设在竖板(102)和支撑板(201)上,支撑板(201)靠近底板(101)一侧设有直角部(205)和第一圆弧部(206),直角部(205)抵靠在底板(101)侧壁,第一圆弧部(206)上侧设有挡板(2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携式内爬架支撑预埋件,其特征是:竖板(102)上设有第一通孔(103),支撑板(201)上设有第二通孔(203),插销(3)穿设在第一通孔(103)和第二通孔(20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便携式内爬架支撑预埋件,其特征是:第一通孔(103)下侧设有安装板(5),安装板(5)上设有第二螺纹孔(502),插销(3)一侧设有第三通孔(301),螺栓(7)穿设在第三通孔(301)和第二螺纹孔(502)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便携式内爬架支撑预埋件,其特征是:第一通孔(103)下侧设有第一螺纹孔(104),安装板(5)一侧设有螺纹柱(501),螺纹柱(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琦孟繁琦郭晓亮刘海军李俊伟沈博米策策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