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108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送风装置包括外壳框架和出风组件,出风组件盖设于外壳框架的上方,外壳框架由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前面框和后面板围合形成,外壳框架的腔体内嵌入送风模组,送风模组靠近前面框设置,送风模组和后面板之间填充有缓冲减震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送风装置具有降低噪音,方便拆装且空间紧凑的优点。方便拆装且空间紧凑的优点。方便拆装且空间紧凑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嵌入式空调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空调设备通常挂设在墙上出风,为了达到更好的美观度以及送风效率,嵌入地下式的空调被越来越广泛应用,将产生的冷气通过安装于地面下的送风装置输送到室内空间。
[0003]然而,安装于地下的送风装置的外壳内设置有嵌入式的送风模组,而送风装置如果出现故障,通常需要对送风模组进行检修,而在检修的时候则需要把送风模组从外壳中取出,由于送风模组嵌入式的设计,在外壳和送风模块之间需要留有间隙才能使送风模块更容易取出,然而设置了间隙会使送风装置在运行中存在噪音过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装置,通过在外壳框架和送风模组之间填充缓冲减震件,在需要拆装时送风模组可挤压缓冲减震件得到拆装空间,在运行时可避免外壳框架和送风模组互相振动产生噪音,其具有降低噪音,方便拆装且空间紧凑的优点。
[0005]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送风装置,包括外壳框架和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盖设于所述外壳框架的上方,所述外壳框架由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前面框和后面板围合形成,所述外壳框架的腔体内嵌入送风模组,所述送风模组靠近所述前面框设置,所述送风模组和所述后面板之间填充有缓冲减震件。
[0007]进一步地,所述后面板上部设有向内弯折形成的第一台阶,所述前面框上部设有向内弯折形成的第二台阶,所述出风组件卡设于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之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后面板的左侧设有左折边,所述后面板的右侧设有右折边,所述左折边、所述右折边和所述左折边之间的长度为所述送风模组的长度,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之间的宽度大于所述送风模组的宽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边框和格栅板,所述出风边框嵌入所述第一台阶、所述第二台阶、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围合形成的框架,且所述出风边框的底面抵接于所述送风模组,所述格栅板。
[0010]进一步地,所述前面框上设有入风通道。
[0011]进一步地,所述送风模组包括嵌入风盘、电机和风轮,所述嵌入风盘嵌入所述外壳框架,所述嵌入风盘的上表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嵌入风盘的一侧面开设有入风口,另一侧面抵接所述缓冲减震件;
[0012]所述风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嵌入风盘内,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风轮转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组件和所述送风模组之间设有密封板。
[0014]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和所述后面板一体连接形成。
[0015]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减震件是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
[0016]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减震件的厚度大于20mm。
[0017]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送风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通过在送风模组和后面板之间填充有缓冲减震件,能够有效地吸附由送风模组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避免振动传递到后面板发生碰撞而产生噪音,具有降低噪音,提升使用体验的优点。
[0019]2、在需要拆装送风模组的时候,由于整个送风装置安装于地面下,只能通过安装出风组件的开口将送风模组进行拆装,拆装时没有预留足够的空间的话,将会使拆装过程很困难,而送风模组和后面板之间填充了缓冲减震件,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通过移动送风模组挤压缓冲减震件,可获得足够的空间进行拆装,使内部空间更为紧凑,具有拆装方便且空间紧凑的优点。
[0020]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送风装置的侧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送风装置的分解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送风装置的底板和后面板的立体图。
[0025]附图标记:外壳框架100、底板110、左侧板120、右侧板130、前面框140、第二台阶140A、入风通道140B、后面板150、第一台阶150A、左折边151、右折边152;
[0026]出风组件200、出风边框210、格栅板220;
[0027]送风模组300、嵌入风盘310、出风口311、入风口312、风轮320、密封板340;
[0028]缓冲件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2]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外壳框架100和出风组件200,出风组件200盖设于外壳框架100的上方,外壳框架100由底板110、左侧板120、右侧板130、前面框140和后面板150围合形成,外壳框架100的腔体内嵌
入送风模组300,送风模组300靠近前面框140设置,送风模组300和后面板150之间填充有缓冲减震件400。
[0033]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吹风装置,由底板110、左侧板120、右侧板130、前面框140和后面板150围合形成外壳框架100,且于外壳框架100内嵌入送风模组300,送风模组300从前面框140吸取前置机器处理过的空气,然后从盖设于外壳框架100的顶部的出风组件200送出,使清洁的冷空气或暖空气传输到室内空间。送风模组300卡靠近前面框140设置,然后在送风模组300和后面板150之间填充有缓冲减震件400,吸收送风模组300产生的振动,以及在拆装送风模组300时通过挤压缓冲减震件400获得拆装空间。
[0034]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吹风装置,通过在送风模组300和后面板150之间填充有缓冲减震件400,能够有效地吸附由送风模组300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避免振动传递到后面板150发生碰撞而产生噪音,具有降低噪音,提升使用体验的优点。在需要拆装送风模组300的时候,由于整个送风装置安装于地面下,只能通过安装出风组件200的开口将送风模组进行拆装,拆装时没有预留足够的空间的话,将会使拆装过程很困难,而送风模组300和后面板150之间填充了缓冲减震件400,具有一定的形变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框架(100)和出风组件(200),所述出风组件(200)盖设于所述外壳框架(100)的上方,所述外壳框架(100)由底板(110)、左侧板(120)、右侧板(130)、前面框(140)和后面板(150)围合形成,所述外壳框架(100)的腔体内嵌入送风模组(300),所述送风模组(300)靠近所述前面框(140)设置,所述送风模组(300)和所述后面板(150)之间填充有缓冲减震件(4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面板(150)上部设有向内弯折形成的第一台阶(150A),所述前面框(140)上部设有向内弯折形成的第二台阶(140A),所述出风组件(200)卡设于所述第一台阶(150A)和所述第二台阶(140A)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面板(150)的左侧设有左折边(151),所述后面板(150)的右侧设有右折边(152),所述右折边(152)和所述左折边(151)之间的长度为所述送风模组(300)的长度,所述第一台阶(150A)和所述第二台阶(140A)之间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送风模组(300)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00)包括出风边框(210)和格栅板(220),所述出风边框(210)嵌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鹏牛亮雷朋飞张利黄世哲刘远辉卢江涛蔡远登吴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