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洗的揉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1005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揉捻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清洗的揉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茶叶揉捻机构。通过设置揉捻机构,启动电机带动第一转杆转动,通过两个第一锥齿轮传动,第一转杆转动带动第二转杆转动,从而带动下揉捻盘转动,通过设置两个链轮配合链条传动,第一转杆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三转杆转动,通过设置两个第二锥齿轮传动,第三转杆转动带动第四转杆转动,通过设置两个正齿轮传动,第四转杆转动带动第五转杆朝着第二转杆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上揉捻筒朝着下揉捻盘相反的方向转动,通过在下揉捻盘和上揉捻筒上分别设置揉捻珠配合下揉捻盘和上揉捻筒相对转动可以对茶叶起到较好的揉捻效果。捻效果。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清洗的揉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揉捻装置
,具体为一种便于清洗的揉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揉捻叶在揉捻中主要是形的改变。在揉捻过程中,揉捻叶在揉桶内受到平压和曲压两种力的作用,使茶团滚动,叶团内部叶子受到挤压力,发生皱褶,由于主脉硬度较大,叶片皱褶纹路基本上与主脉平行,并向主脉靠拢,卷曲成条,揉捻叶在轮流通过揉捻量最大压力区时,部份叶细胞扭曲破裂,挤出茶汁,附在表面上,增加了叶子的粘结性,其中水溶性物质组成茶汤浓度。
[0003]如公开号为:CN217591962U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普通揉捻机,在揉捻时,茶叶叶脉卷成条不均匀,茶叶细胞破碎不充分,影响茶叶的色泽和品质。
[0004]结合上述,本技术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0005]1、现有技术的揉捻机在揉捻时,茶叶叶脉卷成条不均匀,茶叶细胞破碎不充分的问题;
[0006]2、揉捻机在使用后会有茶叶碎渣残留,该现有技术不便于对揉捻机的内部进行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清洗的揉捻装置。
[0009](二)技术方案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清洗的揉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茶叶揉捻机构;
[0011]所述茶叶揉捻机构包括:
[0012]安装架,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的一侧;
[0013]机箱,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机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
[0014]固定板,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的内壁上;
[0015]第一转杆,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且另一端活动贯穿装置主体的一侧外壁并向装置主体的内部延伸;
[0016]第二转杆,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固定板的外壁上;
[0017]两个第一锥齿轮,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外壁上,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连接;
[0018]下揉捻盘,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杆的另一端;
[0019]安装板,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的顶部;
[0020]第三转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上;
[0021]两个链轮,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一转杆和第三转杆的外壁上,两个所述链轮通过链
条传动连接;
[0022]第四转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装置主体的顶部;
[0023]两个第二锥齿轮,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三转杆和第四转杆的外壁上,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连接;
[0024]第五转杆,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装置主体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第五转杆活动贯穿装置主体的顶部内壁并向外延伸;
[0025]两个正齿轮,分别固定套设在第四转杆和第五转杆的外壁上,两个所述正齿轮相互啮合连接;
[0026]上揉捻筒,固定连接在第五转杆的另一端,所述下揉捻盘和上揉捻筒上分别设置有揉捻珠。通过设置电机,启动电机带动第一转杆转动,通过两个第一锥齿轮传动,第一转杆转动带动第二转杆转动,从而带动下揉捻盘转动,通过设置两个链轮配合链条传动,第一转杆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三转杆转动,通过设置两个第二锥齿轮传动,第三转杆转动带动第四转杆转动,通过设置两个正齿轮传动,第四转杆转动带动第五转杆朝着第二转杆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上揉捻筒朝着下揉捻盘相反的方向转动,通过在下揉捻盘和上揉捻筒上分别设置揉捻珠配合下揉捻盘和上揉捻筒相对转动可以对茶叶起到较好的揉捻效果。
[0027]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喷淋机构;
[0028]所述喷淋机构包括:
[0029]水箱,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的顶部;
[0030]进水管,相通连接在水箱的一侧;
[0031]潜水泵,设置在水箱的底部;
[0032]喷淋主管,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的顶部内壁上,所述喷淋主管上设置有喷头;
[0033]输水管,一端固定连接在潜水泵的输出端,且另一端与喷淋主管相通连接。通过设置进水管便于对水箱进行供水,通过设置输水管便于将水通过潜水泵输送至喷淋主管处对装置主体的内部进行喷淋,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装置主体的内部进行清洁。
[0034]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正面通过两个合页铰接有门体,所述门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把手。通过设置门体配合把手便于打开和关闭装置主体,从而便于茶叶的放入和对装置主体内部的清洁。
[0035]优选的,所述下揉捻盘和固定板上分别开设有下料口,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引料板。通过在下揉捻盘和固定板上分别开设下料口便于揉捻完成的茶叶落入装置主体底部的引料板上。
[0036]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开设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处安装有卸料管,所述卸料管上螺纹连接有密封盖。通过设置卸料管,配合引料板便于对揉捻完成的茶叶进行卸料。
[0037]优选的,所述门体上内嵌安装有观察窗,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腿。通过设置观察窗便于工作人员对茶叶的揉捻过程进行观察,通过设置四个支撑腿可以对装置本体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
[0038](三)有益效果
[003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清洗的揉捻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40]一、该一种便于清洗的揉捻装置,通过设置揉捻机构,启动电机带动第一转杆转
动,通过两个第一锥齿轮传动,第一转杆转动带动第二转杆转动,从而带动下揉捻盘转动,通过设置两个链轮配合链条传动,第一转杆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三转杆转动,通过设置两个第二锥齿轮传动,第三转杆转动带动第四转杆转动,通过设置两个正齿轮传动,第四转杆转动带动第五转杆朝着第二转杆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上揉捻筒朝着下揉捻盘相反的方向转动,通过在下揉捻盘和上揉捻筒上分别设置揉捻珠配合下揉捻盘和上揉捻筒相对转动可以对茶叶起到较好的揉捻效果。
[0041]二、该一种便于清洗的揉捻装置,通过设置喷淋机构,向进水管注水便于对水箱进行供水,通过设置输水管便于将水通过潜水泵输送至喷淋主管处对装置主体的内部进行喷淋,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装置主体的内部进行清洁。
附图说明
[004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43]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44]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3为本技术下揉捻盘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4为本技术结构A的放大图。
[0047]图中:1、装置主体;2、茶叶揉捻机构;201、安装架;202、机箱;203、固定板;204、第一转杆;205、第二转杆;206、第一锥齿轮;207、下揉捻盘;208、安装板;209、第三转杆;210、链轮;211、第四转杆;212、第二锥齿轮;213、第五转杆;214、正齿轮;215、上揉捻筒;3、喷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清洗的揉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茶叶揉捻机构(2);所述茶叶揉捻机构(2)包括:安装架(201),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一侧;机箱(202),固定安装在安装架(201)上,所述机箱(20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固定板(203),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内壁上;第一转杆(204),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且另一端活动贯穿装置主体(1)的一侧外壁并向装置主体(1)的内部延伸;第二转杆(205),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固定板(203)的外壁上;两个第一锥齿轮(206),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一转杆(204)和第二转杆(205)的外壁上,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206)相互啮合连接;下揉捻盘(207),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杆(205)的另一端;安装板(208),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顶部;第三转杆(209),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安装板(208)上;两个链轮(210),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一转杆(204)和第三转杆(209)的外壁上,两个所述链轮(210)通过链条传动连接;第四转杆(21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装置主体(1)的顶部;两个第二锥齿轮(212),分别固定套设在第三转杆(209)和第四转杆(211)的外壁上,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212)相互啮合连接;第五转杆(213),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装置主体(1)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第五转杆(213)活动贯穿装置主体(1)的顶部内壁并向外延伸;两个正齿轮(214),分别固定套设在第四转杆(211)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显凤崔凤菊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恩施州雨露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