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芳钏专利>正文

可调整桌面角度的收折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0905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调整桌面角度的收折桌,包括一底座、二相互平行的撑杆、二下折杆组、二上折杆组和二调整座;撑杆枢连于底座同侧;二下折杆组分别由一顶端枢连于二撑杆中段的第一主折杆、一枢连于第一主折杆底端与底座另侧的第一副折杆组成,此第一主折杆与第一副折杆枢连处还形成第一肘节;二上折杆组分别由一底端同心枢连于撑杆中段及二第一主折杆顶端的第二主折杆、一枢连于第二主折杆顶端的第二副折杆、一横跨于二第二副折杆顶端的定位杆组成;二调整座间隔地安装于桌板另侧底面,具有可供定位杆穿入的横向滑槽,并在滑槽顶面间隔地向上凹设有复数个供定位杆嵌入的卡掣穴。此种结构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而轻易调整桌面倾斜角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视实际使用需求而达到轻易调整桌面倾 斜角度的收折桌结构。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M352929号专利案中的附图揭示了一种随处可见的收 折桌,此收折桌在不使用时可以采用折合的收藏方式,确实具有不占 空间的优点;但是,其并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举例来说,桌面往 往因为其既定角度,而使得使用者必须去屈就它,就此而言,该既定 角度的桌面显然就不符合当前的实际需求,而有其不便之处,因此, 如何提供一种桌面可以依照需求而调整角度的收折桌,成为众多使用 者的殷切企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桌面角度的收折桌,其可 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而轻易调整桌面倾斜角度。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可调整桌面角度的收折桌,包括一底座、二相互平行的撑杆、 二下折杆组、二上折杆组和二调整座;撑杆枢连于底座同侧,且二撑杆的顶端枢连于一桌板一侧的底面;将二撑杆定位成倾名牛角度的二下折杆组分别由一顶端枢连于二撑杆中段的第一主折杆、 一枢连于第一 主折杆底端与底座另 一侧的第一副折杆组成,此第一主折杆与第一副折杆枢连处还形成一可朝撑杆方向折合的肘节;二上折杆组分别由一 底端同心枢连于撑杆中段及二第 一主折杆顶端的第二主折杆、 一枢连 于第二主折杆顶端的第二副折杆、 一横跨于二第二副折杆顶端的定位 杆组成,并在第二主折杆与第二副折杆枢连处形成一可朝撑杆方向折 合的肘节;二调整座间隔地安装于桌板另侧底面,具有可供定位杆穿 入的横向滑槽,并在滑槽顶面间隔地向上凹设有复数个供定位杆嵌入 以调整桌面倾斜角度的卡掣穴。上述二下折杆组在二第一主折杆底端及二第一副折杆顶缘横跨地穿枢有一下作动杆;二上折杆组则在二笫二主折杆顶端》彖及二第二 副折杆底端横跨地穿枢有 一上作动杆。上述第一副折杆在下作动杆上方外侧突设有第一挡片,而第一主 折杆则具有与之对应的第一挡槽,在第一主折杆、第一副折杆呈一直 线时,其第一挡片、第一挡槽相互吃合,形成三连杆呆链结构;但当 压制下作动杆朝撑杆方向移动时,其第 一挡片则脱出第 一挡槽的限 制,以使第一主折杆、第一副折杆枢连处形成一可朝撑杆方向折合的 肘节。上述第二主折杆在上作动杆上方内侧突设有第二挡片,而第二副 折杆则具有与之对应的第二挡槽,在第二主折杆、第二副折杆呈一直 线时,其第二挡片、第二挡槽相互吃合,形成三连杆呆链结构;但当 抬动桌板另侧,以及压制上作动杆朝撑杆方向移动时,其定位杆便会 位移至滑槽内端,而第二挡片则脱出第二挡槽的限制,以使第二主折杆、第二副折杆枢连处形成一可朝撑杆方向折合的肘节。 上述二撑杆顶纟M接有 一横杆。上述底座的底面四个角落分别安装有支脚,此底座于同侧两角落 分别设有下枢座,二撑杆底端则以下轴栓穿设于相对应的下枢座中, 使底座、二撑杆以此下轴栓为中心地折合。上述二撑杆顶端分别透过上轴栓而枢连于一上枢座,此上枢座顶面则设有一座板,底板透过螺栓而锁固于桌板的底面一侧,使桌板、二撑杆以此上轴栓为中心地折合。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通过在底座枢连二相互平行的撑杆,二撑杆的顶端枢连于一桌板底面,并在底座安装一能将二撑杆定位成倾斜角度的下折杆组,此下折杆组由 一顶端枢连于撑杆中段的第一主折杆、 一枢连于第 一主折杆底端与底座另 一侧的第 一 副折杆组成,并使第 一主折杆与第 一副折杆枢连处形成一可朝撑杆方向折合的第一肘节;另外还在二撑杆与桌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上折杆组,此上折杆组由 一底端同心枢连于撑杆中^殳及第 一主折杆顶端的第二主折杆、一枢连于第二主折杆顶端的第二副折杆、 一才黄跨于二第二副折杆顶端的定位杆组成,并使第二主折杆与第二副折杆枢连处形成一可朝撑杆方向折合的第二肘节;另外,桌板底面还设有二调整座,该调整座具 有可供定位杆穿入的滑槽,并在滑槽顶面间隔地向上凹设有若干可供 定位杆嵌入的卡掣穴,以便借助定位杆嵌入卡掣穴的位置变化而调整 桌面的倾斜角度,满足各种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正视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调整桌面角度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操作上折杆组对折的施力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上折杆组对折的动作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操作下折杆组对折的施力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下折杆组对折的动作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底座11支脚12下枢座21撑杆22横杆23下轴栓24 上轴栓25上枢座26座板27 螺栓30桌板40下折杆组41第一主折杆411第一挡槽42第一副折杆421第一挡片43下作动杆50上折杆组51 第二主折杆511第二挡片52上作动杆53第二副折杆531第二挡槽54定位杆60 调整座61滑槽62卡掣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有一底座10、 二撑杆 21、 二下折杆组40、 二上折杆組50和二调整座60。底座10的四边以四支框杆围成,其底面的四个角落分别安装有支脚11,用以将底座10水平架撑于地面上,此底座10在同侧两角落分别焊固有U形的下枢座12 。二撑杆21相互平行,其顶端以一^t杆22跨接,底端则以下轴栓 23穿设于相对应的下枢座12中,以使底座IO、 二撑杆21能以此下 轴栓23为中心进行折合;二撑杆21的顶端还分别透过上轴栓24而 枢连于一上枢座25,此上枢座25的顶面则焊设有一座板26,使座板 26能透过螺栓27而锁固于桌板30的底面一侧,以使桌板30、 二撑 杆21能以此上轴栓24为中心折合。二下折杆组40对应组装于二撑杆21与底座10另 一侧之间,其 分别由一顶端枢连于撑杆21中段的第一主折杆41、 一底端枢连于底 座10另一侧的第一副折杆42、 一横跨穿枢于二第一主折杆41底端 及二第一副折杆42顶缘的下作动杆43组成,以使二下折杆组40、 二撑杆21下半部、底座10能以四连杆拘束链结构而形成一等腰三角 形;所述第一副折杆42在下作动杆43上方外侧突设有第一挡片421, 而第一主折杆41则具有与^f应的第一挡槽411,使得在第一主折 杆41、第一副折杆42呈一直线时,其第一挡片421、第一挡槽411 能相互啮合,4吏之形成三连杆呆链结构,用以达到将撑杆21定位的 作用,请配合图8及图9所示,但当使用者压制下作动杆43水平朝 撑杆21方向移动时,其第一挡片421则能脱出第一挡槽411的限制, 以使第一主折杆41、第一副折杆42枢连处形成一可朝撑杆21方向 折合的第一肘节。二上折杆组50对应组装于二撑杆21与桌板30另一侧之间,其 分别由一底端同心枢连于撑杆中段及第一主折杆41顶端的第二主折 杆51、 一横跨穿枢于二第二主折杆51顶端缘的上作动杆52、 一底端 枢连于上作动杆52的第二副折杆53、 一横跨于二第二副折杆53顶端的定位杆54组成,以使二上折杆组50、 二撑杆21上半部、桌板 30能以四连杆拘束链结构而形成一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二主折杆51 在上作动杆52上方内侧突设有第二挡片511,而第二副折杆53则具 有与之对应的第二挡槽531,使得在第二主折杆51、第二副折杆53 呈一直线时,其第二挡片511、第二挡槽531能相互吃合,使之形成 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整桌面角度的收折桌,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二相互平行的撑杆、二下折杆组、二上折杆组和二调整座;    撑杆枢连于底座同侧,且二撑杆的顶端枢连于一桌板一侧的底面;    将二撑杆定位成倾斜角度的二下折杆组分别由一顶端枢连于二撑杆中段的第一主折杆、一枢连于第一主折杆底端与底座另一侧的第一副折杆组成,此第一主折杆与第一副折杆枢连处还形成一可朝撑杆方向折合的第一肘节;    二上折杆组分别由一底端同心枢连于撑杆中段及二第一主折杆顶端的第二主折杆、一枢连于第二主折杆顶端的第二副折杆、一横跨于二第二副折杆顶端的定位杆组成,并在第二主折杆与第二副折杆枢连处形成一可朝撑杆方向折合的第二肘节;    二调整座间隔地安装于桌板另侧底面,具有可供定位杆穿入的横向滑槽,并在滑槽顶面间隔地向上凹设有复数个供定位杆嵌入以调整桌面倾斜角度的卡掣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芳钏何庆星何庆凰何淑嘉
申请(专利权)人:何芳钏何庆星何庆凰何淑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