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减震式汽车重力势能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利用汽车在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因车身上下颠簸起伏和变道转弯而引起的车身左右倾斜,以及减速刹车后的车身前倾等因素而产生的势能能量,进行回收再利用,其特征包括:液压势能转换装置(双作用液压油缸,三通换向阀),能量缓存装置(高压缓存器,高压油路,双通道节流阀),能量转换装置(高速液压马达及带变速装置发电机)以及低压油路和低压储存器等主要部件构成,优适应于插电式混合动力及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属于电动汽车新能源回收技术设备领域。技术设备领域。技术设备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式汽车重力势能回收装置
:
[0001]本技术专利技术优适应于插电式混合动力及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属于电动汽车新能源回收技术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能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迫在眉睫,人们的生活日益提高,汽车出行代步已成为必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但燃油车又给环境污染带来严重的困惑,节能环保已是大势所趋,在能源车换代燃油车的今天,续航距离和节能环保尤为重要。
[0003]目前,电动汽车所有能量回收主要是以制动模式,事实上这种方法回收的能效很低,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能量白白地浪费掉了。
[0004]针对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就需要在新能源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本技术专利技术经过多年的实践与论证,设计一种高效全方位的汽车势能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减震式汽车重力势能回收装置,可以高效地实现边走边充电之目的。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减震式汽车重力势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包括:双作用液压油缸1,三通换向阀B1 B2,弹性元件2,高压油管3,低压油管4,高压缓存器5,低压储存器6,双通道节流阀7,高速液压马达8,变速装置9,发电机10,车桥13,油缸底座14,油缸下油腔15,油缸活塞16,油缸上油腔17,油缸活塞杆18,活塞杆连接头19,油缸下进出口A1,油缸上进出口A2,压缩阀出油口20,换向阀阀芯21,阀芯弹簧22,换向阀阀体23,补偿阀24,节流阀阀芯25,节流阀弹簧26,节流阀正常值通道C1,节流阀泄压通道C2等主要部件构成。
[0007]具体方案包括:所述双作用液压油缸1外围装有复位弹性元件(货车安装为钢板弹簧)2,所述双作用液压油缸1其特征为:上下设计为两个进(出)油口A1和A2,所述A1和A2进(出)油口上,分别安装有三通换向阀B(下部为B1,上部为B2),所述三通换向阀B1和B2其特征为:两端分别设计有压缩阀出油口20和补偿阀进油口24,所述补偿阀进油口24与低压进油管4相连接,所述压缩阀出油口20与高压油管3相连接,所述高压油管3通过油管接头互通后连接在高压缓存器5上部的进油口,所述高压缓存器5内部特征为:设计装有1/3的液压介质油,上部2/3的空间为高压能量缓存空间,所述高压缓存器5下部有一介质油出口,通过油管连接到双通道节流阀7之上,所述双通道节流阀7的另一端与高速液压马达8的进油口相连固定,所述高速液压马达8与带变速装置的发电机10互为一体也可分装,高速液压马达8的介质油出口与低压储存器6的上部介质油进口相连通,所述低压储存器6内部特征为:设计装有1/2的液压介质油供油缸回流,上部1/2为缓冲空间,所述低压储存器6的下介质油出口与低压油管4相连互通。
[0008]附图2所示,本技术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双作用液压油缸1,其特征为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油缸,在和三通换向阀B的完美搭配下,油缸体上只需要设计为上下两个进(出)介质油口
A1和A2,简化了双作用液压油缸的工序也方便了后续的维修费用,但不限制于使用不同形状的双作用液压油缸,包括设计为两进(两个补偿阀)两出(两个压缩阀)的4个介质油进(出)口的液压油缸。
[0009]附图3所示,本技术专利技术中所述三通换向阀B的特征为:包含有阀体、进(出)油口、压缩阀出油口、补偿阀进油口等主要部件构成,具有构造简单等特点,包括并不限制于其它形状。
[0010]附图4所示,本技术专利技术中所述双通道节流阀7的特征为:包含有阀体、阀芯及弹簧等主要部件构成的具有C1和C2两个直通油道,所述的C1通道设计为阻尼力正常值通道,所述C2通道设计为泄压通道,所述双通道节流阀7的特征为直通模式,特点是减少高压介质油的能量损耗,根据乘用车乘坐的舒适度及车型,其特征包括设计为多通道节流阀,包括并不限制于其它形状的可调节流阀。
附图说明
[0011]图1:整体平面图
[0012]图2:双作用油缸原理图
[0013]图3:三通换向阀原理图
[0014]图4:双通道节流阀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6]参照附图1、2:本专利技术的减震式汽车重力势能回收装置,包括双作用液压油缸1,所述双作用液压油缸1的下底座与车桥(或羊角座)13相固定,双作用液压油缸1的上部活塞杆的连接头19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双作用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一方在上,不能倒置安装,双作用液压油缸1的外围装有复位弹性元件2,所述复位弹性元件2的下端与车桥(或油缸体)相固定,复位弹性元件2的上端与车架相固定(个别车型及电动货车,双作用液压油缸与钢板弹簧不同位置安装),所述双作用液压油缸1的下部进(出)介质油口A1位置装有三通换向阀B1,双作用液压油缸1的上部进(出)介质油口A2位置装有三通换向阀B2,所述三通换向阀B1和B2的压缩阀出油口一端互连互通,再通过与高压油管3相连接后固定在高压缓存器5进油口处,所述三通换向阀B1和B2的补偿阀进油口一端互连互通后,再通过与低压油管4相连接后固定在低压储存器6的出油口处,其中高低压油管的接口不可以互换连接。
[0017]本技术专利技术所述的高压缓存器5通过下部出油口与双通道节流阀7的进油口相连,所述双通道节流阀7的出油口直接固定在高速液压马达8进油口之上,所述高速液压马达8的出油口通过油管与低压储存器6的进油口相连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高低压油路的循环系统,所述高速液压马达8通过变速装置9与发电机10相连接后固定在车架(或车身)合适位置。
[0018]本技术专利技术具体工作原理为:在车辆正常行驶的情况下,无论是因路面的不平整还是变道转弯引起的车身左右倾斜,或者因减速刹车后的车身前倾等因素而使车身与个别车桥产生的高低势能差,迫使双作用液压油缸1的活塞杆压进或拉出,当活塞杆下压时,活
塞杆带动活塞压迫下油腔里面的液压介质油,经过A1进(出)油口处的B1三通换向阀,在高压介质油的作用下打开B1三通换向阀上的压缩阀,经过高压油管3进入高压缓存器5,所述B1三通换向阀的另一端补偿阀在高压及弹簧作用下呈关闭状态;在下油腔容积变小的同时上油腔容积在变大,所述A2处的B2三通换向阀,在负压作用下,补偿阀一端被打开,低压储存器6中的介质油经过油管被吸入上油腔来补充介质油,所述B2三通换向阀的另一端压缩阀在负压及弹簧作用下呈关闭状态,势能压缩行程做功完成。
[0019]同理,所述双作用液压缸1内部的活塞压缩到位后,弹性元件2在压缩行程中所吸收的能量开始伸张释放,在反作用力下把活塞杆带动活塞向上拉动,此时的上油腔室内的液压介质油被压缩,所述A2处进(出)油口上的三通换向阀B2,在压力作用下,压缩阀一端克服弹簧力被打开,介质液压油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高压油管流进高压缓存器5,所述三通换向阀B2的另一端补偿阀在压力和弹簧作用下呈关闭状态;在上油腔容积变小下油腔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减震式汽车重力势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包括:所述双作用液压油缸外围装有复位弹性元件(货车安装为钢板弹簧)2,所述双作用液压油缸1其特征在于:上下设计为两个进(出)油口A1和A2,所述A1和A2进(出)油口上,分别安装有三通换向阀B(下部为B1,上部为B2),所述三通换向阀B1和B2其特征为:两端分别设计有压缩阀出油口20和补偿阀进油口24,所述补偿阀进油口24与低压进油管4相连接,所述压缩阀出油口20与高压油管3相连接,所述高压油管3通过油管接头互通后连接在高压缓存器5上部的进油口,所述高压缓存器5内部特征为:设计装有1/3的液压介质油,上部2/3的空间为高压能量缓存空间,所述高压缓存器5下部有一介质油出口,通过油管连接到双通道节流阀7之上,所述双通道节流阀7的另一端与高速液压马达8的进油口相连固定,所述高速液压马达8与带变速装置的发电机10互为一体也可分装,高速液压马达8的介质油出口与低压储存器6的上部介质油进口相连通,所述低压储存器6内部特征为:设计装有1/2的液压介质油供油缸回流,上部1/2为缓冲空间,所述低压储存器6的下介质油出口与低压油管4相连互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式汽车重力势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作用液压油缸1为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
申请(专利权)人:王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