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069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包括储能模块、充电桩模块和光伏模块,储能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框架储能组件、直流汇流箱和储能变流器,储能变流器与充电桩模块连接,充电桩模块包括多个充电桩,各充电桩均与储能变流器连接,光伏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和光伏逆变器,太阳能电池板组件与光伏逆变器连接,光伏逆变器与储能变流器连接,框架储能组件与充电桩连接,设置在充电桩的上端,太阳能电池板组件铺设在框架储能组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充电桩和框架储能组件的配合,在进行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的建设时,充电桩和框架储能组件即可起到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的作用,从而减少建设成本。建设成本。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站
,具体涉及一种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目前也在大力建设中,从而便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保障。目前的新能源充电站的运行模式,是采购电网的电然后经充电桩供给新能源汽车,此种运行模式,受到峰谷电价影响较大,盈利能力受到限制,因为目前实行的封谷电价,在白天时段电价较贵,凌晨时段电价较为便宜,但是充电站一般都需要整天提供充电服务,因而无法利用峰谷电价来降低运行成本,还容易造成对电网的冲击。
[0003]目前,出现了一些光储充一体化的充电站,是新能源充电站建设上的一次创新尝试,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核心由三部分组成-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和充电桩,这三部分组成一个微网,利用光伏发电,将电量存储在储能电池中,当需要时,储能电池将电量供给充电桩使用,通过光储充系统,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就被转移到汽车的动力电池中,供车辆行驶使用。根据需求,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可实现并网和离网两种运行模式,将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并入电网,除了接受来自光伏太阳能板的能量外,储能电池在电价低的时候充电,在电价高的时候放电,降低充电成本的同时可以削峰填谷,弥补太阳能发电不连续性的缺点,而当电网断电时,光储充系统可以采用离网运行模式对新能源车应急充电。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主要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可再生能源,环保,无碳排放,有助于实现碳中和,二是减少对电网的冲击,目前单个直流快充桩的功率在60KW以上,一台直流快充桩运行,大约相当于二三十个家庭的用电量,这对电网的冲击是很大的,使用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后,电能可以从储能电池中获取,储能电池的使用有助于电网削峰填谷,相应的可以降低对电网的冲击,此外,我国逐渐迎来动力电池的退役潮,有些退役电池可以作为光储充充电站的储能电池,实现梯次利用,最大化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价值,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的问题。
[0004]但是,目前的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相比于传统的充电站,存在着造价偏高的问题,不仅需要储能电池和太阳能板,同时在充电站安装太阳能板还需要建设充电棚,若不建设充电棚,则太阳能板无法安装,从而增加建设成本,而传统的户外充电站,由于无需安装太阳能板,所以仅需建设车位和充电桩即可,无需建设车棚,这就导致新建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时,存在建设成本偏高的问题,同时,建设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使用的储能电池,目前多数为集成式的电池,为箱体结构,其独立放置在充电站内,占地面积也较大,也增加了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解决目前的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包括储能模块、充电桩模块和光伏模块;所述储能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框架储能组件、直流汇流箱和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变流器与所述充电桩模块连接;所述充电桩模块包括多个充电桩,各所述充电桩均与储能变流器连接,所述光伏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和光伏逆变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与所述光伏逆变器连接,所述光伏逆变器与所述储能变流器连接;所述框架储能组件与所述充电桩连接,设置在所述充电桩的上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铺设在所述框架储能组件上。
[0008]进一步优选,所述框架储能组件包括第一储能电池组件和第二储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储能电池组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充电桩上端,所述第二储能电池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储能电池组件上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覆盖在所述第二储能电池组件上。
[0009]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储能组件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第一储能电池,所述第一储能电池包括第一外壳、第一电芯和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电芯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一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上,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散热孔,其中,所述散热孔设置有两排,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上靠近前后侧面的边缘,所述第一外壳的前后侧面上设置有散热片。
[0010]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外壳的上下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板沿所述第一外壳的上下侧面周向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槽设置在所述散热孔中,所述散热孔中,所述第一连接槽中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用于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外壳。
[0011]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储能电池组件包括两个首尾连接的第二储能电池,所述第二储能电池包括第二外壳、第二电芯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电芯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二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上,所述第二外壳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二储能电池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储能电池的上侧面。
[0012]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板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板沿所述第二外壳的前后侧面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头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壳连接。
[0013]进一步优选,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和支脚,所述支脚设置在所述充电桩本体下端,所述充电桩本体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散热孔贯通设置,所述通风孔下端敞口设置。
[0014]进一步优选,所述连接头包括主体、竖直连接板和倾斜连接板,所述竖直连接板设置在所述主体一侧,所述倾斜连接板设置在所述主体另一侧,所述倾斜连接板倾斜设置,所述竖直连接板用于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所述倾斜连接板用于与所述第二外壳连接。
[0015]进一步优选,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包括多块双面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下方设置有反射地板,所述反射地板设置在地面上,其中,所述反射地板一端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下方,一端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外侧,且所述反射地板端部与所述充电桩间隔设置。
[0016]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储能电池上端设置有无动力风帽。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的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通过充电桩和框架储能组件的配合,使得在进行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的建设时,采用模块化设计,无需进行车棚的建设,充电桩和框架储能组件即可起到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的作用,从而减少建设成本,同时也替代了现有的独立设置储能装置的建设方案,无需占用充电站的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分散设置储能电池,也降低了储能电池的风险,保证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的原理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中框架储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中第一储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模块、充电桩模块和光伏模块;所述储能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框架储能组件、直流汇流箱和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变流器与所述充电桩模块连接;所述充电桩模块包括多个充电桩,各所述充电桩均与储能变流器连接,所述光伏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和光伏逆变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与所述光伏逆变器连接,所述光伏逆变器与所述储能变流器连接;所述框架储能组件与所述充电桩连接,设置在所述充电桩的上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铺设在所述框架储能组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储能组件包括第一储能电池组件和第二储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储能电池组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充电桩上端,所述第二储能电池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储能电池组件上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覆盖在所述第二储能电池组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组件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第一储能电池,所述第一储能电池包括第一外壳、第一电芯和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电芯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一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上,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散热孔,其中,所述散热孔设置有两排,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上靠近前后侧面的边缘,所述第一外壳的前后侧面上设置有散热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的上下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板沿所述第一外壳的上下侧面周向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槽设置在所述散热孔中,所述散热孔中,所述第一连接槽中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用于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外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奇王嘉茵苏欣欣任明勋王万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格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