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结构被动式复位刚度消能伸臂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055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结构被动式复位刚度消能伸臂体系,属于高层建筑结构振动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核心筒、伸臂桁架、外框架柱和被动式复位刚度阻尼器,被动式复位刚度阻尼器包括油缸、活塞、槽形杆和旁通回路,活塞包括水平塞体和竖直杆体,水平塞体将油缸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竖直杆体的上下两端与外框架柱铰接,竖直杆体的两端与槽形杆的两端连接,槽形杆上设有齿条;旁通回路的两端分别与上腔室和下腔室相连通,且旁通回路上设有常闭旁通阀,常闭旁通阀的摆针抵接在齿条的凹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被动控制的方式实现了刚度的复位,克服了现有主动/半主动控制方式需要外部能量输入的问题,提高了对超高层建筑结构动力响应控制的可靠性和消能能力。靠性和消能能力。靠性和消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被动式复位刚度消能伸臂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层建筑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结构被动式复位刚度消能伸臂体系。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结构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涌现了一大批高层、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结构所采用的结构体系种类较多,而框架—伸臂—核心筒体系是进入21世纪后的超高层结构的建设中最为广泛应用的体系。传统伸臂体系利用伸臂桁架连接外框架柱和中心核心筒来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但缺乏额外的能量耗散装置。消能伸臂体系基于传统伸臂体系的变形特点,在外框架柱与伸臂桁架端部连接处设置消能构件如黏滞阻尼器、防屈曲支撑等,利用集中在伸臂端部与外框柱之间较大的竖向相对变形,充分发挥消能构件的耗能能力。
[0003]但是既有的消能伸臂体系大多采用被动控制消能构件如黏滞阻尼器、防屈曲支撑等,振动控制效果有限;而主动/半主动控制方式的振动控制效果好,但需要外部能量输入,对超高层建筑结构动力响应控制的可靠性低,因此迫切需要能以被动控制方式实现主动/半主动控制效果的高层建筑结构减振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结构被动式复位刚度消能伸臂体系,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以被动控制的方式实现了刚度的复位,克服了现有的主动/半主动控制方式需要外部能量输入的问题,提高了对超高层建筑结构动力响应控制的可靠性和消能能力。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结构被动式复位刚度消能伸臂体系,包括核心筒、伸臂桁架、外框架柱和被动式复位刚度阻尼器,所述伸臂桁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核心筒的侧壁上,所述伸臂桁架的末端通过所述被动式复位刚度阻尼器与所述外框架柱连接,所述被动式复位刚度阻尼器包括油缸、活塞、槽形杆和旁通回路,所述油缸的侧壁通过垫板与所述伸臂桁架固定连接,所述油缸内充满流体,所述活塞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水平塞体和竖直杆体,所述水平塞体将所述油缸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竖直杆体的上下两端分别穿出所述油缸后通过耳板与所述外框架柱上的牛腿铰接,且所述竖直杆体伸出所述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槽形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槽形杆靠近所述油缸的一侧面上设有齿条;所述旁通回路位于所述油缸和所述齿条之间,所述旁通回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相连通,且所述旁通回路上设有常闭旁通阀,所述常闭旁通阀包括阀管和依次设置在所述阀管内的弹簧、滑块和摆针,所述阀管通过上接口和下接口与所述旁通回路相连通,所述阀管被所述槽形杆竖向贯穿且与所述槽形杆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阀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摆针转动连接,所述摆针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齿条的凹槽内,所述摆针与所述
槽形杆垂直时,所述滑块与所述上接口和所述下接口相错设置,所述常闭旁通阀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摆针与所述槽形杆不垂直时,所述滑块封堵在所述上接口和所述下接口之间,所述常闭旁通阀处于闭合状态。
[0006]优选的,所述阀管上设有供所述槽形杆穿过的上开缝和下开缝,所述上开缝与所述槽形杆之间、所述下开缝与所述槽形杆之间均设有密封条。
[0007]优选的,所述阀管的一端与所述油缸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流体的种类为体积压缩系数小的液体。
[0009]优选的,所述流体为液压油或有机硅油。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高层建筑结构被动式复位刚度消能伸臂体系,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结合了消能伸臂体系的特点,在伸臂桁架与外框架柱之间布置被动式复位刚度阻尼器,利用活塞和油缸的相对竖向位移来控制常闭旁通阀打开和关闭,从而产生刚度、复位刚度和耗散能量。
[0011]2、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主动/半主动控制需要外部能量输入的问题,以被动控制的方式实现了现有的主动/半主动控制方式的效果,提高了对结构动力响应控制的可靠性。
[0012]3、本专利技术可以与超高层建筑结构伸臂体系融合为一体,不占用多余空间,且易于安装与维护。
[001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高层建筑结构被动式复位刚度消能伸臂体系在超高层建筑布置的立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高层建筑结构被动式复位刚度消能伸臂体系中被动式复位刚度阻尼器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被动式复位刚度阻尼器在工作时的力与活塞位移曲线示意图;图5是常闭旁通阀在图4的OA段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6是常闭旁通阀在图4的AB段的工作状态转变示意图;图7是常闭旁通阀在图4的CD段的工作状态转变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核心筒;2、伸臂桁架;3、外框架柱;4、被动式复位刚度阻尼器;41、油缸;42、活塞;421、水平塞体;422、竖直杆体;43、槽形杆;44、旁通回路;45、齿条;46、常闭旁通阀;461、阀管;462、弹簧;463、滑块;464、摆针;5、垫板;6、耳板;7、牛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7]如图1

7所示,一种高层建筑结构被动式复位刚度消能伸臂体系,包括核心筒1、伸臂桁架2、外框架柱3和被动式复位刚度阻尼器4,伸臂桁架2固定连接于核心筒1的侧壁上,伸臂桁架2的末端通过被动式复位刚度阻尼器4与外框架柱3连接。被动式复位刚度阻尼器4
包括油缸41、活塞42、槽形杆43和旁通回路44,油缸41的侧壁通过垫板5与伸臂桁架2固定连接,垫板5能够在振动中对油缸41的侧壁起到保护作用,保证油缸41的使用寿命。油缸41内充满流体,流体为液压油、有机硅油等体积压缩系数小的液体。
[0018]活塞42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水平塞体421和竖直杆体422,水平塞体421将油缸41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竖直杆体422的上下两端分别穿出油缸41后通过耳板6与外框架柱3上的牛腿7铰接,且竖直杆体422伸出油缸41的两端分别与槽形杆43的两端固定连接,槽形杆43靠近油缸41的一侧面上设有齿条45,竖直杆体422能够实现活塞42与外框架柱3之间、齿条45与外框架柱3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得在伸臂桁架2端部与外框架柱3之间产生相对竖向变形时,油缸41与活塞42之间、油缸41与齿条45之间产生相对竖向移动。
[0019]旁通回路44位于油缸41和齿条45之间,旁通回路44的两端分别与上腔室和下腔室相连通,且旁通回路44上设有常闭旁通阀46,在常闭旁通阀46处于关闭时,上腔室和下腔室内的流体互不流通。常闭旁通阀46包括阀管461和依次设置在阀管461内的弹簧462、滑块463和摆针464,阀管461通过上接口和下接口与旁通回路44相连通,阀管461被槽形杆43竖向贯穿且与槽形杆43滑动密封连接。滑动密封连接的实现方式可以是阀管461上设有供槽形杆43穿过的上开缝和下开缝,上开缝与槽形杆43之间、下开缝与槽形杆43之间均设有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结构被动式复位刚度消能伸臂体系,包括核心筒、伸臂桁架、外框架柱和被动式复位刚度阻尼器,所述伸臂桁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核心筒的侧壁上,所述伸臂桁架的末端通过所述被动式复位刚度阻尼器与所述外框架柱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式复位刚度阻尼器包括油缸、活塞、槽形杆和旁通回路,所述油缸的侧壁通过垫板与所述伸臂桁架固定连接,所述油缸内充满流体,所述活塞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水平塞体和竖直杆体,所述水平塞体将所述油缸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竖直杆体的上下两端分别穿出所述油缸后通过耳板与所述外框架柱上的牛腿铰接,且所述竖直杆体伸出所述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槽形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槽形杆靠近所述油缸的一侧面上设有齿条;所述旁通回路位于所述油缸和所述齿条之间,所述旁通回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相连通,且所述旁通回路上设有常闭旁通阀,所述常闭旁通阀包括阀管和依次设置在所述阀管内的弹簧、滑块和摆针,所述阀管通过上接口和下接口与所述旁通回路相连通,所述阀管被所述槽形杆竖向贯穿且与所述槽形杆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萌刘超杜修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