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卡制动系统性能判定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0442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重卡制动系统性能判定方法,包括:获取整车可达到的最大制动减速度,具体过程包括:获取制动力分配曲线,并对制动力分配曲线进行区域划分;依据β线端点所在区域判断前、后车轮的抱死情况。本申请在对整车制动性能进行预估时,根据汽车理论中的F线、R线与β线的相互关系,来判定前、后轴的抱死条件,从而为准确计算制动性能从理论上给出解决方案,实现快速、准确的制动性能分析。准确的制动性能分析。准确的制动性能分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卡制动系统性能判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整车制动性能预估
,尤其涉及一种重卡制动系统性能判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制动性能是指在正常制动状态下,车辆刹车片的制动能力,制动力的分布与调节是制动性能的重要体现,制动力调节的目的就是使前后桥能够同时抱死,地面附着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0003]目前进行重卡制动性能计算时,由于载荷转移的不确定性,无法准确判断前、后轴能否达到抱死条件,导致无法通过直接计算法获取准确数值,进而无法准确地计算出相应的地面制动力。若通过迭代法来逐渐逼近,则效率较低,若采用假设制动强度的方法来估算地面制动力,在理论上并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卡制动系统性能判定方法,以解决目前重卡制动性能估算方式准确率与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卡制动系统性能判定方法,包括:获取整车可达到的最大制动减速度;所述获取整车可达到的最大制动减速度的过程包括:
[0008]获取制动力分配曲线,所述制动力分配曲线为F线、R线与实际制动力曲线β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并对所述制动力分配曲线进行区域划分;r/>[0009]依据β线端点所在区域判断前、后车轮的抱死情况。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对制动力分配曲线进行区域划分的过程包括:确定F线与R线的交点;以所述交点为原点做平行于X轴的X向分割线,以及平行于Y轴的Y向分割线,以将所述制动力分配曲线所在直角坐标系分隔为四个区域;将分隔出的四个区域中的右上区域标记为第一区域,将右下区域标记为第二区域,将左下区域标记为第三区域,将左上区域标记为第四区域。
[0011]进一步的,所述依据β线端点所在区域判断前、后车轮抱死情况的过程包括:若β线端点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则判定前、后轴均可抱死;若β线端点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则判定仅前轴可抱死;若β线端点位于所述第三区域,则判定前、后轴均无法抱死;若β线端点位于所述第四区域,则判定仅后轴可抱死。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重卡制动系统性能判定方法,还包括:获取附着系数利用率;所述获取附着系数利用率的过程包括:判断前、后车轮是否抱死;若任意车轮出现抱死
情况,则将出现车轮抱死的初始时间点的制动强度与路面附着系数的比值作为附着系数利用率;其中,β线与F线或R线的交点对应的制动力产生的制动强度,即为出现车轮抱死的初始时间点的制动强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重卡制动系统性能判定方法,还包括:获取前、后回路失效后的剩余减速度;所述获取前、后回路失效后的剩余减速度的过程包括:当后回路失效,仅剩前轴制动时,判断可抱死与无法抱死两种条件下的前轴剩余制动减速度,取两种条件下的最小值作为后回路失效后的剩余减速度;当前回路失效,仅剩后轴制动时,判断可抱死与无法抱死两种条件下的前轴剩余制动减速度,取两种条件下的最小值作为前回路失效后的剩余减速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重卡制动系统性能判定方法,还包括:获取应急制动减速度;指定车速下的制动距离。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重卡制动系统性能判定方法,还包括:获取最大驻车坡度;所述获取最大驻车坡度的过程包括:在上坡与下坡工况时,计算出驻车制动力决定的最大坡度、附着力决定的最大坡度以及不发生翻车的最大坡度,取三者中最小值作为最大驻车坡度。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重卡制动系统性能判定方法,还包括:在给定车辆质量、尺寸参数以及路面附着系数的情况下,估算前、后轴所需的最小制动力矩。
[0017]进一步的,所述估算前、后轴所需的最小制动力矩的过程包括:根据最小剩余制动减速度,计算各车轴所需最小行车制动力矩;根据整车最小制动减速度,计算整车制动总制动力矩最小值;根据最小应急制动减速度,计算所需最小驻车制动力矩;根据驻车坡度,计算所需最小驻车制动力矩。
[0018]本专利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在对整车制动性能进行预估时,根据汽车理论中的F线、R线与β线的相互关系,来判定前、后轴的抱死条件,从而为准确计算制动性能从理论上给出解决方案,实现快速、准确的制动性能分析。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0]图1是制动力分配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由于重型卡车制动器匹配通常是在现有规格中进行选择,在选型之前,有必要对整车制动性能进行预估。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卡制动系统性能判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S1:在给定车辆质量、尺寸参数以及路面附着系数的情况下,根据法规要求,估算前、后轴所需的最小制动力矩。其中,车辆尺寸参数包括:前轴质量、轴距、车轮滚动半径、质心高度、APU保护气压。
[0024]S2:在给定车辆质量、尺寸参数、路面附着系数以及前后轴制动力矩的情况下,对指标组内的指标参数作理论计算。其中,指标参数包括:整车可达到的最大制动减速度;前、后回路失效后的剩余减速度;应急制动减速度;指定车速下的制动距离;最大驻车坡度;附着系数利用率。
[0025]步骤S1的过程包括:
[0026]S101:根据法规要求的最小剩余制动减速度,计算各车轴所需最小行车制动力矩;根据法规要求的整车最小制动减速度,计算整车制动总制动力矩最小值。
[0027]S102:根据法规要求的最小应急制动减速度,计算所需最小驻车制动力矩。
[0028]S103:根据法规要求的驻车坡度,计算所需最小驻车制动力矩。
[0029]以上,是从制动力角度估算出满足法规所需的最小制动力矩。在制动器选型完成后,需进行详细核算。
[0030]步骤S2的过程包括:
[0031]S201:获取整车可达到的最大制动减速度。具体过程包括:
[0032]首先获取制动力分配曲线,如图1所示,制动力分配曲线为F线、R线与实际制动力曲线β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图中,Ψ=0.7是指附着系数为0.7;F
u1
是指前轴制动器制动力;F
u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卡制动系统性能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整车可达到的最大制动减速度;所述获取整车可达到的最大制动减速度的过程包括:获取制动力分配曲线,所述制动力分配曲线为F线、R线与实际制动力曲线β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并对所述制动力分配曲线进行区域划分;依据β线端点所在区域判断前、后车轮的抱死情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卡制动系统性能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制动力分配曲线进行区域划分的过程包括:确定F线与R线的交点;以所述交点为原点做平行于X轴的X向分割线,以及平行于Y轴的Y向分割线,以将所述制动力分配曲线所在直角坐标系分隔为四个区域;将分隔出的四个区域中的右上区域标记为第一区域,将右下区域标记为第二区域,将左下区域标记为第三区域,将左上区域标记为第四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卡制动系统性能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β线端点所在区域判断前、后车轮抱死情况的过程包括:若β线端点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则判定前、后轴均可抱死;若β线端点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则判定仅前轴可抱死;若β线端点位于所述第三区域,则判定前、后轴均无法抱死;若β线端点位于所述第四区域,则判定仅后轴可抱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卡制动系统性能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附着系数利用率;所述获取附着系数利用率的过程包括:判断前、后车轮是否抱死;若任意车轮出现抱死情况,则将出现车轮抱死的初始时间点的制动强度与路面附着系数的比值作为附着系数利用率;其中,β线与F线或R线的交点对应的制动力产生的制动强度,即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晓丰谢光军闫冰阴晓慧叶红军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