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及堆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012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及堆放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钢肋上设置支撑块,支撑块包括壳体结构,壳体结构内设置有混凝土芯,支撑块的上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分别浇筑在混凝土上翼缘和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而且上支撑结构的顶端面和下支撑结构的底端面分别与混凝土上翼缘的顶表面和预应力混凝土底板的底表面平齐。设置的支撑块具有钢肋限位、防止钢肋以及钢肋与混凝土上翼缘倾斜变形的作用,又可以作为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堆放支承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单、安装定位方便,能够有效限制钢肋位移,提高钢肋稳定性,防止钢肋与混凝土上翼缘倾斜变形,优化堆放的受力,堆放安全可靠,防止压坏混凝土。防止压坏混凝土。防止压坏混凝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及堆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及堆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正在逐步成为当今中国建筑业的主要趋势,为了适应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中出现了各类装配式楼板及叠合板。传统的装配式楼板及叠合板主要存在自重大、造价高、结构整体性差、工厂化生产效率低等缺点。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钢肋、混凝土上翼缘及底板,钢肋顶部和底部分别浇筑在混凝土上翼缘及底板内。
[0003]现有技术的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生产主要包含两大步骤:步骤1、将钢肋倒置,支设混凝土上翼缘的模具,按照需要布设上翼缘钢筋,浇筑上翼缘的混凝土,养护至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并拆模,形成混凝土上翼缘与钢肋的一体部件。步骤2、支设底板的模具,将混凝土上翼缘与钢肋的一体部件翻转180度,按照需要布设底板钢筋,浇筑底板混凝土,待底板混凝土养护至设计强度后拆模,得到整体的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0004]在步骤1中,存在钢肋定位与限位困难、稳定性差的问题,由于钢肋的长度较长且厚度较薄,钢肋还容易存在侧向变形或扭转等问题。在步骤2中,存在钢肋与混凝土上翼缘不顺直、易发生倾斜或倾倒等问题。
[0005]另外,现有技术的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在堆放时,很容易将混凝土上翼缘和钢肋压坏,为解决该问题,一般在下层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底板两端靠近钢肋处放置垫块(平整木方等垫块),将上层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放置到垫块上。虽然此堆放方式可以避免混凝土上翼缘和钢肋的受压破坏,但由于底板较薄,堆放的压力通过垫块会造成底板开裂。为保证堆放质量,还要确保木方表面平整,尺寸一致,且底板上表面木方搁置位置,要平整光滑,这就增加了不必要的生产质量控制环节,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及堆放方法,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单、安装定位方便、安全性高,能够有效限制钢肋位移,提高钢肋稳定性,防止钢肋与混凝土上翼缘倾斜变形,优化堆放的受力,堆放安全可靠,防止压坏混凝土。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方法,所述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应力混凝土底板,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上部结构,每组上部结构均包括混凝土上翼缘、钢肋和至少四个支撑块,所述混凝土上翼缘位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上方设定高度,所述钢肋位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和所述混凝土上翼缘之间,所述钢肋的下端和上端分别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和所述混凝土上翼缘内;
[0009]所述支撑块包括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内设置有混凝土芯,所述壳体结构的顶端面和底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竖向的上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两个支撑块的壳体结构分别固定在所述钢肋的腹板的设计位置的两侧,相邻两个设计位置间隔设定距离;所述上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分别浇筑在所述混凝土上翼缘和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所述上支撑结构的顶端面和下支撑结构的底端面分别与所述混凝土上翼缘的顶表面和预应力混凝土底板的底表面平齐;
[0010]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0011]S1:按照设计要求制作所述钢肋和所述支撑块;
[0012]S2:对所述钢肋的每一个设计位置,将两个支撑块的壳体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钢肋的设计位置的两侧;
[0013]S3:将带有支撑块的钢肋倒置在模台上,使得所述上支撑结构的顶端面放置到所述模台的上表面上,支设上翼缘模具,浇筑上翼缘混凝土,养护至上翼缘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模,形成混凝土上翼缘、钢肋和支撑块的一体部件;
[0014]S4:将所述一体部件翻转180度后放在模台上,使得所述下支撑结构的底端面放置到所述模台的上表面上,支设底板模具,浇筑底板混凝土,养护至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模,得到整体的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0015]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结构、上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的材质为钢材、硬质塑料或玻璃钢,所述壳体结构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上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为支撑板或支撑腿,所述支撑板或支撑腿与所述壳体结构一体成型。
[001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结构上开设有用于灌注形成所述混凝土芯的灌注孔,所述混凝土芯的混凝土标号不低于所述混凝土上翼缘和预应力混凝土底板的混凝土标号。
[0017]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包括预应力钢筋和底板横向分布钢筋,所述混凝土上翼缘包括纵向钢筋和上翼缘横向分布钢筋;
[0018]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钢肋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支撑板或支撑腿与所述预应力钢筋和纵向钢筋错开设置,所述支撑块整体与所述底板横向分布钢筋和上翼缘横向分布钢筋错开设置;
[0019]所述S3中在浇筑上翼缘混凝土之前还包括:
[0020]在所述上翼缘模具内表面涂刷脱模剂,绑扎纵向钢筋和上翼缘横向分布钢筋;
[0021]所述S4中在浇筑底板混凝土,之前还包括:
[0022]在所述底板模具内表面涂刷脱模剂,布设底板横向分布钢筋,张拉预应力钢筋。
[0023]进一步的,所述腹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所述壳体结构的高度不大于所述腹板的净高度,所述上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分别位于所述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的外侧。
[0024]进一步的,所述钢肋的截面为Z型、C型或H型。
[0025]进一步的,所述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上开设有浇筑锚固孔,所述腹板上开设有穿设孔。
[0026]进一步的,所述设计位置位于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吊装点外侧,所述设计位置距离所述混凝土上翼缘的端部的距离不大于300mm,所述钢肋上相邻两个设计位置间隔的距离不大于2200mm;
[0027]所述壳体结构的长度不小于100mm,宽度不大于混凝土上翼缘宽度的1/2,高度不小于95mm,厚度不小于5mm。
[002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为直板或波纹板,每个支撑块的支撑腿的数量为两个。
[002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结构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在所述钢肋的腹板的侧面上。
[0030]进一步的,每个上部结构包括多条钢肋,多条钢肋互相间隔平行设置,所述壳体结构固定在最外侧的钢肋的腹板上。
[0031]一种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堆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通过所述的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0032]所述堆放方法包括:
[0033]S10:将最底层的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通过吊具平稳安放至规定位置;
[0034]S11:在支撑块处的混凝土上翼缘的顶表面上放置柔性垫片,并保证所述柔性垫片位于所述上支撑结构上,所述柔性垫片的水平尺寸不大于两个支撑块的整体水平尺寸,且所述柔性垫片的中心位置与两个支撑块的整体中心位置一致;
[0035]S12:将上一层的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通过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应力混凝土底板,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上部结构,每组上部结构均包括混凝土上翼缘、钢肋和至少四个支撑块,所述混凝土上翼缘位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上方设定高度,所述钢肋位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和所述混凝土上翼缘之间,所述钢肋的下端和上端分别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和所述混凝土上翼缘内;所述支撑块包括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内设置有混凝土芯,所述壳体结构的顶端面和底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竖向的上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两个支撑块的壳体结构分别固定在所述钢肋的腹板的设计位置的两侧,相邻两个设计位置间隔设定距离;所述上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分别浇筑在所述混凝土上翼缘和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所述上支撑结构的顶端面和下支撑结构的底端面分别与所述混凝土上翼缘的顶表面和预应力混凝土底板的底表面平齐;所述制备方法包括:S1:按照设计要求制作所述钢肋和所述支撑块;S2:对所述钢肋的每一个设计位置,将两个支撑块的壳体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钢肋的设计位置的两侧;S3:将带有支撑块的钢肋倒置在模台上,使得所述上支撑结构的顶端面放置到所述模台的上表面上,支设上翼缘模具,浇筑上翼缘混凝土,养护至上翼缘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模,形成混凝土上翼缘、钢肋和支撑块的一体部件;S4:将所述一体部件翻转180度后放在模台上,使得所述下支撑结构的底端面放置到所述模台的上表面上,支设底板模具,浇筑底板混凝土,养护至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模,得到整体的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上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的材质为钢材、硬质塑料或玻璃钢,所述壳体结构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上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为支撑板或支撑腿,所述支撑板或支撑腿与所述壳体结构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上开设有用于灌注形成所述混凝土芯的灌注孔,所述混凝土芯的混凝土标号不低于所述混凝土上翼缘和预应力混凝土底板的混凝土标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包括预应力钢筋和底板横向分布钢筋,所述混凝土上翼缘包括纵向钢筋和上翼缘横向分布钢筋;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钢肋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支撑板或支撑腿与所述预应力钢筋和纵向钢筋错开设置,所述支撑块整体与所述底板横向分布钢筋和上翼缘横向分布钢筋错开设置;所述S3中在浇筑上翼缘混凝土之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和涛王道永孙文卓牟银林周嘉王玉康莫雯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