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装置以及半导体电路
[0001]关联申请
[0002]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22
‑
44755号(申请日:2022年3月19日)为基础申请而主张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而引用基础申请的全部内容。
[000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半导体装置以及半导体电路。
技术介绍
[0004]作为电力用的半导体装置的一个例子,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IGBT例如在集电极电极上设有p型的集电极区域、n型的漂移区域、p型的基极区域。而且,在贯通p型的基极区域、且达到n型的漂移区域的沟槽内将栅极绝缘膜夹在中间而设有栅极电极。此外,在与p型的基极区域表面的沟槽邻接的区域设有与发射极电极连接的n型的发射极区域。
[0005]就IGBT而言,期待减少开关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减少开关损失的半导体装置以及半导体电路。
[0007]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具备:半导体层,具有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对置的第二面;第一导电型的第一半导体区域,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第二导电型的第二半导体区域,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且被设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第一导电型的第三半导体区域,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且被设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第二导电型的第四半导体区域,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且被设于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第一沟槽,被设于所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层,具有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对置的第二面;第一导电型的第一半导体区域,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第二导电型的第二半导体区域,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且被设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第一导电型的第三半导体区域,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且被设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第二导电型的第四半导体区域,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且被设于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第一沟槽,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的所述第一面侧,且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以及所述第四半导体区域相接;第一栅极电极,被设于所述第一沟槽之中;第一栅极绝缘膜,被设于所述第一栅极电极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之间、所述第一栅极电极与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栅极电极与所述第四半导体区域之间;第二沟槽,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的所述第一面侧,且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以及所述第四半导体区域相接;第二栅极电极,被设于所述第二沟槽之中;第二栅极绝缘膜,被设于所述第二栅极电极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之间、所述第二栅极电极与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栅极电极与所述第四半导体区域之间;至少一个第三沟槽,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的所述第一面侧,且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以及所述第四半导体区域相接;第三栅极电极,被设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沟槽之中;第三栅极绝缘膜,被设于所述第三栅极电极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之间、所述第三栅极电极与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之间以及所述第三栅极电极与所述第四半导体区域之间;第一电极,相对于所述半导体层被设于所述第一面侧,且与所述第四半导体区域相接;第二电极,相对于所述半导体层被设于所述第二面侧,且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区域相接;第一电极焊盘,相对于所述半导体层被设于所述第一面侧,且与所述第一栅极电极电连接;第二电极焊盘,相对于所述半导体层被设于所述第一面侧,且与所述第二栅极电极电连接;以及第三电极焊盘,相对于所述半导体层被设于所述第一面侧,且与所述第三栅极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包含与所述第一沟槽相接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沟槽相接的第二部分、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沟槽相接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的厚度比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方向的厚度薄,所述第三部分的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的厚度比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方向的厚度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导电型的第五半导体区域,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且被设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之间,第二导电型杂质浓度比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的第二导电型杂质浓度高,所述第五半导体区域包含: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一沟槽相接且被设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第五部分,与所述第二沟槽相接且被设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以及第六部分,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沟槽相接且被设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第六部分的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的厚度比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方向的厚度厚,所述第六部分的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的厚度比所述第五部分的所述方向的厚度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二导电型的第五半导体区域,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且被设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之间,第二导电型杂质浓度比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的第二导电型杂质浓度高,所述第五半导体区域包含: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一沟槽相接且被设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第五部分,与所述第二沟槽相接且被设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以及第六部分,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沟槽相接且被设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第六部分的第二导电型杂质浓度比所述第四部分的第二导电型杂质浓度高,所述第六部分的第二导电型杂质浓度比所述第五部分的第二导电型杂质浓度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沟槽包含相邻的一对第三沟槽,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一对第三沟槽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的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的厚度是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方向的厚度的70%以下,所述第三部分的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的厚度是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方向的厚度的70%以下。6.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层,具有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对置的第二面;第一导电型的第一半导体区域,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第二导电型的第二半导体区域,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且被设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第一导电型的第三半导体区域,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且被设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第二导电型的第四半导体区域,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且被设于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第一沟槽,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的所述第一面侧,且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所述
第三半导体区域以及所述第四半导体区域相接;第一栅极电极,被设于所述第一沟槽之中;第一栅极绝缘膜,被设于所述第一栅极电极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之间、所述第一栅极电极与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栅极电极与所述第四半导体区域之间;第二沟槽,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的所述第一面侧,且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以及所述第四半导体区域相接;第二栅极电极,被设于所述第二沟槽之中;第二栅极绝缘膜,被设于所述第二栅极电极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之间、所述第二栅极电极与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栅极电极与所述第四半导体区域之间;至少一个第三沟槽,被设于所述半导体层之中的所述第一面侧,且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以及所述第四半导体区域相接;第三栅极电极,被设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沟槽之中;第三栅极绝缘膜,被设于所述第三栅极电极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域之间、所述第三栅极电极与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之间以及所述第三栅极电极与所述第四半导体区域之间;第一电极,相对于所述半导体层被设于所述第一面侧,且与所述第四半导体区域相接;第二电极,相对于所述半导体层被设于所述第二面侧,且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区域相接;第一电极焊盘,相对于所述半导体层被设于所述第一面侧,且与所述第一栅极电极电连接;第二电极焊盘,相对于所述半导体层被设于所述第一面侧,且与所述第二栅极电极电连接;以及第三电极焊盘,相对于所述半导体层被设于所述第一面侧,且与所述第三栅极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半导体区域包含与所述第一沟槽相接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沟槽相接的第二部分、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沟槽相接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一导电型杂质浓度比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导电型杂质浓度低,所述第三部分的第一导电型杂质浓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鍜治阳子,末代知子,下条亮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