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筒段、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958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6
本公开提供一种塔筒段、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所述塔筒段包括塔筒段本体,所述塔筒段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端部容纳槽,所述端部容纳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供连接组件穿过的第一连接孔,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较已有的塔筒段,省略了端部法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分别设置于塔筒段本体的侧壁上,因此塔筒段的结构更为简单。更为简单。更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塔筒段、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0001]本公开属于风力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塔筒段、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风电功率增加,载荷变大,塔架也越来越高,为了降低成本,传统的纯钢塔逐渐被低成本的混凝土塔架替代。
[0003]但是,混凝土塔架体积庞大,如何提供一种体积较小且结构强度大的塔架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塔筒段、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以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5]针对上述目的,本公开至少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公开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塔筒段,所述塔筒段包括塔筒段本体,所述塔筒段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端部容纳槽,所述端部容纳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供连接组件穿过的第一连接孔,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0007]较已有的塔筒段,本公开提供的塔筒段省略了端部法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分别设置于塔筒段本体的侧壁上,因此塔筒段的结构更为简单,降低了风力发电机组的运维成本。
[0008]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和楔形支撑,所述楔形支撑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且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能够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如此,通过调整楔形支撑在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的位置来调整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的距离,以使连接组件压紧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防止相邻塔筒段意外脱离,提高了相邻塔筒段的连接可靠性。另外,本公开提供的连接组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0009]具体地,所述楔形支撑包括第一楔形体、第二楔形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楔形体和所述第二楔形体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楔形体和所述第二楔形体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相远离;在所述第一楔形体和所述第二楔形体相互远离时,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相靠近。如此,较单纯使用紧固件进行塔筒段之间的连接,连接组件的尺寸增大,与第一连接孔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连接组件的抗剪切能力。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楔形体和所述第二楔形体中的至少一者为楔形件。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楔形体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体贴合的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α满足8
°
≤α≤35
°
;和/或,所述第一楔形体具有与所述第二支撑体贴合的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二贴合面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β满足8
°
≤β≤
35
°
;和/或,所述第二楔形体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体贴合的第三贴合面,所述第三贴合面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γ满足8
°
≤γ≤35
°
;和/或,所述第二楔形体具有与所述第二支撑体贴合的第四贴合面,所述第四贴合面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δ满足8
°
≤δ≤35
°

[0012]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端部容纳槽从所述塔筒段本体的第一端端面向内凹陷设置,所述端部容纳槽包括相对设置的内槽壁和外槽壁,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内槽壁和所述外槽壁中的至少一者上。如此,通过塔筒段本体的第一端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为U型凹槽,能够在相邻塔筒段的第二端的内外两侧形成包裹,使得第二端能够稳定地设置在该端部容纳槽中,提高了相邻塔筒段的连接稳定性。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包括内连接孔和外连接孔,所述内连接孔设置于所述内槽壁,所述外连接孔设置于所述外槽壁,所述内连接孔和所述外连接孔对位设置。如此,通过在塔筒段的侧壁上设置内连接孔和外连接孔,借助连接组件将相邻塔筒段连接在一起,结构更为简单,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缩减了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营成本。
[0014]进一步地,所述内连接孔和所述外连接孔为腰型孔。如此设置,降低了塔架的组装难度,提高了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对正的概率,从而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组的组装效率。
[0015]具体地,所述端部容纳槽的槽壁设置有加强环。如此,通过设置加强环进一步提高了塔筒段的结构强度。
[0016]可选地,所述塔筒段还包括内加强环和外加强环,所述内加强环固定于所述内槽壁,所述外加强环固定于所述外槽壁。如此,端部容纳槽通过连接组件与另一塔筒段的第二端连接,由于端部容纳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其结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因此通过设置内加强环和外加强环克服了这一缺陷,提高了端部容纳槽的结构强度,也就提高了塔筒段的结构强度。
[0017]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塔筒段本体包括内筒衬、外筒衬以及填充件,所述内筒衬和所述外筒衬分别为筒形且所述外筒衬间隔套设于所述内筒衬的外周,所述填充件设置于所述内筒衬和所述外筒衬之间。如此,使得填充件受到内筒衬和外筒衬的约束而处于三向受力状态,提高了塔筒段的抗压强度和抗弯能力,而填充件可以避免或延缓内筒衬和外筒衬过早出现局部屈曲,从而提高了塔筒段的承载力。
[0018]可选地,所述内加强环、所述外加强环、所述内筒衬和所述外筒衬为金属件,所述内槽壁固定于所述内筒衬,所述外槽壁固定于所述外筒衬。如此,本公开提供的端部容纳槽与内筒衬和外筒衬连接为一体,提高了塔筒段的结构强度。
[0019]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塔架,所述塔架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塔筒段,至少两个所述塔筒段上下叠置,所述端部容纳槽能够容纳相邻所述塔筒段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连接组件连接,通过将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以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塔筒段连接。如此,塔筒段结构简单,便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检修,避免了塔筒外操作,提高了操作人员的作业安全性。
[0020]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如上所述的塔架。
附图说明
[0021]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
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0022]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塔架的局部结构图。
[0023]图2为图1中的塔筒段第一端的结构图。
[0024]图3为图2中的塔筒段的纵向剖视图。
[0025]图4为图3中的I圈内结构局部放大图。
[0026]图5为图1中的塔筒段第二端的结构图。
[0027]图6为图5中的塔筒段的纵向剖视图。
[0028]图7为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塔架的局部结构图。
[0029]图8为图7中J圈内结构局部放大图。
[0030]图9为图1中的连接组件的结构图。
[0031]图10为图9中的连接组件的局部结构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0、塔筒段;
ꢀꢀꢀꢀꢀꢀꢀꢀꢀ
11、第一连接孔;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筒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筒段包括塔筒段本体(12),所述塔筒段本体(12)的第一端设置有端部容纳槽(13),所述端部容纳槽(13)的槽壁上设置有供连接组件(20)穿过的第一连接孔(11),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筒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0)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体(21)、第二支撑体(22)和楔形支撑,所述楔形支撑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体(21)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2)之间,且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体(21)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2)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体(21)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2)能够相互靠近或者远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筒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支撑包括第一楔形体(23)、第二楔形体(24)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楔形体(23)和所述第二楔形体(24)间的连接件(25),所述连接件(25)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楔形体(23)和所述第二楔形体(24)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支撑体(21)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2)相远离;在所述第一楔形体(23)和所述第二楔形体(24)相互远离时,所述第一支撑体(21)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2)相靠近。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筒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体(23)和所述第二楔形体(24)中的至少一者为楔形件。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筒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体(23)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体(21)贴合的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α满足8
°
≤α≤35
°
;和/或,所述第一楔形体(23)具有与所述第二支撑体(22)贴合的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二贴合面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β满足8
°
≤β≤35
°
;和/或,所述第二楔形体(24)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体(21)贴合的第三贴合面,所述第三贴合面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γ满足8
°
≤γ≤35
°
;和/或,所述第二楔形体(24)具有与所述第二支撑体(22)贴合的第四贴合面,所述第四贴合面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δ满足8
°
≤δ≤35
°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筒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容纳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浩宁巧珍冀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