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虹鳟Ⅰ型干扰素α蛋白抗病毒功效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951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虹鳟Ⅰ型干扰素α蛋白抗病毒功效的方法,属于医用药物技术领域。该方法为:采用抗性淀粉和羧甲基壳聚糖作为微囊化材料,对干扰素α蛋白进行微囊化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包被材料的组合方式:抗性淀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虹鳟Ⅰ型干扰素
α
蛋白抗病毒功效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提升虹鳟Ⅰ型干扰素α蛋白抗病毒功效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病毒性疾病一直是鱼类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水产养殖生产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鱼类病毒,特别是RNA病毒,每年都会对水产养殖业造成破坏性的经济影响。
[0003]鱼类针对很多病毒能够产生强有力的免疫保护反应。非特异性免疫是宿主抵抗病毒感染的首要防线,干扰素(interferon,IFN)基因就参与其中。这些主要的抗病毒细胞因子又诱导大量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s,ISGs)的表达,ISGs具有多种抗病毒效应和调节功能。所以在具有商业价值的物种(如鲑科鱼类)中进行大量关于鱼类病毒和抗病毒反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干扰素蛋白具有半衰期短、易失活等特点,相对于水生动物来说,腹腔注射劳神费力、效率低下。而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干扰素抗病毒则变得非常有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升虹鳟Ⅰ型干扰素α蛋白抗病毒功效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口服混饲快速实现抗病毒作用的方法。在包被材料方面选择了抗性淀粉和羧甲基壳聚糖两种材料。抗性淀粉具有优异的耐酶解和结肠靶向性,可延长干扰素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作用时间长。而羧甲基壳聚糖具有优异的水溶性和成膜性。采用该方法所制备的口服干扰素微囊使用方法简便,抗病毒作用更明显,具有极佳的应用前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提升虹鳟Ⅰ型干扰素α蛋白抗病毒功效的方法,采用抗性淀粉和羧甲基壳聚糖作为微囊化材料,对干扰素α蛋白进行微囊化处理。
[0007]进一步地,抗性淀粉和羧甲基壳聚糖通过乳化法完成对干扰素α蛋白的微囊化处理。
[0008]进一步地,具体过程如下:
[0009](1)将抗性淀粉溶液与干扰素α蛋白混合后,滴加至液体石蜡中进行乳化;
[0010](2)乳化完成后,加入氯化钙溶液钙化形成微球,然后离心收集沉淀,并清洗3~5次;
[0011](3)将步骤(2)中获得沉淀加入羧甲基壳聚糖溶液中搅拌混匀10~20min后,离心收集沉淀,再洗涤3~5次后加入甘露醇搅拌均匀,最后冻干保存。
[0012]进一步地,抗性淀粉溶液的浓度为0.5~2.5%。
[0013]进一步地,氯化钙溶液的浓度为4~20%。
[0014]进一步地,羧甲基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0.4~2.4%。
[0015]进一步地,制备过程中W/O相比例为1:9~5:5。
[0016]进一步地,抗性淀粉为RS3抗性淀粉。
[0017]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微胶囊化的扰素α蛋白。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1)将重组干扰素蛋白作为内芯,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比药物更显著。
[0020](2)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包被材料的组合方式:抗性淀粉

羧甲基壳聚糖,抗性淀粉具有优异的耐酶解和结肠靶向性,可延长干扰素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作用时间长。而羧甲基壳聚糖具有优异的水溶性和成膜性。采用该方法所制备的口服干扰素微囊使用方法简便,抗病毒作用更明显,具有极佳的应用前景,为微囊化包被提供了新的思路。
[0021](3)使用乳化法进行微囊制备,方法简便,一次制备量大,适合工厂生产。
[0022](4)该微囊的制备,解决了水生动物在病原威胁中无法及时给药的困境,为水生动物养殖提供了新的方法。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申请制备的虹鳟重组Ⅰ型干扰素α微囊显微镜下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申请制备的虹鳟重组Ⅰ型干扰素α体外抗病毒能力验证示意图;
[0025]图3为本申请制备的虹鳟重组Ⅰ型干扰素α微囊使用不同浓度抗性淀粉的载药率和包封率示意图;
[0026]图4为本申请制备的虹鳟重组Ⅰ型干扰素α微囊使用不同水油相比例的载药率和包封率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申请制备的虹鳟重组Ⅰ型干扰素α微囊使用不同浓度CaCl2的载药率和包封率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申请制备的虹鳟重组Ⅰ型干扰素α微囊使用不同浓度羧甲基壳聚糖的载药率和包封率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申请制备的虹鳟重组Ⅰ型干扰素α微囊使用单一材料和复合材料包被后体外抗病毒能力示意图;
[0030]图8为本申请制备的虹鳟重组Ⅰ型干扰素α微囊使用单一材料和复合材料包被后体内抗病毒能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应该清楚,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专利技术构思的专利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0032]实施例1:重组干扰素抗病毒功能研究
[0033]将EPC细胞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待铺满单层细胞后,加入复性蛋白rtrIFNa孵育12h,以PBS作为对照。去掉培养基,PBS清洗一遍,接种3.24
×
104TCID
50
/mL剂量的IHNV病毒液100μL,16℃孵育1h,随后补加100μL含2%FBS的M199培养基(含1%羧甲基纤维素),25
℃继续培养。感染5d后,弃去上层培养基,PBS清洗一遍,加入稀释后的CCK

8试剂,在480nm波长测定细胞存活率,如图2所示。
[0034]实施例2:单因素试验
[0035]通过改变羧甲基壳聚糖浓度、W/O相比例、CaCl2浓度和抗性淀粉浓度探究影响蛋白微球形成的因素。利用四个不同因素的不同水平,以微球的包封率(Encapsulation Efficiency,EE)、载药率(Drug

loaded Rate,DR)为指标,考察各因素对微球疫苗EE、DR的影响如图3

6。
[0036]其中,抗性淀粉浓度分别设为0.5%、1%、1.5%、2%、2.5%,W/O相比例为5:5,CaCl2浓度为8%,羧基基壳聚糖浓度为0.8%,不同条件下制备微囊,考察羧甲基壳聚糖溶液浓度对微囊EE和DR的影响。
[0037]W/O相比例分别设为1:9、2:8、3:7、4:6、5:5、6:4、7:3、8:2、9:1,抗性淀粉浓度参考上一步的中最优条件设置,CaCl2浓度为8%,羧甲基壳聚糖浓度为0.8%条件下制备微囊,考察不同W/O相比例对微囊EE和DR的影响。
[0038]CaCl2浓度分别设为4%、6%、8%、10%、12%、14%、16%、20%,抗性淀粉浓度和W/O相比例参考以上最优条件设置,羧甲基壳聚糖浓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虹鳟Ⅰ型干扰素α蛋白抗病毒功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抗性淀粉和羧甲基壳聚糖作为微囊化材料,对干扰素α蛋白进行微囊化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抗性淀粉和羧甲基壳聚糖通过乳化法完成对干扰素α蛋白的微囊化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如下:(1)将抗性淀粉溶液与干扰素α蛋白混合后,滴加至液体石蜡中进行乳化;(2)乳化完成后,加入氯化钙溶液钙化形成微球,然后离心收集沉淀,并清洗3~5次;(3)将步骤(2)中获得沉淀加入羧甲基壳聚糖溶液中搅拌混匀10~20min后,离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萍李彦楷魏文燕耿毅黄小丽陈德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