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乳液聚合搅拌筒,包括筒体,筒体内设有容腔,筒体的容腔上端设置有顶板,筒体的容腔下端设置有底板,底板与顶板之间设置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可沿底板与顶板左右滑动,搅拌组件包括主轴,主轴可绕自身轴转动,主轴设有主轴内孔,主轴内孔内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插入主轴内孔,主轴内孔直径大于连接轴直径,连接轴外壁设置有旋转部件,旋转部件可间歇性带动主轴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高剪切力搅拌下发生聚合反应,使得乳液的分散性更高,更容易形成微乳液。更容易形成微乳液。更容易形成微乳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乳液聚合搅拌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合物微乳液聚合反应搅拌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微乳液聚合搅拌筒。
技术介绍
[0002]聚合物微乳液聚合时,比常规聚合物乳液聚合时,要使其单体在水溶液(亲水的)中更加分散,需要靠聚合时添加的一些助剂(也就是表面活性剂)使它分散,如果要使它更加分散做成微乳液,发生聚合反应的装置在搅拌时,需要提供更大的剪切力。
[0003]目前的聚合反应的反应装置在搅拌乳液时,搅拌轴通过电机直接驱动,搅拌时,电机带动搅拌部件以恒定速度转动,由于乳液在搅拌部件驱动下也以一定流速流动,导致搅拌部件在恒转速搅拌时,搅拌部件对乳液的剪切力存在不足,影响微乳液的聚合反应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乳液聚合搅拌筒,剪切力大,更适用于微乳液的聚合反应。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微乳液聚合搅拌筒,包括筒体,筒体内设有容腔,筒体的容腔上端设置有顶板,筒体的容腔下端设置有底板,底板与顶板之间设置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可沿底板与顶板左右滑动,搅拌组件包括主轴,主轴可绕自身轴转动,主轴设有主轴内孔,主轴内孔内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插入主轴内孔,主轴内孔直径大于连接轴直径,连接轴外壁设置有旋转部件,旋转部件可间歇性带动主轴旋转。
[0007]主轴上端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有滑块一,滑块一上端与顶板底部滑动连接,滑块一可沿顶板左右移动,主轴下端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滑块二,滑块二下端与底板滑动连接,滑块二可沿底板左右移动。
[0008]底板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弹簧一,弹簧一位于滑块二两侧,弹簧一一端抵住凹槽侧壁,弹簧一另一端抵住滑块二外壁。
[0009]底板上端设置有盖板,盖板内侧安装有弹性件,弹性件内周壁与滑块二外周壁贴合。
[0010]主轴旋转时左右往复移动。
[0011]旋转部件为套筒,连接轴外壁套入套筒,套筒可随连接轴转动,套筒外周壁可与主轴内孔内周壁相切。
[0012]连接轴包括位于底部的凸环,套筒底面与凸环顶面贴合,套筒顶面与顶板底面贴合。
[0013]旋转部件为加速组件,加速组件包括固定环,固定环下方设置有可靠近或远离固定环的压块,加速组件还包括加速盘,加速盘伸入固定环与压块之间时,加速盘上端面与固定环下端面贴合,加速盘下端面与压块上端面贴合。
[0014]主轴内孔轴线位于主轴轴线右侧。
[0015]加速组件还包括凸轮,凸轮随连接轴转动,凸轮可抵住固定环内壁。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主轴往复震荡的同时,通过套筒对主轴周期性的产生使其旋转加速的动力,使得搅动部件在搅拌时产生周期性的搅拌加速,利用主轴41与套筒3分离阶段将乳液流速降低,使得在主轴41再次加速时对乳液提供更大的剪切力。在高剪切力搅拌下发生聚合反应,使得乳液的分散性更高,更容易形成微乳液。
[0018]右侧弹簧一的设置使得套筒与主轴内孔内壁靠近直至接触时,减缓二者的冲击力,以减少对电机输出端的冲击。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20]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1]图3为实施例一中套筒与主轴的位置关系图一;
[0022]图4为实施例一中套筒与主轴的位置关系图二;
[0023]图5为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0024]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0025]图7为实施例二中凸轮与连接轴的剖视图。
[0026]图中:筒体1、顶盖11、电机2、连接轴21、凸环211、套筒3、搅拌组件4、主轴41、主轴内孔411、搅动部件412、滑块一42、凸起部一421、滑块二43、凸起部二431、凸起部三432、底板5、凹槽51、滑槽一52、顶板6、滑槽二61、弹簧一7、盖板8、弹性件81、加速组件9、固定环91、凸轮92、加速盘93、压块94、固定座95、固定座凸台951、弹簧二96、空腔97。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1
‑
图4所示,一种微乳液聚合搅拌筒,用于对微乳液进行搅拌。
[0030]如图1所示,微乳液聚合搅拌筒包括筒体1,筒体1上端开口,筒体1内设有容腔,筒体1上端安装有顶盖11,顶盖11将筒体1上端密封。
[0031]如图1所示,顶盖11上端安装有电机2,电机2输出端连接有连接轴21,连接轴21为圆柱体结构,连接轴21穿过顶盖11并延伸至顶盖11下端。连接轴21包括位于底部的凸环211,凸环211沿连接轴21外周壁向外延伸形成环状结构。
[0032]如图1所示,筒体1的容腔上端设置有顶板6,顶板6为平板状,顶板6外侧与筒体1侧壁固定,顶板6上端面与顶盖11下端面贴合,顶板6底部设有滑槽二61,滑槽二61长度方向沿如图1所示方位左右方向延伸设置。连接轴21穿过顶板6。
[0033]筒体1的容腔下端设置有底板5,底板5为平板状,底板5下端面与筒体1底部内壁贴合,底板5设有凹槽51,凹槽51沿底板5上端面向下凹陷,凹槽51长度方向沿如图1所示方位左右设置,凹槽51底面设置有滑槽一52,滑槽一52与滑槽二61平行设置且上下相对。
[0034]凹槽51内设置有弹簧一7,弹簧一7设置有两个,两个弹簧一7分别位于凹槽51长度
方向两侧,两个弹簧一7外侧分别抵住凹槽51左右两侧侧壁。
[0035]底板5与顶板6之间设置有搅拌组件4,搅拌组件4可沿底板5与顶板6左右滑动。具体来说,搅拌组件4包括主轴41,主轴41为圆柱体结构,主轴41上端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有滑块一42,滑块一42包括位于上端的凸起部一421,凸起部一421沿滑块一42上端向上延伸形成凸起,凸起部一421截面形状与滑槽二61截面形状相配,凸起部一421卡入滑槽二61内,通过凸起部一421卡入滑槽二61内使得滑块一42可沿滑槽二61左右滑动。
[0036]如图2所示,主轴41下端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滑块二43,滑块二43包括位于上端的凸起部二431,凸起部二431外壁通过轴承与主轴41内壁连接。主轴41与滑块一42、滑块二43同轴,主轴41可绕自身轴转动。
[0037]滑块二43还包括位于下端的凸起部三432,凸起部三432沿滑块二43底面凸起,凸起部三432截面尺寸与滑槽一52截面尺寸相配,凸起部三432卡入滑槽一52以使滑块二43可沿底板5左右移动。
[0038]如图2所示,底板5上端设置有盖板8,盖板8底面与底板5上端面贴合安装,盖板8内侧安装有弹性件81,弹性件81为橡胶密封圈,滑块二43穿过弹性件81,弹性件81内周壁与滑块二43外周壁贴合,通过盖板8、弹性件81及滑块二43将凹槽51与筒体1的容腔隔绝,以防止筒体1容腔内的的乳液流入凹槽51。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乳液聚合搅拌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内设有容腔,所述筒体(1)的容腔上端设置有顶板(6),所述筒体(1)的容腔下端设置有底板(5),所述底板(5)与顶板(6)之间设置有搅拌组件(4),所述搅拌组件(4)可沿所述底板(5)与顶板(6)左右滑动,所述搅拌组件(4)包括主轴(41),所述主轴(41)可绕自身轴转动,所述主轴(41)设有主轴内孔(411),所述主轴内孔(411)内设置有连接轴(21),所述连接轴(21)插入所述主轴内孔(411),所述主轴内孔(411)直径大于所述连接轴(21)直径,所述连接轴(21)外壁设置有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可间歇性带动所述主轴(41)旋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乳液聚合搅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41)上端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有滑块一(42),所述滑块一(42)上端与所述顶板(6)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一(42)可沿所述顶板(6)左右移动,所述主轴(41)下端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滑块二(43),所述滑块二(43)下端与所述底板(5)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二(43)可沿所述底板(5)左右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微乳液聚合搅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设有凹槽(51),所述凹槽(51)内设置有弹簧一(7),所述弹簧一(7)位于所述滑块二(43)两侧,所述弹簧一(7)一端抵住所述所述凹槽(51)侧壁,所述弹簧一(7)另一端抵住所述滑块二(43)外壁。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微乳液聚合搅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上端设置有盖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少锋,吉婉丽,刘晓云,魏鹏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