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9070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包括:基层;两个所述隔水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层内部的两侧,所述隔水层为长方形路槽,内部填充防水材料用作隔水;所述垫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通过隔水层、垫层、防水层、薄垫层、透水层和耐磨面垫层相互配合,提高了地面雨水排走的效率,避免道路被雨水浸泡的泥泞和松软,本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在降雨量较大的地区,采用防水层与透水层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雨天道路泥泞等问题,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材料代替了混凝土和沥青,所修筑的施工便道具有高耐磨、防塌陷的作用。防塌陷的作用。防塌陷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临时场地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保证车辆人员进出现场通畅,所需物资能及时运至现场,必须在道路附近修筑施工便道,并保证该施工便道全线贯通。
[0003]施工便道作为道路建设主要的运输干道,完善施工便道是保证项目快速推进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首要条件,但是在道路施工阶段,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大,使得道路变得泥泞,路面也会处于一种松软和粘稠的状态,会降低路面的附着系数,行车易引起打滑空转和侧滑,容易陷车,特别是大吨位的运输车,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以及施工进度。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及施工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及施工方法,解决了雨水使得道路变得泥泞,降低路面的附着系数,运输车行车易引起打滑空转和侧滑,容易陷车,严重影响行车安全以及施工进度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包括:基层;
[0007]隔水层,两个所述隔水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层内部的两侧,所述隔水层为长方形路槽,内部填充防水材料用作隔水;
[0008]垫层,所述垫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顶部,所述垫层的顶部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顶部设置有薄垫层,所述薄垫层的顶部设置有透水层,所述透水层的顶部设置有耐磨面垫层,所述垫层位于所述基层与防水层之间,且与所述隔水层相接,原料为圆粒砂和粘土按3:1混合,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垫层与所述薄垫层之间,铺设采用制成的防水毯,所述薄垫层位于所述防水层和所述透水层之间,原料为圆粒砂和粘土按3:1混合,所述透水层位于所述薄垫层和所述耐磨面垫层之间,原料为一定粒径的卵石,所述耐磨面垫层位于所述透水层上,宽度为施工专用车的轮距。
[0009]优选的,所述基层的材料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铺设厚度为55

60cm。
[0010]优选的,所述隔水层的路面基层施工预留宽为60cm、深为50cm的路槽,路槽间隔设置为双车道6m,单车道4m;所述防水层为尾砂与再生玻璃纤维的混合物,将防水材料均匀的填入路槽内,并将路槽内的防水材料碾压密实。
[0011]优选的,所述垫层在制作时,将原料混合,得到均匀混合料,为圆粒砂和粘土按质量比3:1混合,在所述基层上按照中间多两边少的原则均匀铺设一部分混合料,所述垫层横断面斜率为2%~3%,对铺设好的混合料进行碾压成形,形成厚度为4

7cm的所述垫层。
[0012]优选的,所述防水层为防水毯铺设在所述垫层上,形成防水,防水毯由经过级配的天然钠基膨润土颗粒和相应的外加剂混合为原材料,经针刺工艺及设备,把膨润土颗粒固定在土工布和塑料编织布之间而制成克重4000g的毯状防水卷材。
[0013]优选的,所述薄垫层采用制作所述垫层的剩余均匀混合料,混合料均匀铺设在所述防水层上碾压后形成厚度为3

5cm的薄垫。
[0014]优选的,所述透水层采用粒径为5

25mm的卵石,将卵石铺设在混合料上,碾压成形后,所述透水层厚度为5

8cm。
[0015]优选的,所述耐磨面垫层的高度为1cm,宽度为50cm,按照施工专用车的轮距铺设在所述透水层上。
[0016]优选的,所述垫层内部设置有多根钢管,所述钢管的顶部开设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的内部设置有透水膜,所述钢管外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排水管。
[0017]一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所述基层填筑前,对施工场地放样及平整清表;清表完成后,对施工场地进行碾压,压实度检测合格后,采用水泥稳定碎石进行铺设,事先预留宽为60cm,深为50cm的路槽,循环压实后达到设计的所述基层高程和压实度后进行下一工序。
[0018]S2、所述基层施工预留宽为60cm、深为50cm的路槽,所述基层间隔设置为双车道6m,单车道4m,具体方法为所述基层施工时通过测量放样,待所述基层垫层循环压实至5cm时,从道路中线到左右两侧放线2.3m或3.3m放置长为5m、宽60cm、高为50cm的纯钢模具;
[0019]S3、所述基层压实完成后,取出纯钢模具,之后将所述防水材料均匀的填入路槽内,并将路槽内的防水材料碾压密实;
[0020]S4、所述垫层3的原料混合,得到均匀混合料,在路面所述基层上按照中间多两边少的原则均匀铺设一部分混合料,对铺设好的混合料进行碾压,循环碾压后形成所述垫层;
[0021]S5、所述防水层铺设在所述垫层上,所述防水层搭接宽幅为30cm,形成所述防水层;
[0022]S6、所述薄垫层的混合料均匀铺设在所述防水层上,碾压成形,随后把卵石铺设在混合料上,碾压成形,形成所述透水层;
[0023]S7、所述耐磨面垫层按照施工专用车的轮距铺设在所述透水层上。
[002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及施工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通过隔水层、垫层、防水层、薄垫层、透水层和耐磨面垫层相互配合,提高了地面雨水排走的效率,避免道路被雨水浸泡的泥泞和松软,本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在降雨量较大的地区,采用防水层与透水层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雨天道路泥泞等问题,而且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材料代替了混凝土和沥青,所修筑的施工便道具有高耐磨、防塌陷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施工方法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施工方法的材料改性制备方法。
[0030]图中标号:1、基层,2、隔水层,3、垫层,4、防水层,5、薄垫层,6、透水层,7、耐磨面垫层,8、钢管,9、透水孔,10、透水膜,11、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2]请结合参阅图1,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包括:基层1;
[0033]隔水层2,两个所述隔水层2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层1内部的两侧,所述隔水层2为长方形路槽,内部填充防水材料用作隔水;
[0034]垫层3,所述垫层3设置于所述基层1的顶部,所述垫层3的顶部设置有防水层4,所述防水层4的顶部设置有薄垫层5,所述薄垫层5的顶部设置有透水层6,所述透水层6的顶部设置有耐磨面垫层7,所述垫层3位于所述基层1与防水层4之间,且与所述隔水层2相接,原料为圆粒砂和粘土按3:1混合,所述防水层4位于所述垫层3与所述薄垫层5之间,铺设采用制成的防水毯,所述薄垫层5位于所述防水层4和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隔水层,两个所述隔水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层内部的两侧,所述隔水层为长方形路槽,内部填充防水材料用作隔水;垫层,所述垫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顶部,所述垫层的顶部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顶部设置有薄垫层,所述薄垫层的顶部设置有透水层,所述透水层的顶部设置有耐磨面垫层,所述垫层位于所述基层与防水层之间,且与所述隔水层相接,原料为圆粒砂和粘土按3:1混合,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垫层与所述薄垫层之间,铺设采用制成的防水毯,所述薄垫层位于所述防水层和所述透水层之间,原料为圆粒砂和粘土按3:1混合,所述透水层位于所述薄垫层和所述耐磨面垫层之间,原料为一定粒径的卵石,所述耐磨面垫层位于所述透水层上,宽度为施工专用车的轮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的材料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铺设厚度为55

6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层的路面基层施工预留宽为60cm、深为50cm的路槽,路槽间隔设置为双车道6m,单车道4m;所述防水层为尾砂与再生玻璃纤维的混合物,将防水材料均匀的填入路槽内,并将路槽内的防水材料碾压密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在制作时,将原料混合,得到均匀混合料,为圆粒砂和粘土按质量比3:1混合,在所述基层上按照中间多两边少的原则均匀铺设一部分混合料,所述垫层横断面斜率为2%~3%,对铺设好的混合料进行碾压成形,形成厚度为4

7cm的所述垫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为防水毯铺设在所述垫层上,形成防水,防水毯由经过级配的天然钠基膨润土颗粒和相应的外加剂混合为原材料,经针刺工艺及设备,把膨润土颗粒固定在土工布和塑料编织布之间而制成克重4000g的毯状防水卷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水施工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垫层采用制作所述垫层的剩余均匀混合料,混合料均匀铺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凤黄久双彭龙贵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