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反馈式静压转台偏载性能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9007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反馈式静压转台偏载性能计算方法,包括步骤一:计算倾斜后各油腔油膜厚度。步骤二:根据流体润滑理论,计算上下油腔压强及支承力矩。步骤三:计算偏载下转台角度;定义油垫结构参数,选取油液属性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考虑了实际负载的影响,通过多层次迭代进行偏转角度的求解,而非直接给定偏转角,更符合实际转台运行工况。台运行工况。台运行工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反馈式静压转台偏载性能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静压转台油膜支承
,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反馈式静压转台偏载性能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内反馈静压转台通常采用定压式供油,节流形式为内部缝隙节流,节流液阻随油膜厚度变化而变化,具有刚度好,运行稳定,摩擦小等一系列特点,是高精密机床的关键核心部件。然而在实际加工中,受工件形状及装夹位置的影响,转台承受偏载发生倾斜,会造成工件加工质量下降,因此明确偏载下转台支承性能,对转台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献《研磨机液体静压转台倾斜轴系承载特性研究》和专利号CN201410328583.0等虽提及转台倾斜计算,但并不属于内反馈结构,且是给定转台倾角。本专利所述方法基于内反馈转台结构,其上下油垫油路连通,与文献中所提闭式对置油垫、开式油垫具有本质区别,且考虑负载来计算倾角,更符合实际工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内反馈式静压转台偏载性能计算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内反馈式静压转台偏载性能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计算倾斜后各油腔油膜厚度。
[0006]转台承受偏心载荷W时,转台发生偏斜,设倾斜角度为θ。转台任意点的油膜厚度为:
[0007][0008]R为转台任意点半径,δ为偏载力与x轴的夹角,θ为转台面倾角,h0为初始油膜厚度。
[0009]转台倾覆力矩M为:
[0010]M=W
·<br/>d (2)
[0011]式中,d为偏载力作用点距圆心距离。
[0012]根据力平衡原则,将偏心力转换为转台中心的力和倾覆力矩共同作用。因此油膜首先是受W大小的负载压缩,然后发生倾斜。
[0013]步骤二:根据流体润滑理论,计算上下油腔压强及支承力矩。
[0014][0015]p为油腔压力,h为油膜厚度,η为粘度,ρ为油液密度,ω为转台转速,v为两承载表
面方向相对移动速度(m/s),u为两承载表面r方向相对移动速度(m/s)。
[0016]油腔流量q为压强在r和方向偏导数在面积上的积分q
1,2

[0017][0018]式中,q1为上油腔,q2为下油腔,S1,S2,S3,S4分别代表流经油腔的封油边。
[0019]油腔液阻为油腔压力p0与流量q的比值:
[0020][0021]当采用缝隙节流时,节流器液阻大小R
i
可以表示为:
[0022][0023]式中,l
c
为节流器长度,b
c
为节流器宽度,h
e
为某一状态下的膜厚,η0为油液粘度。
[0024]承载力F
k1,2
为:
[0025][0026]式中,i为r方向节点编号,j为方向节点编号,p
i,j
为求解式(3)后的压强矩阵,Δr为r方向步长,为方向步长。
[0027]承载力矩M
a
为:
[0028][0029]式中,R
T
为油腔中心到圆心的距离;
[0030]步骤三:计算偏载下转台角度;定义油垫结构参数,选取油液属性参数:
[0031]S3.1设置初始倾角变化量Δθ;
[0032]S3.2按照步骤一计算各油腔各位置点油膜厚度;
[0033]S3.3初设膜厚变化量Δh,上油腔压缩后膜厚为h

Δh,下油腔膜厚为h+Δh;
[0034]S3.4设置初始上下油腔压力p
0k
,k=1,2,分别代表上下油腔,根据上下油腔膜厚,代入步骤二计算油腔压强分布,油腔液阻和节流液阻;
[0035]S3.5定压式静压转台油腔压力p
r
和供油压力p
s
满足以下关系:
[0036][0037]式中,λ为液阻比,R
i
为节流器液阻,R
o
为出油液阻。
[0038]利用上式校核上下油腔压力,设置收敛精度ε1,若|p
r

p
0k
|&gt;ε1,则改变油腔压力重新代入步骤3.4,直到油腔压力之差达到设定的收敛精度。
[0039]S3.6按照式(7)计算上下油腔承载力,设置收敛精度ε2,若|F
k1

F
k2

W|&gt;ε2,则改变油膜厚度重新代入步骤3.2,直到上下油腔承载力之差达到设定的收敛精度;
[0040]S3.7按照式(8)计算各个油腔叠加后总的支承力矩M
a
,设置收敛精度ε3,若|M
a

M|&gt;ε3,则改变倾角重新返回步骤一重新计算,直到倾角之差达到设定的收敛精度。
[0041]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充分考虑了实际负载的影响,通过多层次迭代进行偏转角度的求解,而非直接给定偏转角,更符合实际转台运行工况。
附图说明
[0042]图1转台偏斜模型。
[0043]图2扇形油垫结构。
[0044]图3偏载性能计算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46]一种内反馈式静压转台偏载性能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计算倾斜后各油腔油膜厚度。
[0047]如图1所示,转台承受偏心载荷W时,转台发生偏斜,设倾斜角度为θ。转台任意点的油膜厚度为:
[0048][0049]R为转台任意点半径,δ为偏载力与x轴的夹角,θ为转台面倾角,h0为初始油膜厚度。
[0050]转台倾覆力矩M为:
[0051]M=W
·
d (2)
[0052]式中,d为偏载力作用点距圆心距离。
[0053]根据力平衡原则,将偏心力转换为转台中心的力和倾覆力矩共同作用。因此油膜首先是受W大小的负载压缩,然后发生倾斜。
[0054]步骤二:如图2所示,和分别为油腔内外半角,R1,R2,R3,R4分别为扇形油垫半径,根据流体润滑理论,计算上下油腔压强及支承力矩。
[0055][0056]p为油腔压力,h为油膜厚度,η为粘度,ρ为油液密度,ω为转台转速,v为两承载表面方向相对移动速度(m/s),u为两承载表面r方向相对移动速度(m/s)。
[0057]油腔流量q为压强在r和方向偏导数在面积上的积分q
1,2

[0058][0059]式中,q1为上油腔,q2为下油腔,S1,S2,S3,S4分别代表流经油腔的封油边。
[0060]油腔液阻为油腔压力p0与流量q的比值:
[0061][0062]当采用缝隙节流时,节流器液阻大小R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反馈式静压转台偏载性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计算倾斜后各油腔油膜厚度;转台承受偏心载荷W时,转台发生偏斜,设倾斜角度为θ;转台任意点的油膜厚度为:R为转台任意点半径,δ为偏载力与x轴的夹角,θ为转台面倾角,h0为初始油膜厚度;转台倾覆力矩M为:M=W
·
d (2)式中,d为偏载力作用点距圆心距离;根据力平衡原则,将偏心力转换为转台中心的力和倾覆力矩共同作用;油膜首先是受W大小的负载压缩,然后发生倾斜;步骤二:根据流体润滑理论,计算上下油腔压强及支承力矩;p为油腔压力,h为油膜厚度,η为粘度,ρ为油液密度,ω为转台转速,v为两承载表面方向相对移动速度,u为两承载表面r方向相对移动速度;油腔流量q为压强在r和方向偏导数在面积上的积分q
1,2
:式中,q1为上油腔,q2为下油腔,S1,S2,S3,S4分别代表流经油腔的封油边;油腔液阻为油腔压力p0与流量q的比值:当采用缝隙节流时,节流器液阻大小R
i
表示为:式中,l
c
为节流器长度,b
c
为节流器宽度,h
e
为某一状态下的膜厚,η0为油液粘度;承载力F
k1,2
为:式中,i为r方向节点编号,j为方向节点编号,p
i,j
为求解式(3)后的压强矩阵,Δr为r方向步长,为方向步长;承载力矩M
a
为:
式中,R
T
为油腔中心到圆心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聪彬马弘列程强李迎刘志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