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895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19
一种排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载置部,在载置从装置主体排出的媒体之后,媒体向装置主体返回;装载部,在载置部的下方在与载置部间具有空间而配置,装载从装置主体向预设的排出方向排出至空间的媒体;支承部,具有向排出方向下游有上斜度的倾斜面,并利用倾斜面上端支承装载于装载部的媒体;及开闭部,在关闭空间中的排出方向的下游部的关闭位置和打开下游部而装载装载于装载部的媒体的一部分的打开位置打开和关闭,打开位置上的装载面相对于水平的角度设为限制媒体向下游移动的角度,以使装载于装载部及装载面的最大长度的媒体的重心位于比开闭部中的下游端更靠上游的位置,从倾斜面上的上游端向上端引出的假想线沿着打开位置上的装载面。沿着打开位置上的装载面。沿着打开位置上的装载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出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形成单元,设置有像曝光单元及像载体;转印单元,将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所述像载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于转印材料上;定影单元,将所述色调剂像定影于所述转印材料上;传送路径,将所述转印材料传送至排纸装载部和/或反转部;排纸单元,将所述转印材料排出至所述排纸装载部;及反转单元,反转传送至所述反转部的所述转印材料,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有冷却所述排纸装载部的冷却单元,在所述排纸装载部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反转部。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248765号公报
[0004]作为排出媒体的排出装置,可考虑具备如下的排出装置:载置部,在载置从装置主体排出的媒体之后,该媒体向该装置主体返回;及装载部,在所述载置部的下方侧在与所述载置部之间具有空间而配置,装载从所述装置主体向预先设定的排出方向排出至所述空间的媒体。
[0005]作为该排出装置,可考虑还具备如下的排出装置:支承部,在所述装载部上向所述装载部的上方侧突出而设置,具有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具有上斜度的倾斜面,利用所述倾斜面的上端支承装载于所述装载部的媒体;开闭部,一端部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装载部中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部,在关闭所述空间中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部的关闭位置和打开该下游部而装载装载于所述装载部的所述媒体的一部分的打开位置打开和关闭。
[0006]在此,关于从支承部的所述倾斜面上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上游端向上端引出的假想线,若相对于水平的角度小,则排出至空间的媒体向排出方向的下游侧的移动不受限制,有时媒体会从开闭部落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相比假想线沿着相对于水平的角度小于开闭部的打开位置上的装载面相对于水平的角度的面的情况,抑制媒体自开闭部的落下。
[0008]第1方式具备:载置部,在载置从装置主体排出的媒体之后,该媒体向该装置主体返回;装载部,在所述载置部的下方侧在与所述载置部之间具有空间而配置,装载从所述装置主体向预先设定的排出方向排出至所述空间的媒体;支承部,在所述装载部上向所述装载部的上方侧突出而设置,具有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具有上斜度的倾斜面,并利用上述倾斜面的上端支承装载于所述装载部的媒体;及开闭部,一端部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装载部中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部,在关闭所述空间中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部的关闭位置和打开该下游部而装载装载于所述装载部的所述媒体的一部分的打开位置打开和关闭,所述开闭部的所述打开位置上的装载面相对于水平的角度设为限制该媒体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移动的角度,以使装载于所述装载部及所述装载面的最大长度的媒体的重心位于比所
述开闭部中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端更靠所述排出方向的上游的位置,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倾斜面上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上游端向上端引出的假想线沿着所述开闭部的所述打开位置上的装载面。
[0009]第2方式具备:载置部,在载置从装置主体排出的媒体之后,该媒体向该装置主体返回;装载部,在所述载置部的下方侧在与所述载置部之间具有空间而配置,装载从所述装置主体向预先设定的排出方向排出至所述空间的媒体;支承部,在所述装载部上向所述装载部的上方侧突出而设置,具有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具有上斜度的倾斜面,并利用上述倾斜面的上端支承装载于所述装载部的媒体;及开闭部,一端部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装载部中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部,在关闭所述空间中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部的关闭位置和打开该下游部而装载装载于所述装载部的所述媒体的一部分的打开位置打开和关闭,所述开闭部的所述打开位置上的装载面相对于水平的角度设为20度以上,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倾斜面上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上游端向上端引出的假想线沿着所述开闭部的所述打开位置上的装载面。
[0010]第3方式具备:载置部,在载置从装置主体排出的媒体之后,该媒体向该装置主体返回;装载部,在所述载置部的下方侧在与所述载置部之间具有空间而配置,装载从所述装置主体向预先设定的排出方向排出至所述空间的媒体;支承部,在所述装载部上向所述装载部的上方侧突出而设置,具有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具有上斜度的倾斜面,并利用上述倾斜面的上端支承装载于所述装载部的媒体;开闭部,一端部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装载部中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部,在关闭所述空间中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部的关闭位置和打开该下游部而装载装载于所述装载部的所述媒体的一部分的打开位置打开和关闭;及角度变更单元,变更所述开闭部的角度。
[0011]第4方式在第1~第3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开闭部的所述打开位置上的装载面相对于水平的角度小于最大长度的媒体在从所述上端向上方离开的位置载置于该装载面的角度。
[0012]第5方式在第1~第3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开闭部的所述打开位置上的装载面相对于水平的角度设为20度以上且40度以下。
[0013]第6方式在第5方式中,所述开闭部的所述打开位置上的装载面及所述假想线相对于水平的角度设为20度以上且40度以下。
[0014]第7方式在第1~第6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支承部配置于比从所述装置主体排出至所述空间的媒体的前端开始与所述装载部接触的位置更靠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
[0015]第8方式在第1~第7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装载部的装载面具有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具有上斜度的第一面及配置于该第一面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侧且角度比所述倾斜面更接近水平的第二面,所述支承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二面中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中央更靠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
[0016]第9方式在第7或第8方式中,所述支承部配置于比相对于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开闭部的接触位置更靠所述排出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
[0017]第10方式在第1~第9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支承部相对于所述装载部的装载面的高度设为在从所述装置主体排出至所述空间的媒体的前端与所述倾斜面接触时该前端
载置于所述倾斜面的上端的高度以下。
[0018]第11方式在第10方式中,所述支承部相对于所述装载部的装载面的高度设为在所述媒体产生了褶皱的状态下,该媒体的前端排出至所述支承部的位置时该前端与所述倾斜面接触的高度以上。
[0019]第12方式在第1~第9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支承部相对于所述装载部的装载面的高度设为30mm以下。
[0020]第13方式在第12方式中,所述支承部相对于所述装载部的装载面的高度设为15mm以上且30mm以下。
[0021]第14方式在第1~第13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驱动源,进行所述开闭部的开闭驱动;及变更部,根据预先设定的条件变更所述开闭部的角度。
[0022]第15方式具备:图像形成部,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且在所述媒体上形成图像;及第1~第14方式的任一方式的排出装置,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在单面形成了图像的媒体通过载置于所述载置部而被反转,在两面形成了图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出装置,其具备:载置部,在载置从装置主体排出的媒体之后,所述媒体向所述装置主体返回;装载部,在所述载置部的下方侧在与所述载置部之间具有空间而配置,装载从所述装置主体向预先设定的排出方向排出至所述空间的媒体;支承部,在所述装载部上向所述装载部的上方侧突出而设置,具有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具有上斜度的倾斜面,并利用所述倾斜面的上端支承装载于所述装载部的媒体;及开闭部,一端部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装载部中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部,在关闭所述空间中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部的关闭位置和打开所述下游部而装载装载于所述装载部的所述媒体的一部分的打开位置打开和关闭,所述开闭部的所述打开位置上的装载面相对于水平的角度设为限制所述媒体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移动的角度,以使装载于所述装载部及所述装载面的最大长度的媒体的重心位于比所述开闭部中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端更靠所述排出方向的上游的位置,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倾斜面上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上游端向上端引出的假想线沿着所述开闭部的所述打开位置上的装载面。2.一种排出装置,其具备:载置部,在载置从装置主体排出的媒体之后,所述媒体向所述装置主体返回;装载部,在所述载置部的下方侧在与所述载置部之间具有空间而配置,装载从所述装置主体向预先设定的排出方向排出至所述空间的媒体;支承部,在所述装载部上向所述装载部的上方侧突出而设置,具有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具有上斜度的倾斜面,并利用所述倾斜面的上端支承装载于所述装载部的媒体;及开闭部,一端部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装载部中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部,在关闭所述空间中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部的关闭位置和打开所述下游部而装载装载于所述装载部的所述媒体的一部分的打开位置打开和关闭,所述开闭部的所述打开位置上的装载面相对于水平的角度设为20度以上,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倾斜面上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上游端向上端引出的假想线沿着所述开闭部的所述打开位置上的装载面。3.一种排出装置,其具备:载置部,在载置从装置主体排出的媒体之后,所述媒体向所述装置主体返回;装载部,在所述载置部的下方侧在与所述载置部之间具有空间而配置,装载从所述装置主体向预先设定的排出方向排出至所述空间的媒体;支承部,在所述装载部上向所述装载部的上方侧突出而设置,具有向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具有上斜度的倾斜面,并利用所述倾斜面的上端支承装载于所述装载部的媒体;开闭部,一端部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装载部中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部,在关闭所述空间中的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部的关闭位置和打开所述下游部而装载装载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执印吉纪饭塚隆大高桥昂平山崎真依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