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瓦斯净化装置,包括:吸收箱,所述吸收箱的右侧中心处固定连接瓦斯收集器,所述瓦斯收集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气管的一端,所述吸收箱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活性炭层,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活性炭层的顶部,所述活性炭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吸收箱的内壁左侧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气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气管靠近吸收箱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第一出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稀释箱,在使用时通过瓦斯收集器与吸收箱内活性炭层过滤网的设计可以使瓦斯更好的收集与净化,在内第一出气管与输送泵可以使瓦斯排出吸收箱,送入稀释箱内。送入稀释箱内。送入稀释箱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瓦斯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瓦斯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瓦斯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瓦斯是古代植物在堆积成煤的初期,纤维素和有机质经厌氧菌的作用分解而成。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在成煤的同时,由于物理和化学作用,继续生成瓦斯。瓦斯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0.554,在标准状态下瓦斯的密度为0.716kg/m3,瓦斯的渗透能力是空气的1.6倍,难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达到一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瓦斯一直以来是影响煤矿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全国发生的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不断,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巷道及工作面瓦斯浓度。
[0003]目前在采煤作业中通常是采用对矿井进行通风的方式,将瓦斯排出矿井外,以稀释降低瓦斯的浓度。但是当工作面积聚的瓦斯的含量较高时,仅靠通风的方式排出瓦斯,在技术上有很多难度,若通风不及时,当瓦斯浓度高到一定程度时,很容易出现瓦斯事故。
[0004]现有中国公开专利号为:CN212404043U,一种煤矿井下瓦斯净化装置,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吸收桶,通过吸收桶内的充气管将井下空气通过吸收桶的内底部,在吸收桶内空气的逐渐上浮中,瓦斯逐渐被有机溶液吸收;然后通过排气泵产生负压,迫使瓦斯气体从有机溶液中析出,实现了瓦斯的净化,过程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井下瓦斯净化的效率;
[0005]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折流板,在充气管将井下空气通入吸收桶内底部时,空气会因压力逐渐上浮,在经过错开设置的折流板时,折流板延长了空气在吸收桶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吸收桶内有机溶液对瓦斯的吸收效果;进一步降低了井下瓦斯的含量。
[0006]虽然上述方案具有如上的优势,但是由于设备中的有机溶液需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才能在长期的操作中保持吸收效果,而针对不同的瓦斯成分可能需要特定的有机溶液和操作条件难以适应不同情况的处理,过长的折流板容易出现积垢、结霜和被堵塞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瓦斯净化装置,包括:吸收箱,所述吸收箱的右侧中心处固定连接瓦斯收集器,所述瓦斯收集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气管的一端,所述吸收箱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活性炭层,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活性炭层的顶部,所述活性炭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吸收箱的内壁左侧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气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气管靠近吸收箱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稀释箱,所述第一出气管靠近稀释箱底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输送泵。
[0010]优选的,所述稀释箱的内壁底部靠近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前侧活动连接有桨叶。
[0011]优选的,所述稀释箱的内壁中心处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
[0012]优选的,所述稀释箱的顶部靠近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气泵,所述进气泵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气管的一端,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挡板固定连接在稀释箱的内壁右侧。
[0013]优选的,所述稀释箱的左侧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排气泵,所述稀释箱的内壁左侧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气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出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排气泵的右侧。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5]1、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瓦斯收集器与吸收箱内活性炭层过滤网的设计可以使瓦斯更好的收集与净化,在内第一出气管与输送泵可以使瓦斯排出吸收箱,送入稀释箱内。而第一出气管上的单向阀设计可以使在输送的时候使过滤净化后的瓦斯不会回流。
[0016]2、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稀释箱上的进气泵与第二进气管的设计可以把空气排进稀释箱内,在由桨叶的搅拌可以使空气与净化过滤后的瓦斯稀释的更加充分,由第二过滤网可以把已经稀释后的瓦斯在过滤一遍,使瓦斯净化的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煤矿井下瓦斯净化装置的内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煤矿井下瓦斯净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煤矿井下瓦斯净化装置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例说明:
[0021]1、吸收箱;101、瓦斯收集器;102、第一进气管;103、活性炭层;104、第一过滤网;105、第一出气管;106、单向阀;107、输送泵;2、稀释箱;201、支撑柱;202、桨叶;203、挡板;204、第二过滤网;205、进气泵;206、第二进气管;207、排气泵;208、第二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瓦斯净化装置,包括:吸收箱1,吸收箱1的右侧中心处固定连接瓦斯收集器101,瓦斯收集器1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气管102的一端,吸收箱1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活性炭层103,第一进气管1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活性炭层103的顶部,活性炭层1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104,吸收箱1的内壁左侧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气管105的一端,第一出气管105靠近吸收箱1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06。
[0024]进一步的,如图1
‑
3所示,第一出气管1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稀释箱2,第一出气
管105靠近稀释箱2底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输送泵107,则可以通过第一出气管105把已经过滤一遍的瓦斯输送到稀释箱2里。
[0025]进一步的,如图1
‑
3所示,所述稀释箱2的内壁底部靠近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01,支撑柱201的前侧活动连接有桨叶202,则可以通过桨叶202进行搅拌使已经过滤过的瓦斯与空气在稀释一遍。
[0026]进一步的,如图1
‑
3所示,稀释箱2的内壁中心处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203,挡板20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204,则可以把已经稀释的瓦斯在经过第二过滤网204,在进行一遍过滤。
[0027]进一步的,如图1
‑
3所示,稀释箱2的顶部靠近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气泵205,进气泵20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气管206的一端,第二进气管206的另一端通过挡板203固定连接在稀释箱2的内壁右侧,则可以通过进气泵205把空气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瓦斯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箱(1),所述吸收箱(1)的右侧中心处固定连接瓦斯收集器(101),所述瓦斯收集器(1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气管(102)的一端,所述吸收箱(1)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活性炭层(103),所述第一进气管(1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活性炭层(103)的顶部,所述活性炭层(1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104),所述吸收箱(1)的内壁左侧靠近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气管(105)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气管(105)靠近吸收箱(1)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瓦斯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管(1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稀释箱(2),所述第一出气管(105)靠近稀释箱(2)底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输送泵(10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瓦斯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箱(2)的内壁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慧,王胜娟,王国蓉,赵彦,张严文,韩乔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地质勘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