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滑轮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8094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滑轮组件,包括:注塑成型的轮毂,所述轮毂的外周具有环凹部,所述环凹部底部为环形底面,且所述环形底面沿所述轮毂的轴向截面呈弧形;套设在所述轮毂外周的柔性环,所述柔性环具有与所述环凹部适配的第一内周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塑料滑轮组件,其通过将环凹部的环形底面截面由现有技术中的平面更改为弧形,以此增加柔性环的内径与轮毂之间的结合力,降低柔性环相对于轮毂因发生轴向移动而产生缝隙的几率,降低噪声成因的发生几率,提高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滑轮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滑轮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塑料滑轮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吸尘器或者扫地机器人等可移动式家用电器,最为常规的移动方案是在机器的底部加装滑轮组件。最开始的滑轮组件一般采用金属轮毂套装橡胶材质的轮胎。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行业内组件采用注塑成型的轮毂代替金属轮毂。滑轮组件的加工一般是将成型好的轮毂件以嵌件的形式放入模具中,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在轮毂表面形成轮胎结构。如在CN201260802Y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消毒柜抽屉的滑轮,其轮毂与滑轮套的结合面为呈环形分布的平面,两者的结合能力较差,当滑轮套发生侧向碰撞时,容易令滑轮套相对于轮毂因发生轴向移动而产生缝隙。缝隙内进入水渍后既容易滋生细菌,又容易增大滑轮组件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塑料滑轮组件,其通过将环凹部的环形底面截面由现有技术中的平面更改为弧形,以此增加柔性环的内径与轮毂之间的结合力,降低柔性环相对于轮毂因发生轴向移动而产生缝隙的几率,降低噪声成因的发生几率,提高使用寿命。
[0004]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塑料滑轮组件,包括:
[0005]注塑成型的轮毂,所述轮毂的外周具有环凹部,所述环凹部底部为环形底面,且所述环形底面沿所述轮毂的轴向截面呈弧形;
[0006]套设在所述轮毂外周的柔性环,所述柔性环具有与所述环凹部适配的第一内周缘。
[0007]现有技术中的环凹部的底面呈环形分布的平面,呆滞轮毂与柔性环之间的轴向结合能力较差。本技术将环凹部的环形底面截面设置为弧形,以此增加柔性环的内径与轮毂之间的结合力,降低柔性环相对于轮毂因发生轴向移动而产生缝隙的几率。并且由于弧形的环形底面的存在,导致柔性环上的第一内周缘至外周面之间的厚度不等,能够增加柔性环的振动衰减,降低塑料滑轮组件噪声成因的发生几率。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柔性环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或丁腈橡胶发泡材料;这两种材料都具有以下优点:1、良好的绝缘性能,能够有效地隔绝热、电、声等各种形式的能量传递;2、良好的耐候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长期保持良好的性能;3、良好的抗压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不变形或破裂;4、良好的吸震性能,能够有效地减少震动和噪声;5、良好的耐磨性,能够有效地延长塑料滑轮组件的使用寿命。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内周缘至所述柔性环的外周面之间厚度沿所述柔性环的轴向由两侧向中心逐渐递减;即环形底面的弧形为由内向外凸起的弧形结构。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柔性环的两端设有第二内周缘,所述第二内周缘的内径与所述轮毂的外周缘适配,所述第一内周缘与第二内周缘的结合处形成台阶面;第二内周缘的设置能够遮挡住台阶面与轮毂之间的结合面,避免该结合处产生的缝隙进水。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环凹部内沿轴向两侧侧壁与所述台阶面紧贴。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侧壁与所述外周缘垂直。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环形槽,所述台阶面具有与所述环形槽适配的环形凸起结构;环形槽的设置用于增加台阶面与侧壁之间的增强附着力。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轮毂上设有多个连通孔,多个所述连通孔绕所述轮毂的轴向呈环形设置,且所述连通孔将所述外周缘与所述侧壁连通;柔性环采用橡胶材质,其在模压成型的过程中柔性环填充连通孔,进而增加台阶面与侧壁之间的增强附着力。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柔性环上具有与所述连通孔适配的连接结构,且所述连接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二内周缘和台阶面连接。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通孔的内部腔道呈弯管形或倾斜的直管形;倾斜的直管形相对于弯管形,能够降低轮毂注塑成型的难度,减少模具的复杂程度。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塑料滑轮组件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塑料滑轮组件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轮毂的立体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轮毂的剖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柔性环的立体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柔性环的剖视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塑料滑轮组件的剖视图;
[00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轮毂的立体图;
[002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轮毂的剖视图;
[002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轮毂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轮毂的另一剖视图;
[0029]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另一塑料滑轮组件的立体图;
[0030]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另一塑料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标号说明:
[0032]1、轮毂;2、柔性环;
[0033]11、轴孔;12、环凹部;13、外周缘;14、环形槽;15、连通孔;
[0034]12a、环形底面;12b、侧壁;
[0035]21、第一内周缘;22、第二内周缘;23、台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实施例1
[0037]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塑料滑轮组件,包括:
[0038]注塑成型的轮毂1,所述轮毂1的外周具有环凹部12,所述环凹部12底部为环形底面12a,且所述环形底面12a沿所述轮毂1的轴向截面呈弧形;
[0039]套设在所述轮毂1外周的柔性环2,所述柔性环2具有与所述环凹部12适配的第一内周缘21。
[0040]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轮毂1轴向贯穿形成有轴孔11。在轮毂1的外周缘13与轮毂1的两端端部呈圆角过渡。其中,环凹部12由轮毂1的外周缘13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即环凹部12为一环形凹槽结构。在环凹部12的底面为环形底面12a,且该环形底面12a沿轮毂1的轴向截面呈弧形。
[0041]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轮毂1采用塑料材质,其通过注塑成型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成型的轮毂(1),所述轮毂(1)的外周具有环凹部(12),所述环凹部(12)底部为环形底面(12a),且所述环形底面(12a)沿所述轮毂(1)的轴向截面呈弧形;套设在所述轮毂(1)外周的柔性环(2),所述柔性环(2)具有与所述环凹部(12)适配的第一内周缘(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环(2)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或丁腈橡胶发泡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料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周缘(21)至所述柔性环(2)的外周面之间厚度沿所述柔性环(2)的轴向由两侧向中心逐渐递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环(2)的两端设有第二内周缘(22),所述第二内周缘(22)的内径与所述轮毂(1)的外周缘(13)适配,所述第一内周缘(21)与第二内周缘(22)的结合处形成台阶面(2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塑料滑轮组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为将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甬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