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943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回收支架,包括第一开口、主体及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支架主体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口远离支架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收纳环,第一收纳环内设置有第一回收线;第二开口与支架主体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口远离支架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收纳环,第二收纳环内设置有第二回收线,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回收支架,由于可回收支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回收线,在出现可回收支架脱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回收线和/或第二回收线,将回收支架从脱落位置拿出,实现可回收支架的回收操作。作。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收支架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可回收支架。

技术介绍

[0002]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常见并发症,多继发于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损伤,由血液、胰液外渗以及胰腺自身消化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崩解物等的聚积,不能吸收而形成;胰腺包裹性坏死指胰腺炎后胰腺组织坏死,坏死组织周围形成包裹使坏死局限在局部,在临床上,通常会通过置入引流支架连接囊肿与胃,对囊肿内坏死的组织进行引流,现有的引流支架通常一端设置为伞形,另一端设置为平头,这种引流支架脱落之后难以取出,不便重新放回对应的位置,从而不能达到继续引流的作用,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方便取出的可回收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回收支架,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000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回收支架,一种可回收支架,可回收支架包括扩张状态及收缩状态,具体包括: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支架主体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口远离支架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收纳环,第一收纳环内设置有第一回收线;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支架主体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口远离支架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收纳环,第二收纳环内设置有第二回收线。
[0005]可选地,可回收支架处于扩张状态时,沿远离支架主体的方向,第一开口直径逐渐增大。
[0006]可选地,可回收支架处于扩张状态时,沿远离支架主体的方向,第二开口直径逐渐增大。
[0007]可选地,支架主体外侧设置有防腐蚀层。
[0008]可选地,防腐蚀层外层设置有保护层。
[0009]可选地,第一收纳环及第二收纳环为设置在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的多个圆环,第一回收线及第二回收线穿过圆环设置。
[0010]可选地,第一开口、支架主体及第二开口由一根线材编织而成。
[0011]可选地,第一开口、支架主体、第二开口为网格状结构。
[00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置入器,该置入器用于上述任一可回收支架置入人体。
[00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回收支架,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支架主体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口远离支架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收纳环,第一收纳环内设置有第一回收线;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支架主体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口远离支架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收纳环,第二收纳环内设置有第二回收线,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回收支架,由于可回收
支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回收线,即便出现可回收支架脱落的情况,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第一回收线或第二回收线,将回收支架从脱落位置拿出,实现可回收支架的回收。
附图说明
[0014]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申请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申请的范围。其中,
[001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回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支架主体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0—第一开口;101—第一收纳环;102—第一回收线;20—支架主体;201—防腐蚀层;202—保护层;30—第二开口;301—第二收纳环;302—第二回收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0021]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为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或仅标示出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
[0022]在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可回收支架的结构进行说明之前,结合附图,先对可回收支架的应用场景进行简略说明,以便于理解。
[0023]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常见并发症,多继发于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损伤,由血液、胰液外渗以及胰腺自身消化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崩解物等的聚积,不能吸收而形成;胰腺包裹性坏死是胰腺炎后胰腺组织坏死,坏死的胰腺组织周围形成包裹使坏死局限在局部形成囊肿,在临床上,通常会通过置入引流支架进行引流,在操作过程中,对胃进行穿孔,使用引流支架连接胃与囊肿,建立胃与囊肿之间的通道,使得囊肿内坏死的组织可以通过引流支架进入胃内,进而排出体外,现有的引流支架通常一端设置为伞形,另一端设置为平头,这种引流支架脱落之后难以取出,不便重新放回对应的位置,从而不能达到继续引流的作用,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方便取出的可回收的引流支架,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新型的可回收支架,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0024]结合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回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该可回收支架包括扩张状态及收缩状态,具体包括第一开口10、支架主体20及第二开口30,其中,第一开口10与支架主体20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口10远离支架主体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收纳环101,第一收纳环101内设置有第一回收线102;第二开口30与支架主体2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口30远离支架主体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收纳环301,第二收纳环301内设置有第二回收线302。
[0025]在上述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中,可回收支架主体20处于扩张状态时,第一开口10与胃连接,第二开口30与囊肿连接,支架主体20可以设置为圆柱段,通过支架主体20保证囊肿与胃之间的连接,使得囊肿内坏死的组织可以通过支架主体20进入胃内,进而排出体外;通
过第一收纳环101实现第一回收线102与第一开口10之间的连接,调整第一回收线102,即可带动第一开口10发生变形,进而带动可回收支架整体发生变形,进入收缩状态,实现可回收支架的回收操作;或者,通过第二收纳环301实现第二回收线302与第二开口30之间的连接,调整第二回收线302,即可带动第二开口30发生变形,进而带动可回收支架整体发生变形,进入收缩状态,也可以实现可回收支架的回收操作;也可以同时调整第一回收线102及第二回收线302,减少可回收支架由扩张状态进入收缩状态的时间,方便在患者体内对可回收支架的位置进行调整。
[0026]需要说明的是,支架主体20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一开口10及第二开口30的轴向长度,以保证支架主体20的可靠性。
[0027]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回收线102及第二回收线302的材料可以为高分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乳酸(PLA,polylactic

acid,又名聚丙交酯)、聚己内酯(PCL,Polycaprolactone)、聚乙二醇(PEG,Polyethylene

glycol)等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还可以是生物聚酯、生物纤维素和聚氨基酸等,本申请对此并不进行具体限定。
[002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收支架,所述可回收支架包括扩张状态及收缩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口(10),所述第一开口(10)与支架主体(2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口(10)远离所述支架主体(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收纳环(101),所述第一收纳环(101)内设置有第一回收线(102);第二开口(30),所述第二开口(30)与所述支架主体(2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口(30)远离所述支架主体(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收纳环(301),所述第二收纳环(301)内设置有第二回收线(3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回收支架处于扩张状态时,沿远离所述支架主体(20)的方向,第一开口(10)直径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回收支架处于扩张状态时,沿远离所述支架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宁莉李隆松赵丹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