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信设备及其连接器插接结构,连接器插接结构包括至少两组连接组件;每一连接组件包括在主机板上设置的插接座,以及与插接座插接配合的插接头;每一连接组件的插接座和插接头上设有相互匹配的定位结构,以让配对的插接头,且不同连接组件的插接座和插接头上的定位结构不同。每一连接组件的插接座和插接头上设有相互匹配的定位结构,以让不同连接组件的插接座和插接头上的定位结构不同,当不同组的插接头插接到其他组的插接座上时,会插不上去,从而起到了防呆的作用,保证插接座和插接头一对一的插接,让工作人员在插接时可以盲插,还能防混插。还能防混插。还能防混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设备及其连接器插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信设备及其连接器插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插接组件的插接头和插接座通常依靠插接头的外形限定与插接座的插接角度,也可在插接头的外圈设置骨位与插接座上插接槽内壁面上的卡槽卡合,各插接组件的结构是一样的,当某一插接头需要与某一插接座进行单一的配对时,则容易混淆。另外,就算加上编号、颜色等区分,工作人员也要认真的核对,不能实现盲插,插接的效率较低,且容易出现误差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及其连接器插接结构。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通信设备的连接器插接结构,包括至少两组连接组件;
[0005]每一连接组件包括在主机板上设置的插接座,以及与所述插接座插接配合的插接头;
[0006]每一连接组件的插接座和插接头上设有相互匹配的定位结构,以让配对的所述插接头,且不同连接组件的插接座和插接头上的定位结构不同。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座包括座体和第一端子,所述座体上设有供所述插接头插接的插接槽,所述第一端子插接在所述座体上,并延伸至所述插接槽内;
[0008]所述插接头包括插接座和插接在所述插接座上的第二端子,在所述插接头插接到所述插接槽后,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对应导通。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连接组件的定位结构包括在所述插接槽的侧壁上设置的定位槽和在所述插接头的侧壁上设置的定位骨;
[0010]每一所述连接组件的插接座上的定位槽和插接头上的定位骨的位置对应,以相互插接定位,且不同所述连接组件的插接座上的定位槽和插接头上的定位骨位置不同。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插接座的插接槽的外周分布有至少两个所述定位槽,且所述插接头的侧壁外周分布有与所述定位槽位置对应的至少两个定位骨,以让同一连接组件的插接头和插接座插接相互定位。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由所述座体与所述插接头相对的一边向远离所述插接头的方向延伸。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头上设有供所述第一端子插入的插孔,所述定位槽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端子插接到所述插接头内的深度。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包括贯穿所述插接槽的侧壁内外两侧的第一定位槽。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槽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插接头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所述定位骨。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包括形成于所述插接槽的内壁面的第二定位槽。
[0017]一种通信设备,包括箱体、主机板以及所述的连接器插接结构,所述主机板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插接座设置在所述主机板上,供所述插接头插接。
[0018]实施本技术的通信设备及其连接器插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每一连接组件的插接座和插接头上设有相互匹配的定位结构,以让不同连接组件的插接座和插接头上的定位结构不同,当不同组的插接头插接到其他组的插接座上时,会插不上去,从而起到了防呆的作用,保证插接座和插接头一对一的插接,让工作人员在插接时可以盲插,还能防混插。
附图说明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的三个连接组件的分离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一连接组件的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包括箱体、主机板和连接器插接结构,通信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等网络设备及网络终端,主机板设置在箱体内,连接器插接结构包括至少两组连接组件10,每一连接组件10包括在主机板上设置的插接座11,以及与插接座11插接配合的插接头12,各连接组件10的功能可以相同,实现同类数据的传输。
[0024]为了防止不同连接组件10的插接头12和插接座11出现混插的问题,每一连接组件10的插接座11和插接头12上设有相互匹配的定位结构,以让不同连接组件10的插接座11和插接头12上的定位结构不同,当不同组的插接头12插接到其他组的插接座11上时,会插不上去,从而起到了防呆的作用,保证插接座11和插接头12一对一的插接,让工作人员在插接时可以盲插,还能防混插。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座11包括座体111和第一端子112,座体111上设有供插接头12插接的插接槽113,第一端子112插接在座体111上,并延伸至插接槽113内,通常,第一端子112一端由插接槽113的底部向插接槽113内延伸,另一端可以焊接在主机板上。插接头12上设有供第一端子112插入的插孔121,在插接头12插入时,插接到插接头12上的插孔121内。
[0026]插接头12包括插接座11和插接在插接座11上的第二端子,优选地,第二端子可以插接在插孔121内,在插接头12插接到插接槽113后,第一端子112、第二端子在插孔121内对应导通。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端子112也可有插接槽113的侧壁向插接槽113内凸起,第二端子从插接头12的侧面外露,让第一端子112从侧面与插接头12上的第二端子导通。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连接组件10的定位结构包括在插接槽113的侧壁上设置的定位槽114和在插接头12的侧壁上设置的定位骨123,每一连接组件10的插接座11上的定位
槽114和插接头12上的定位骨123的位置对应,以相互插接定位,且不同连接组件10的插接座11上的定位槽114和插接头12上的定位骨123位置不同。
[0028]依靠各连接组件10的定位结构的位置不同,让不同连接组件10得到区分,在插接时,不同组的连接组件10不能插接上,起到防呆的效果,可以盲插和防混插。
[0029]为了形成不同位置的防呆定位,在每一连接组件10的插接座11的插接槽113的外周分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位槽114,且插接头12的侧壁外周分布有与定位槽114位置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位骨123,以让同一连接组件10的插接头12和插接座11插接相互定位。根据定位槽114和定位骨123的分布位置不同,可以区分不同的连接组件10,让不同的连接组件10之间不能配对插接,实现各连接组件10的防呆定位。
[0030]优选地,定位槽114由座体111与插接头12相对的一边向远离插接头12的方向延伸,可以让定位骨123由座体111的边缘向定位槽114内插接,同时,还能为插接头12的插入进行导向。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槽114的长度不小于第一端子112插接到插接头12内的深度,可以在第一端子112插入到插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设备的连接器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连接组件(10);每一连接组件(10)包括在主机板上设置的插接座(11),以及与所述插接座(11)插接配合的插接头(12);每一连接组件(10)的插接座(11)和插接头(12)上设有相互匹配的定位结构,以让配对的所述插接头(12),且不同连接组件(10)的插接座(11)和插接头(12)上的定位结构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的连接器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座(11)包括座体(111)和第一端子(112),所述座体(111)上设有供所述插接头(12)插接的插接槽(113),所述第一端子(112)插接在所述座体(111)上,并延伸至所述插接槽(113)内;所述插接头(12)包括插接座(11)和插接在所述插接座(11)上的第二端子,在所述插接头(12)插接到所述插接槽(113)后,所述第一端子(112)、第二端子对应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设备的连接器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连接组件(10)的定位结构包括在所述插接槽(113)的侧壁上设置的定位槽(114)和在所述插接头(12)的侧壁上设置的定位骨(123);每一所述连接组件(10)的插接座(11)上的定位槽(114)和插接头(12)上的定位骨(123)的位置对应,以相互插接定位,且不同所述连接组件(10)的插接座(11)上的定位槽(114)和插接头(12)上的定位骨(123)位置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设备的连接器插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连接组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程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盛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