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片托板系统与用于抛光基片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7820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基片托板系统,其包括:基片托板,其包括保持环,该保持环用于夹持基片,并将基片定位,以便在抛光过程中使基片的表面与抛光表面接触,所述基片托板还包括连接到所述保持环上的基片托板主体装置;基片托板驱动轴,其与所述基片托板连接,用于驱动、上升和下降所述基片托板;滚珠丝杠和滚珠螺母,该滚珠丝杠和滚珠螺母与所述基片托板驱动轴连接;脉冲马达,其与所述滚珠丝杠接合,用于将所述基片托板上升和下降到所希望的垂直位置;流体压力源,其向基片上方供给增压流体;和控制装置,其用于通过所述脉冲马达、所述滚珠丝杠和所述滚珠螺母固定所述基片托板的垂直位置,直到所述基片托板被固定在所希望的垂直位置,并向所述基片上方导入增压流体,将基片压贴到所述抛光表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基片进行平面化抛光的装置,特别涉及用于对 诸如半导体晶片之类的基片进行化学抛光以使其平面化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早期的抛光装置中,待抛光的基片被夹持在基片托板的下表面。 然后,为了抛光基片,在基片与抛光垫之间建立一种相对运动的同时, 对抛光垫的抛光表面供给抛光稀浆,将基片压贴在抛光垫上。基片托 板上设置了一种保持环,用于避免在抛光过程中,基片从基片托板的 下表面移位。基片被保持环环绕,以保持基片在基片托板上处于应有 位置。但是,当在弹性抛光垫上进行抛光时,在工件的外周边缘发生过 度抛光,产生称为"边缘倒圆"的结果。为了消除这种边缘倒圆的结 果,将保持环压贴在抛光垫上,使保持环的外周边略微向下褶曲。在传统的抛光装置中,例如在上述装置中,虽然采用将保持环压 贴在抛光垫上的方法,解决边缘倒圆的问题,从而使被抛光的工件表 面的最终精度提高,仍然导致抛光稀浆在被抛光工件表面上的不良分 布,这使得抛光速度降低,因此降低生产率。这种倾向在被抛光表面 是金属膜时特别明显。因此,传统的抛光装置不适于做高速抛光,高 速抛光需要对被抛光表面供给大量的抛光稀浆。近来,已经开发了用固定磨料(fixed abrasive)替代抛光垫的抛 光装置。因为,当工件压贴在固定磨料上时,固定磨料几乎不会产生形状变化,工件发生的边缘倒圆极小,即使在不存在从保持环向下的 压力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但是,当用这种固定磨料在传统抛光装置上 进行抛光时,因为保持环现在是被压贴在固定磨料上,保持环磨损更 快,降低了保持环的使用寿命,导致相应的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光装置和一种抛光方法, 使能在进行抛光时消除这种边缘倒圆,从而提高被抛光工件表面的最终精度;而且,使大量的抛光液可以供给至进行抛光的表面,从而提 高抛光速度和提高生产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例如如图1和2所示, 抛光装置l包括基片托板IO,具有保持环3,该保持环环绕基片S, 用于保持基片S;抛光工具15,用于抛光基片S;基片加压装置ll, 用于使基片S与抛光工具15的抛光表面17接触;保持环加压装置16, 用于使保持环3与抛光表面17接触;保持环位置调节装置4,用于调 节保持环3与抛光表面17之间的位置,使在基片S与抛光表面17接 触的情况下,保持环与抛光表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间隙。这种结构具有一种保持环加压装置16,用于将保持环压贴在抛光 表面17上。当用抛光表面17进行抛光时,这可以避免在被抛光表面 SA上形成"边缘倒圆",因此,提高了被抛光基片S的表面最终精 度。这种结构还包括一种保持环位置调节装置4。当需要时,该装置 可以用于调节保持环3与抛光表面17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当基片S 被压贴在抛光表面时,在保持环3与抛光表面之间,将形成间隙。当 做到这些时,在保持环3与抛光表面17之间没有物理接触,提高了抛 光速度(抛光率),于是提高了生产率。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对第一方面所述的抛光装置1, 增加两个传感器(18和19),用于传感基片S被抛光工具15抛光的 抛光量。这使得本装置能够在下述两种抛光方式之间,向后切换或向 前切换,从而根据由传感器(18和19)所传感的已经完成抛光量的信息,进行适当的抛光,致于这两种抛光方式, 一种方式是,由保持环加压装置16,将保持环3压贴在抛光表面17上进行抛光,而另一种 方式是,保持环3不与抛光表面17接触的情况下进行抛光。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抛光方法,例 如图1和2所示,该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将基片S夹持在基片托板 10上,该基片被保持环3所环绕;第二步骤,使基片S与抛光表面17 接触,与此同时,调节保持环3与抛光表面17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在 此两者之间形成间隙,并还在基片S与抛光表面17之间形成相对运动 以进行抛光;第三步骤,使基片S与抛光表面17接触,与此同时,压 保持环3,使其与抛光表面17接触,并也在基片S与抛光表面17之 间形成相对运动以进行抛光。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抛光方法,是上述第三方面的抛 光方法,其中,第二步骤中的抛光表面17,是一种固定磨料15B;而 第三步骤中的抛光表面17,是一种抛光垫15A。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的抛光方法,是上述第三或第四方 面的抛光方法,其中,第二步骤和第三步骤中的至少一步骤包括检测 抛光量的第四步骤;在抛光量达到预定值之后,从第四步骤到第二步 骤和第三步骤的其它部分继续进行。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或那些特点、方面和优点,在参看下述说明、权利 要求和附图后,将变得一目了然,其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抛光装置的外观图2是图1所示抛光装置的局部剖视图的放大图,其中,基片托 板正好定位在装置的回转台的上方;图3是一个基片的平面视图,该基片被保持在图1所示抛光装置 的基片托板内;图4 (A)示出了基片的典型横截面,该基片具有待抛光的部分, 这些待抛光的部分包括一种金属的膜,和夹放在第一种金属的膜之间的另一种金属的膜。图4(B)示出了由一种金属组成的基片的典型横截面,其中一种膜是待抛光的;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抛光装置的外观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中抛光装置的外观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再一个实施例中抛光装置局部剖视图的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将参看附图说明如下。为了说明的需要, 当相同的部分或等价的部分出现在一幅图之外的更多图中时,在其所 出现的各图中,均使用相同的字符表示,对其说明将不再重复。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此实施例中的抛光装置1的外观图。对此抛光 装置的结构布局,现在参看图l予以说明。抛光装置1包括基片托板IO,用于夹持基片S;托板驱动轴12, 用于驱动基片托板10旋转;托板头13,该托板头支撑托板驱动轴13; 和,枢轴14。枢轴14以自己的轴心线为运动中心线,作绕枢轴的转 动,从而使托板头13和基片托板10作类似的绕枢轴转动。抛光装置l还包括一个抛光台36,抛光台具有一个抛光工具15, 设置在抛光台上;回转输送器27,用于在升降器29与推动器30 (此 两者将在后面说明)之间输送被抛光零件。抛光工具15具有一个抛光 垫15A和一个固定磨料(fixed abrasive ) 15B。抛光台36具有 一个 转台36A,抛光垫15A设置在转台上;和一个涡旋台(scroll table ) 36B,固定磨料15B设置在涡旋台上。抛光工具15的抛光表面17, 由抛光垫15A的抛光表面17A,和固定磨料15B的抛光表面17B构成。在抛光的过程中,可以将纯净水、抛光稀浆或化学溶液(或者这 些液体的混合物)供至转台36A和涡旋台36B作为抛光液。基片托板 10可以正好定位于转台36A、涡旋台36B或推动器30 (对此将在后 面说明)的上方,这是借助于枢轴14绕枢轴轴心线转动实现的。枢轴 14具有一种定位装置(图中未示出),通过此定位装置,基片托板IO 可枢轴定位(pivotally positioned )。抛光装置l还包括基片翻转器28,用于翻转基片S;升降器29, 用于在基片翻转器28与回转输送器27之间输送基片S;推动器30, 用于接受由回转输送器27输送的基片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片托板系统,其包括: 基片托板,其包括保持环,该保持环用于夹持基片,并将基片定位,以便在抛光过程中使基片的表面与抛光表面接触,所述基片托板还包括连接到所述保持环上的基片托板主体装置; 基片托板驱动轴,其与所述基片托板连接, 用于驱动、上升和下降所述基片托板; 滚珠丝杠和滚珠螺母,该滚珠丝杠和滚珠螺母与所述基片托板驱动轴连接; 脉冲马达,其与所述滚珠丝杠接合,用于将所述基片托板上升和下降到所希望的垂直位置; 流体压力源,其向基片上方供给增压流体 ;和 控制装置,其用于通过所述脉冲马达、所述滚珠丝杠和所述滚珠螺母固定所述基片托板的垂直位置,直到所述基片托板被固定在所希望的垂直位置,并向所述基片上方导入增压流体,将基片压贴到所述抛光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川哲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