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765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装置,属于医疗辅助技术领域,包括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和营养袋接口,还包括连接装置和压合装置,所述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和营养袋接口通过连接装置进行连接,形成一个连通空间,所述压合装置设置在连接装置上,本装置能够将三腔空肠营养管与营养袋进行直接连接,便于后续患者的进食,且具有一定的牢固性,不会轻易脱落,影响患者进食或者食品洒落,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
,具体涉及一种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常常可见一些长期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比如突发中风导致的吞咽障碍、十二指肠手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患者等,这些患者因为不能经口摄取食物、营养,所以需要以特殊方式给予营养支持,临床上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两种途径;
[0003]所谓“肠外营养”,就是通过静脉滴注营养液,这种方式不仅经济成本高,而且对局部血管的刺激很大,时间一长就会导致静脉炎,甚至出现更加严重的败血症、肝功能衰竭、胃肠道粘膜萎缩等情况;
[0004]而“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吸收营养物质来给身体供能,目前临床常用的“肠内营养”有几种方式:第一、鼻饲营养,但因患者反射的减弱或消失,易引起呕吐、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第二、手术中经胃造瘘置管,但由于肠内营养的同时常常需要在进行胃肠减压引流,所以需要在病人身上安置两根以上的引流管,这必然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
[0005]而目前消化道瘘的患者术后不能经口进食过程中,营养袋由一次性冲洗袋、一次性营养袋和营养管组成,一次性冲洗袋与一次性营养袋的开口,最终汇总到一条管路,但营养管与三腔空肠营养管无法直接连接,从而本装置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包括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和营养袋接口,还包括连接装置和压合装置,所述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和营养袋接口通过连接装置进行连接,形成一个连通空间,所述压合装置设置在连接装置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可以为软管,软管为透明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且软管长度在4cm左右,直径在0.5cm左右,而内径与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和营养袋接口的外径处于匹配状态。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的两端均设有阻块。
[0010]进一步的,所述压合装置包括第一压合帽和第二压合帽,所述第一压合帽套设在靠近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一端的连接装置上且为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压合帽套设在靠近营养袋接口一端的连接装置上且为滑动配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合帽上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第二压合帽上设有与若干个卡槽匹配的若干个卡块。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合帽和第二压合帽的内部均为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压合帽内部靠近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为最高点,所述第二压合帽内部靠近营养袋接口为最高点。
[0013]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当患者术后需要经口进食,将三腔空肠营养管与营养袋进行直接连接作业时,首先将位于第一压合帽一端的连接装置套设在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上,套设完成后,通过第一压合帽内部为倾斜设置,将第一压合帽套设在连接装置一端与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的连接处,能够实现将两者的对接口进行紧密压合住,防止其掉落,进而影响患者进食,根据上述方式,将连接装置的另一端套设在营养袋接口,并且通过第二压合帽将两者的对接口进行紧密压合住,从而实现了将三腔空肠营养管与营养袋进行直接连接,便于后续患者的进食,且具有一定的牢固性,不会轻易脱落,影响患者进食或者食品洒落,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0015]在本装置运输过程中或者未使用之前,为了避免连接装置内部进入细菌灰尘等等,我们可以将第二压合帽上的若干个卡块通过旋转的方式,与第一压合帽上设有若干个的卡槽进行对接,使得第一压合帽和第二压合帽处于连接状态,能够起到对连接装置内部与外部进行阻隔的效果,从而保证了后续患者进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压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
[0022]图6为图4中B处放大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1、营养袋接口2、连接装置3、软管31、压合装置4、第一压合帽41、第二压合帽42、卡槽43、卡块44、阻块5。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患者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00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包括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1和营养袋接口2,还包括连接装置3和压合装置4,所述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1和营养袋接口2通过连接装置3进行连接,形成一个连通空间,所述压合装置4设置在连接装置3上,本装置能够将三腔空肠营养管与营养袋进行直接连接,便于后续患者的进食,且具有一定的牢固性,不会轻易脱落,影响患者进食或者食品洒落,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述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1和营养
袋接口2为现有技术中的三腔空肠营养管和营养袋上的接口端。
[0028]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3可以为软管31,软管31为透明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且软管31长度在4cm左右,直径在0.5cm左右,而内径与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1和营养袋接口2的外径处于匹配状态,通过软管31为透明材质能够便于观察食品流动情况,通过软管31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更好的将其两端套设在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1和营养袋接口2进行连接,通过软管31长度在4cm左右,直径在0.5cm左右,而内径与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1和营养袋接口2的外径处于匹配状态,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从而便于广泛使用。
[0029]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3的两端均设有阻块5,通过设置的两个阻块5能够在连接装置3不使用时,阻挡压合装置4滑动出连接装置3。
[0030]优选的,所述压合装置4包括第一压合帽41和第二压合帽42,所述第一压合帽41套设在靠近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1一端的连接装置3上且为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压合帽42套设在靠近营养袋接口2一端的连接装置3上且为滑动配合,通过设置的第一压合帽41和第二压合帽42能够将连接装置3与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1和营养袋接口2对接完成后,起到一个紧密压合固定的作用,从而具有一定的牢固性,不会轻易脱落,影响患者进食或者食品洒落,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0031]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合帽41上设有若干个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装置,包括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1)和营养袋接口(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装置(3)和压合装置(4),所述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1)和营养袋接口(2)通过连接装置(3)进行连接,形成一个连通空间,所述压合装置(4)设置在连接装置(3)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3)可以为软管(31),软管(31)为透明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且软管(31)长度在4cm左右,直径在0.5cm左右,而内径与三腔空肠营养管接口(1)和营养袋接口(2)的外径处于匹配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3)的两端均设有阻块(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张婷王浩淼杨梓榭杨亚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