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配电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57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配电柜领域,提供一种组合式配电柜,所述立式主体包括设于上方的进线区间和设于进线区间下方的分线区间,围绕所述分线区间设置多个独立的功能区间,所述进线区间通过分线区间与所述功能区间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1)组合式配电柜将多个散乱的电箱集成到一起,并且分别优化放置在相互独立的功能区间内,增加设备安装的集成度,提高空间利用率;(2)分线区间的设置使线缆牵拉集中到一个区域,优化了线路布置,避免了传统工法中箱间电路布置凌乱的问题,并大量减少了电井内金属线槽的安装工作;且分线区间设置于上功能组和下功能组之间,缩短了电线敷设的距离,防止分线区间的电线凌乱,提高了配电柜内的整洁度。提高了配电柜内的整洁度。提高了配电柜内的整洁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配电柜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柜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组合式配电柜。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中,在楼体内都会设置竖向电井,该电井也会用作每层的电房。电缆、母线槽等供电传输设施沿电井上下贯通安装,每层电井还须安装各种配电箱。配电箱是所有用户用电的总的一个电路分配箱,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可以在工程检测中发挥作用,具有诸多优点,例如体积小、设备集成度高、安装简便、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且占地少且提高了操作安全。
[0003]现有的电井内配电箱安装存在一些不足。其一,在建筑设计时,为了减少公摊面积,电井面积十分狭小,安装竖向主干电缆线槽、母线槽之后,电箱往往无法按照原设计高度位置安装;其二,电井内配电箱安装凌乱,空间利用率低,各专业往往做不到安装位置和线路的统一优化,不方便后期的维修,同时也不美观;其三,功能各不相同的配电箱外观尺寸差异较大,加上安装位置凌乱,通常需要现场配电箱完成后才能制作金属线槽,用以敷设箱间电缆、电线,而箱间金属线槽的弯头、三通密度较高,加工难度大,工时长,对工期和成本控制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配电柜,提高电井内电箱放置和线缆布置的整洁度。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配电柜,包括立式主体,所述立式主体包括设于上方的进线区间和设于进线区间下方的分线区间,围绕所述分线区间设置多个独立的功能区间,所述进线区间通过分线区间与所述功能区间连通。
[0006]所述进线区间是主干电源线接入的区域,所述功能区间是放置不同功能电箱的区域,所述分线区间是主电线进行分线的区域,所述功能区间之间相互独立,比起传统的线路安装隐藏在配电箱之后,本技术方案的配电箱独立设置使电缆之间互不干扰,提高配电柜的整洁性和安全性,也使配电柜整体更加整洁美观,另外,也方便了平时的复查检修工作。所述功能区间围绕分线区间而设,功能区间可以在分线区间的所述分线区间设于功能区间的中部,缩短了电线从进线区间出来连接到功能区间的距离,方便接线,使电箱之间的接线整洁;所述进线区间通过分线区间与功能区间连通,使主干电源线接进来进线区间之后在分线区间分接到功能区间内。
[0007]在本技术方案中,组合式配电柜将多个电箱集成到一起,并且分别放置在相互独立的功能区间内,使电井内电箱的排布更加整洁美观;同时在功能区间的中部设置分线区间,防止接线凌乱降低整洁度,也避免了电线杂乱带来的安全隐患。
[0008]另外,由于本技术方案的组合式配电柜的进线区间、功能区间和分线区间的设置,
使电箱的线路牵入、电箱放置区域和线路分开牵拉区域明确,工作人员现场装配电箱之前可先根据本方案的组合式配电柜,基于配电箱电缆敷设的最优走向,设计好各个电箱的位置,再根据电箱安放位置设计并提前制备好线槽等安装配件,缩短整体的工期,提高电箱安装效率。
[0009]进一步的,设于分线区间上方的功能区间成行排列形成上功能组,所述分线区间下方的功能区间成行排列形成下功能组;所述进线区间设于上功能组的中间。
[0010]所述上功能组是包含多个功能区间且位于分线区间上方的功能区间组,所述下功能组是包含多个功能区间且位于分线区间下方的功能区间组,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情况设定每个功能组中功能区间的数量;所述功能区间包括呈一行排布的上功能组和下功能组,可理解为,所述上功能组的功能区间与进线区间并排排列成一行,所述下功能组的功能区间也并排排列成一行;上功能区间内的功能区间设于所述进线区间的两侧可进一步缩短电线从进线区间出来牵入上功能区间的距离,提高线路的整洁度。
[0011]进一步的,相邻两个功能区间之间设有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包括敞开式分隔结构和/或封闭式分隔结构。
[0012]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分隔结构将相邻两个功能区间划分开来,其可以为封闭式的分隔结构,起到防尘作用,也防止相邻两个功能区间内电箱散热相互影响;其也可以为敞开式分隔结构,即相邻两个功能区间之间也可以通过分隔结构互通,提高配电柜的通风散热能力。应当理解为,分隔结构可以为敞开式分隔结构和封闭式结构的其中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
[0013]进一步的,所述敞开式分隔结构为阑珊状结构。
[0014]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阑珊结构由前后对齐的支撑柱组成,中间的镂空空间为电箱提供了足够的散热通风通道,同时也节省分隔结构的材料。
[0015]进一步的,所述立式主体呈阶梯状,所述上功能组的深度小于下功能组的深度。
[0016]在本技术方案中,上功能组和下功能组可分别放置宽边较短和宽边较长的电箱,如此满足不同尺寸需求的电箱放置,下功能组的深度较大从而形成相对于上功能区凸出的施工台,方便工作人员施工。
[0017]进一步的,所述进线区间和每个所述功能区间的前侧设有封闭门,所述进线区间和每个所述功能区间内设有存放位,所述封闭门打开后滑动连接于所述存放位,且所述封闭门至少一半收纳于所述存放位。
[0018]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封闭门可对配电柜里的电箱起到保护和防尘作用,所述存放位用于为封闭门进入对应区间后提供放置位置,封闭门打开后滑动连接于存放位,即封闭门打开后可以推入对应的区间内的存放位,不会对工作人员施工造成遮挡,同时为工作人员施工留出足够的空间,且避免相邻封闭门同时打开后相互阻碍以及封闭门打开后挡住逃生通道。
[0019]进一步的,所述立式主体的底部设有架高结构。
[0020]架高结构使配电柜的底部和电井的地面隔开,起到防潮的作用,同时留出散热空间,降低电箱损坏的概率。
[0021]进一步的,所述分线区间通过带穿线孔的水平板与所述上功能组和下功能组连通,所述穿线孔与所述功能区间一一对应。
[0022]在本技术方案中,水平板用于分隔不同的区间,同时,也对立式主体起到加固作用。将上功能组和分线区间隔开的水平板为上水平板,将分线区间和下功能组隔开的水平板为下水平板,上水平板同时作为上功能区间的承载板,用于承载功能区间里的电箱;下水平板同时作为下功能区间的顶板,用于保护下功能区间里的电箱,也起到防尘作用。所述穿线孔为电线在不同的区间之间进行牵拉提供通道,每个功能区间对应设有一个穿线孔,为实现进线区间和分线区间的连通。
[0023]进一步的,所述上功能组包括公共照明电箱放置区间和入户电表箱放置区间;所述下功能组包括动力箱放置区间、消防箱放置区间和空调配电箱放置区间。
[0024]在本技术方案中,配电柜里各个功能区间的设置覆盖了现有建筑大楼里面各楼层常用的配电箱,方便平时电箱的复查检修。
[0025]进一步的,所述功能区间和进线区间的高度为0.6m至0.8m,所述功能区间和进线区间的深度为0.2m至0.4m,所述分线区间的高度为0.2m至0.4m。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配电柜,包括立式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主体包括设于上方的进线区间和设于进线区间下方的分线区间,围绕所述分线区间设置多个独立的功能区间,所述进线区间通过分线区间与所述功能区间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配电柜,其特征在于,设于分线区间上方的功能区间成行排列形成上功能组,所述分线区间下方的功能区间成行排列形成下功能组;所述进线区间设于上功能组的中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配电柜,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功能区间之间设有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包括敞开式分隔结构和/或封闭式分隔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开式分隔结构为阑珊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主体呈阶梯状,所述上功能组的深度小于下功能组的深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区间和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翔张丹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裕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