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属于分离工程设备技术领域,能实现多次气液两相分离过程,结构简单稳固,使用维护简单、方便、可靠。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下端连接液体收集罐,所述壳体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出气管;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叶轮和进气管;所述壳体与顶盖之间通过法兰夹持折流罩;所述叶轮由前盘、后盘和叶片构成,通过锥体帽连接在轴上;所述轴穿过折流罩和顶盖,与驱动单元相连;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设有平行于轴线方向的半圆形沟槽;所述液体收集罐底部连接液体放料管。管。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分离器
[0001]本技术属于分离工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很多都需要对混合气体中气相或液相进行分离或者提纯,而这一过程中大部分都要使用气相和液相分离技术,这种技术既可以将混合物中的气相分离出来也可以将混合物中的液相提取出来。就气液分离的技术手段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六种方法,即重力沉降法、折流分离、离心分离、丝网分离、超滤分离和填料分离。
[0003]重力沉降法根据气液比重差距靠重力进行沉降分离,这类装置要求混合气体流速不能过快,否则小液滴或重组分会被气流夹带走,那么就要求重力沉降法的设备体积非常大,分离效果差,而且效率低。折流分离用的分离装置内部含有多层并列的波型面版或折弯板,体积相对比较大,投资高,维护和清理非常难,耗时耗力,当分离出来的液体有一定粘度时会使折流板之间的距离变小,气阻增大,影响分离的效率。离心分离是广泛应用的气液分离方式,包括现在使用的单管旋风分离器和多管旋风分离因子组成的气液分离器,其缺点是混合气体必须有一定的初速度进入分离器,当速度过低或过高时,分离达不到想要的分离效果,所以必须针对一种混合气体设计相应的设备参数,分离器的通用相差。而丝网分离、超滤分离和填料分离的特点是分离效果好,分离收率高,但是缺点是高浓度的气液分离,析出的液体,尤其是带有粘度的液体,会填充丝网、滤材、及填料之间的缝隙,造成分离效果差、气阻增大或者会造成分离器的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了上述诸多设备的缺陷,做到体积小,分离效率高,并且可根据所分离的混合气体组分不同来调节转数,以适应不同的气液混合体系,制作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强。
[0005]本技术结合了气液分离技术中的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和折流分离技术于一体,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通过调节转子的转速来适应不同的气液组分分离。设备结构简单、紧凑,易操作、使用维护方便快捷、分离效率高。
[0006]具体地,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下端连接液体收集罐,所述壳体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出气管;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叶轮和进气管;所述壳体与顶盖之间通过法兰夹持折流罩;所述叶轮由前盘、后盘和叶片三部件构成,通过锥体帽连接在轴上;所述轴穿过折流罩和顶盖,与驱动单元相连;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设有平行于轴线方向的半圆形沟槽;所述液体收集罐底部连接液体放料管。
[0007]进一步地,所述叶轮为鼠笼结构,轴一端穿过叶轮前盘用锥体帽连接固定。叶片为弧形且宽度为叶轮半径的2/3。在混合气体进入和排出过程中,由于电机带动叶轮的转动,可主动调节气体的压头,克服了以往顾虑压力不足对下一步工艺过程的影响。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的中心线与所述顶盖的中心线重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叶轮的轴通过联轴器与可调速电机转动轴链接,实现转子转数可调。
[0010]当叶轮转动的排风量大于气体通入量时,会有一部分经第一次分离的混合气体再次参加这一分离过程,形成多次循环分离。
[0011]可根据不同的气液混合体系、不同的雾滴直径和分离出来的液体特性来调节叶轮的转速,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随着叶轮转速的提高,气液混合体在单位时间内流过叶轮及侧壁沟槽的行程增加,气体内的液滴与叶片侧壁的碰撞几率增加,提高了分离效率,气体在沟槽内形成的涡旋流速度增加,气体内雾滴离心力增大,分离效率进一步提高;若叶轮的转速过高,气沫夹带也会增加,降低分离效率,所以叶轮转速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达到最好的分离效率。
[0012]本技术中,接触物料的分离器材质均为304或316不锈钢。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气液分离器的径向剖面结构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折流罩的结构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壳体剖面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叶轮、轴及锥体帽装配径向剖面图;
[0017]图5为本技术设备轴向剖面图。
[0018]图中:1
‑
壳体;2
‑
液体收集罐;3
‑
顶盖;4
‑
叶轮;5
‑
锥体帽;6
‑
进气管;7
‑
出气管;8
‑
液体放料管;9
‑
轴;10
‑
折流罩;11
‑
前盘;12
‑
后盘;13
‑
叶片。
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0020]如图1
‑
5所示,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下端连接液体收集罐2,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顶盖3,所述顶盖3上设有出气管7;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叶轮4和进气管6;所述壳体1与顶盖3之间通过法兰夹持折流罩10;所述叶轮4由前盘11、后盘12和叶片13构成,通过锥体帽5连接在轴9上;所述轴9穿过折流罩10和顶盖3,与驱动单元相连;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设有平行于轴线方向的半圆形沟槽;所述液体收集罐2底部连接液体放料管8。
[0021]如图4和5所示,所述叶轮4为鼠笼结构,轴9一端穿过叶轮前盘11用锥体帽5连接固定。叶片13为弧形且宽度为叶轮4半径的2/3。所述进气管6的中心线与所述顶盖3的中心线重合。
[0022]待分离的气液两相混合气体通过进气管6进入叶轮4内部,经过锥体帽5分散到侧面的叶片13上,叶片13经过轴9带动,在离心力作用下,混合气体经过弧形叶片形成折流分离,附着在叶片上的液滴和含在混合气体中的雾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飞向壳体1内表面,并沿着侧壁的半圆形沟槽流到液体收集罐2中,实现了第一次的离心分离和折流分离。随着轴9转动,第一步分离出来的气体带有一定的旋转速度,这部分气体和侧壁上的半圆形沟槽相互作用,在叶轮4和半圆形沟槽内形成无数个小的涡旋,在小的涡旋离心力作用下实现了
第二次气液两相的分离。随着气体的不断上升,经过小涡旋分离后的气体经过折流罩10,实现了气液两相的第三次折流分离;分离后的气体经过顶盖3上的出气管7排出分离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下端连接液体收集罐(2),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顶盖(3),所述顶盖(3)上设有出气管(7);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叶轮(4)和进气管(6);所述壳体(1)与顶盖(3)之间通过法兰夹持折流罩(10);所述叶轮(4)由前盘(11)、后盘(12)和叶片(13)构成,通过锥体帽(5)连接在轴(9)上;所述轴(9)穿过折流罩(10)和顶盖(3),与驱动单元相连;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设有平行于轴线方向的半圆形沟槽;所述液体收集罐(2)底部连接液体放料管(8)。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昌军,刘东任,庞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