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及充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734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充电设备,该充电装置包括转轴,以及可转动安装于转轴上的支架,以及设于支架上的第一充电模组;转轴包括主体部,主体部相背的两端设有两个轴部;支架包括支架主体与两个支架臂,两个支架臂与支架主体连接且相对设置,每个支架臂朝向轴部一侧设有用于供轴部安装的定位槽,支架臂与轴部通过调节结构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使得该第一充电模组的角度可调,适用性更好。适用性更好。适用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装置及充电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充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无线充电技术(英文: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其原理是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
[0003]目前,市面上二合一无线充或者三合一无线充种类繁多,如图1,为支架类无线充,其手机模组和手表模组不可拆卸。
[0004]如图2,为支架类无线充,其手表模组放于正面,不可拆卸,只能立起来充电,不能放倒。
[0005]如图3,为板状类无线充,手表模组放于表面,其与充电底座不可拆卸,只能平躺充电,不能竖立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及充电设备。
[0007]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充电装置,包括转轴,以及可转动安装于所述转轴上的支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充电模组;所述转轴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相背的两端设有两个轴部;
[0008]所述支架包括支架主体与两个支架臂,两个所述支架臂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且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支架臂朝向所述轴部一侧设有用于供所述轴部安装的定位槽,所述支架臂与所述轴部通过调节结构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在所述轴部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卡槽;以及在所述定位槽内设置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端部设有卡扣;
[0010]其中,所述支架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卡扣卡接在所述至少两个卡槽中的任意一个卡槽上,以调节所述支架的位置。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设有插头;
[0012]所述主体部为中空结构,以形成用于供电路板安装的容纳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插头连接。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部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孔;
[0014]所述支架为中空结构,所述定位槽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支架的内腔连通;
[0015]其中,所述轴部安装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以形成供线材穿设的走线通道。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主体上设有供所述第一充电模组安装的容纳槽。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架由聚甲醛材料制成。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臂的厚度为4~5mm。
[0020]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充电设备,包括底座,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0021]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充电组件和第二充电组件。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外壳、电源板、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电源板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设于所述电源板上且露出所述外壳,所述第一接口用于与导线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充电装置连接;
[0023]所述第一充电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电源板连接的充电线圈;
[0024]所述第二充电组件包括安装管、第二充电模组,所述安装管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模组设于所述安装管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充电模组通过穿设所述安装管的内腔的电性线材与所述电源板连接。
[0025]实施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充电装置包括转轴,以及可转动安装于转轴上的支架,以及设于支架上的第一充电模组;转轴包括主体部,主体部相背的两端设有两个轴部;支架包括支架主体与两个支架臂,两个支架臂与支架主体连接且相对设置,每个支架臂朝向轴部一侧设有用于供轴部安装的定位槽,支架臂与轴部通过调节结构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使得该第一充电模组的角度可调,适用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地,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附图中:
[0027]图1至图3是相关技术中的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和图5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充电设备在充电装置平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和图7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充电设备在充电装置竖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充电设备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充电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是图10的分解图;
[0034]图1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3是图12的分解图;
[0036]图1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5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平放状态下的剖视图;
[0039]图17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竖直状态下的剖视图;
[0040]图18至图19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20至图2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2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一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23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5]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11),以及可转动安装于所述转轴(11)上的支架(12),以及设于所述支架(12)上的第一充电模组(13);所述转轴(11)包括主体部(111),所述主体部(111)相背的两端设有两个轴部(112);所述支架(12)包括支架主体(121)与两个支架臂(122),两个所述支架臂(122)与所述支架主体(121)连接且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支架臂(122)朝向所述轴部(112)一侧设有用于供所述轴部(112)安装的定位槽(1221),所述支架臂(122)与所述轴部(112)通过调节结构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在所述轴部(112)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卡槽;以及在所述定位槽(1221)内设置的弹性臂(1222),所述弹性臂(1222)的端部设有卡扣(1223);其中,所述支架(12)绕所述转轴(11)转动,所述卡扣(1223)卡接在所述至少两个卡槽中的任意一个卡槽上,以调节所述支架(12)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1)的一侧设有插头(113);所述主体部(111)为中空结构,以形成用于供电路板(114)安装的容纳腔,所述电路板(114)与所述插头(11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部(112)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孔(1123);所述支架(12)为中空结构,所述定位槽(1221)具有第二通孔(1224),所述第二通孔(1224)与所述支架(12)的内腔连通;其中,所述轴部(112)安装于所述定位槽(1221)内,所述第一通孔(11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丰李军余彩红陈向东赖起鹏周志恒周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拓邦锂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