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岩式扶壁梁柱岩锚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30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09
一种嵌岩式扶壁梁柱岩锚梁结构,包括岩锚梁浇筑体,岩锚梁浇筑体下端设有预留岩芯墙,预留岩芯墙处阵列有横向槽、纵向槽,其中,横向槽内浇筑有横向浇筑梁,纵向槽内浇筑有纵向浇筑柱,横向浇筑梁、纵向浇筑柱与预留岩芯墙构成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嵌岩式扶壁梁柱岩锚梁结构,可提高效率。可提高效率。可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岩式扶壁梁柱岩锚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岩锚梁,尤其是一种嵌岩式扶壁梁柱岩锚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水电工程地下厂房,在机组安装过程中都要采用岩锚梁作为桥机轨道,对重大件进行吊装,桥机自身荷载和最大吊装设备荷载都是以百吨级,岩锚梁的自身稳定问题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厂房围岩质量不高的情况下,一般较多采用扶壁柱或者扶壁墙式吊车梁。
[0003]当前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厂房开挖占用电站建设的主要关键工期,在扶壁柱或扶壁墙分层浇筑完成后,需混凝土强度达到28天龄期后,方可进行厂房的后续开挖,对工期控制极为不利;二是扶壁柱或者扶壁墙需要浇筑至安装间高程,意味着混凝土浇筑厚度倾占了厂房的有效空间,这就要求在厂房设计过程中考虑该厚度,厂房开挖尺寸增加一点,意味着厂房的稳定问题更突出一点,相关支护要求更高一点,造价更加高一点。在抽蓄业务快速发展阶段,工程安全和工程工期是决定一个工程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嵌岩式扶壁梁柱岩锚梁结构,减少爆破量,减少厂房开挖尺寸,增强了边墙的抗变形能力,优化浇筑模板布置方式、缩短混凝土浇筑量和浇筑周期等。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嵌岩式扶壁梁柱岩锚梁结构,包括岩锚梁浇筑体,岩锚梁浇筑体下端设有预留岩芯墙,预留岩芯墙处阵列有横向槽、纵向槽,其中,横向槽内浇筑有横向浇筑梁,纵向槽内浇筑有纵向浇筑柱,横向浇筑梁、纵向浇筑柱与预留岩芯墙构成整体。
[0007]所述横向浇筑梁、纵向浇筑柱交叉处设置锚索支护。
[0008]所述横向槽、纵向槽的横截面宽度在0.3m

1m之间,相邻横向槽之间的间隔或相邻纵向槽之间的间隔设置在3 m
ꢀ‑
5m之间。
[0009]本技术一种嵌岩式扶壁梁柱岩锚梁结构,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0]1)、节省了岩体开挖量,同时通过嵌岩式扶壁梁柱,可有效节省原来扶壁墙混凝土回填量,节约了成本。
[0011]2)、减小了厂房洞室开挖尺寸,在大跨度厂房结构中,对围岩稳定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0012]3)、充分利用了梁柱的约束,增强了边墙抗变形能力。
[0013]4)、利用边墙和扶壁梁柱,可有效增加岩锚梁的承载力和受力均匀性。
[0014]5)、通过锚索的结合布置,增强了岩体与嵌岩式扶壁梁柱的整体性,增强了边墙的抗变形能力。
[0015]6)、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与岩锚梁下边沿接触的横向梁可与岩锚梁同步浇筑,与
岩锚梁同步等强,早期通过预留岩芯墙承担岩锚梁自身荷载;由于岩体与浇筑体的相互约束,可在嵌岩式扶壁梁柱强度达到一定时,在安全距离外可在继续等强的同时,开始下层岩体开挖。以缩短工程直线工期。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现有岩锚梁的浇筑示意图。
[0018]图2为现有岩锚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岩锚梁上部围岩开挖面1, 预留岩芯墙2,横向槽3,纵向槽4,岩锚梁浇筑体5,横向浇筑梁6,纵向浇筑柱7,锚墩头8,进厂交通洞9,扶壁柱浇筑体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

2所示,该结构为现有岩锚梁浇筑体5与扶壁柱浇筑体10的整体结构, Y表示浇筑方向,a表示第一层,b表示第二层,c表示第三层,d表示第四层,e表示浇筑分仓线。
[0022]如图3所示,一种嵌岩式扶壁梁柱岩锚梁结构,包括岩锚梁浇筑体5,岩锚梁浇筑体5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浇筑,布置锚杆、锚索。岩锚梁浇筑体5上端为岩锚梁上部围岩开挖面1,与传统方式一致。岩锚梁浇筑体5下端设有预留岩芯墙2,预留岩芯墙2是在原预留区减少的1m厚度开挖的区域,留下来的岩体,其厚度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预留岩芯墙2上开设有横向槽3、纵向槽4,其中,横向槽3是水平向按照原预留区边界线开挖形成的,该槽宽度设置为0.3m,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上下相邻的横向槽间隔以3

5m为佳,经计算后可适当调大,以减小开挖难度和混凝土回填量等。纵向槽4是竖直向按照原预留区边界线开挖形成的,该槽宽度设置为0.3m,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左右相邻纵向槽间隔以5

10m为佳,经计算后可适当调大,以减小开挖难度和混凝土回填量等。
[0023]在横向槽3内浇筑有横向浇筑梁6,在纵向槽4内浇筑有纵向浇筑柱7。其中,横向浇筑梁6浇筑过程中,可利用槽的两侧岩体以及内测岩体作为浇筑约束,只需布置外侧单边模板,在模板布置前,应布好钢筋,且在不平整段采用混凝土提前进行抹平,实现模板间的缝隙控制。其中岩锚梁下边沿与横向浇筑梁接触,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与岩锚梁下边沿接触的横向梁可与岩锚梁同步浇筑,与岩锚梁同步等强,起到一定的承受自身荷载作用,不占用扶壁梁柱等强周期。纵向浇筑柱7浇筑过程中,可利用槽的两侧岩体以及内测岩体作为浇筑约束,只需布置外侧单边模板,在不平整段可采用提前抹平的方式实现模板间的缝隙控制。
[0024]另外,根据岩体质量,考虑在梁柱交叉处设置锚索支护,一方面可保证岩体问题,一方面可增强梁柱与岩体的完整性,保证受力。对于有锚索支护的地方,应首先安装锚索,在锚墩头8处预留钢筋埋件,保障后续梁柱浇筑完整性,同时避免先浇筑梁柱后安装锚索造成对梁柱的破坏。
[0025]本装置利用了较为成熟的光面爆破技术,在岩体边墙光面爆破过程中,通过局部减少爆破开挖厚度的方式,实现异性结构的精细化爆破,从而实现利用岩体保护岩体的目的,并为嵌岩式扶壁框柱的结构形成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由于扶壁梁柱的形成,增强了岩锚梁的承载能力和受力均匀性,同时加强了边墙岩体的变形控制能力。
[0026]工作原理及过程:原预留区深度尺寸一般在3

4m,在精准光爆过程中,通过局部钻孔深度减小1m,并在光爆设计时按照要求进行造孔爆破,形成0.3m
×
1.0m的刻槽,作为扶壁柱浇筑空间,扶壁柱间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在水平方向按照同样方式形成0.3m
×
1.0m的刻槽作为浇筑扶壁梁浇筑空间,间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然后浇筑构成整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岩式扶壁梁柱岩锚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岩锚梁浇筑体(5),岩锚梁浇筑体(5)下端设有预留岩芯墙(2),预留岩芯墙(2)处阵列有横向槽(3)、纵向槽(4),其中,横向槽(3)内浇筑有横向浇筑梁(6),纵向槽(4)内浇筑有纵向浇筑柱(7),横向浇筑梁(6)、纵向浇筑柱(7)与预留岩芯墙(2)构成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岩式扶壁梁柱岩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宛良朋虎永辉王宁秦明举桂威诚王启龙齐淼王俊李晨李涛叶兴李先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