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的风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27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的风冷结构,包括前蜗壳和后蜗壳,所述前蜗壳和后蜗壳的内部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的表面开设有叶孔,所述前蜗壳的端部安装有后箱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的C风道、A风孔以及B风孔,通过叶轮高速旋转产生气流高压区和负压区,使外界气流通过B风孔进入到蜗壳内输送至A风孔位置,对缸体进行冷却,同时通过C风道对外界的气流进行吸入,对磁电机进行冷却,气流通过C风道进入到蜗壳内,实现在冷却的同时也能进行气流的补偿,避免气流损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下多点定向冷却,冷却效果好,且上吹下吸相结合,有效降低能耗,提高有效输出功率,通过吸入气流补偿,实现气流无损耗。实现气流无损耗。实现气流无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的风冷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二冲程发动机的风冷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的风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二冲程发动机具有体积小,升功率大的特点,普遍应用于小型动力机械的配套动力。发动机工作时,气缸内的气体温度可高达1727~2527C,若不及时冷却,将造成发动机零部件温度过高,无法正常工作,二冲程发动机的冷却突出表现在缸体和磁电机两部分的冷却上,缸体是直接与高温气体接触的零件,会因受热膨胀影响正常的配合间隙,导致运动件受阻甚至卡死。此外,高温还会造成发动机零部件的机械强度下降,使润滑失去作用等。因此在发动机中必须将缸体表面的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以下才能正常运转。磁电机是汽油发动机的关键部件,是发动机的点火系统,当发动机温度过高时,磁电机会出现高温弱火、高温失火等故障,导致发动机难启动,因此在发动机中必须将磁电机的温度降低到85度以下才能正常运转,传统的小型发动机一般采用将磁电机飞轮设计成具有叶片的结构形式、或者在曲轴上增加风扇,发动机运转时飞轮或风扇产生冷却风;当发动机作为风机的配套动力时,也可以利用风机产生的冷却风来降低发动机缸体、磁电机温度。
[0003]现有的小型发动机一般采用将磁电机飞轮设计成具有叶片的结构形式,或者在曲轴上配套风扇,当飞轮高速旋转时,产生高压气流冷却发动机缸体及磁电机;或者在配套风机上发动机缸体位置对应处开口,利用风机产生的高压气流进行冷却,但是存在以下缺陷:
[0004](1)主要缺点是结构复杂,飞轮直径较大,制造成本高,产生的气流仅用于冷却,消耗发动机动力也比较多;而后者在风机上引流,由于发动机缸体位于风机蜗道位置,所以冷却效果较好,但磁电机距离蜗道较远冷却效果则较差,需要加大开口或者多处开口,才能同时满足发动机和磁电机的冷却要求,这种方式风机的风量损失较大,能耗也较大的问题;
[0005](2)发动机冷却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低时,冷却风需求小,反之,当环境温度高时,冷却风需求就大,传统冷却方式,风量不可调,在环境温度低时就会造成风量损失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的风冷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的风冷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磁电机风冷结构在实际使用中,结构复杂,飞轮直径较大,制造成本高,产生的气流仅用于冷却,消耗发动机动力也比较多,同时由于开口较大且不可调而造成风量损失较大和能耗也较大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的风冷结构,包括前蜗壳和后蜗壳,所述前蜗壳和后蜗壳的内部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的表面开设有叶孔,所述前蜗壳的端部安装有后箱体,所述后箱体的端部安装有前箱体,所述前蜗壳的侧部顶端开设有A风孔,所述前蜗壳的侧部底端开设有蜗壳进风孔,所述后蜗壳的侧部端面开设
有B风孔,所述前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前箱进风孔,所述后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后箱进风孔,所述后箱进风孔、前箱进风孔以及蜗壳进风孔共同组成C风道。
[0008]优选的,所述前箱体的端部安装有磁电机盖板,所述磁电机盖板的端面开设有栅格孔。
[0009]优选的,所述叶孔的直径为8

12CM,且叶孔数量为圆孔4

6个。
[0010]优选的,所述前蜗壳的端面上固定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端部连接有端块,所述端块上固定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处于A风孔的端口处。
[0011]优选的,所述前蜗壳的外壁上分别安装有机盒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机盒的内部设置有供电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上通过电连接有信号分析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电动推杆通过电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信号分析模块上通过电连接有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上通过电连接有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通过电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有稳压模块,且稳压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动推杆、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模块的电流输入端通过电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设计的C风道、A风孔以及B风孔,本技术在工作中,叶轮进行高速旋转,叶轮的装有叶片正面区域产生负压区,进而使外界气流通过B风孔进入到蜗壳内,此时蜗壳内部在叶轮离心力作用下,蜗壳的风机蜗道处形成气流高压区,进而实现将部分气流输送至A风孔位置,通过A风孔排出,对缸体进行冷却,同时在工作中,由于叶轮的背面为负压区,产生气压差,实现通过C风道对外界的气流进行吸入,在吸入过程中,气流经过箱壳内的磁电机位置,实现对磁电机进行冷却,气流通过C风道进入到蜗壳内,实现在冷却的同时也能进行气流的补偿,避免气流损耗,本技术通过上下多点定向冷却,冷却效果好,且上吹下吸相结合,有效降低能耗,提高有效输出功率,通过吸入气流补偿,实现气流无损耗。
[0016](2)通过设计的调节板、电动推杆、控制模块、信号分析模块以及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探头与缸体的表面接触,实现对缸体的温度实时监测,并将其温度传输到信号分析模块进行分析,通过对温度信号数据分析,当其温度高度设定温度时,此时通过控制模块对电动推杆进行控制,驱动调节板在A风孔端口处移动,使其从A风孔位置完全错位开,保证A风孔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当其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温度处于可控范围内,进而为避免气流的过度浪费,控制电动推杆驱动调节板进行移动,实现对A风孔进行半遮挡,使其冷却风量可调,从而降低气流量的过多浪费流失,提高风能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叶轮、叶孔以及B风孔处于蜗壳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电动推杆、调节板、蜗壳进风孔以及A风孔处于蜗壳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前箱体、后箱体以及磁电机盖板的组装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前箱体以及后箱体的组装爆炸图;
[0022]图6为本技术A风孔、B风孔以及C风道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电动推杆的工作系统图;
[0024]图中:1、前蜗壳;2、后蜗壳;3、A风孔;4、机盒;5、后箱体;6、前箱体;7、栅格孔;8、C风道;9、温度传感器;10、叶轮;11、叶孔;12、B风孔;13、调节板;14、端块;15、电动推杆;16、蜗壳进风孔;17、磁电机盖板;18、后箱进风孔;19、前箱进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请参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的风冷结构,包括前蜗壳(1)和后蜗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蜗壳(1)和后蜗壳(2)的内部设置有叶轮(10),所述叶轮(10)的表面开设有叶孔(11),所述前蜗壳(1)的端部安装有后箱体(5),所述后箱体(5)的端部安装有前箱体(6),所述前蜗壳(1)的侧部顶端开设有A风孔(3),所述前蜗壳(1)的侧部底端开设有蜗壳进风孔(16),所述后蜗壳(2)的侧部端面开设有B风孔(12),所述前箱体(6)的内部设置有前箱进风孔(19),所述后箱体(5)的内部设置有后箱进风孔(18),所述后箱进风孔(18)、前箱进风孔(19)以及蜗壳进风孔(16)共同组成C风道(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箱体(6)的端部安装有磁电机盖板(17),所述磁电机盖板(17)的端面开设有栅格孔(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孔(11)的直径为8

12CM,且叶孔(11)数量为圆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宗涛杨民王龙李波任明建林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