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提取物技术和药品应用领域,其具体涉及一种连翘叶提取物、制备方法及用途。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一下步骤:将连翘叶破碎,通入高温蒸汽并收集蒸汽冷凝水,后通过补充溶剂进行高温搅拌提取,以及高压反渗透等工艺获得提取液,后经干燥得连翘叶提取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制的提取物易溶于水,包含了生物碱、氨基酸、香气前提物质、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黄皖醇类、黄酮类、有机酸类和酚酸类等多种类化合物,提取物提取物化合物种类均衡、丰富,兼顾了水溶性提取物和酯溶性化合物的共同提取,具有良好的促进脂肪分解的效果,可用于保健功能用途的配方食品或药品的制备。的配方食品或药品的制备。的配方食品或药品的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翘叶提取物、制备方法及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提取物
,其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促进脂肪分解作用的连翘叶提取物、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介绍
[0002]连翘叶是2017年获批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原料,编号为《DBS14/001
‑
2017》,是野生或野生抚育的木犀科连翘属植物连翘(Forsythiasuspensa(Thunb.)Vahl f.suspensa)的叶,其叶片革质,卵形,先端锐尖,基部圆形、宽楔形至楔形,叶缘除基部外具锐锯齿或粗锯齿;
[0003]在药品领域,连翘主要应用的部位是连翘果实和连翘叶,主要成分有连翘酯甙、连翘甙、连翘酚、齐墩果酸等药性成分,核心产品有连翘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小儿感冒颗粒等品种,主要功效作用为清热解毒。
[0004]在食品领域,连翘叶是获批的新型食品地方标准原料,其应用时间短,相关应用研究少,核心应用的产品为干制的连翘叶代用茶、连翘叶饮料等两大类。其理化研究的内容主要为基于连翘果功效成分(连翘苷、连翘甲苷)的靶向检测分析,其功效研究的内容主要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主。
[0005]综上所述,现阶段对连翘叶的研究主要是对其药用价值的利用,关于其他药用效果的扩展方面研究较少,并且在其促进脂肪分解方面的研究应用未见公开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翘叶提取物、制备方法及用途。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连翘叶破碎,并通入高温蒸汽并收集蒸汽冷凝水,后通过补充溶剂进行高温搅拌,以及高压渗透等工艺获得提取液,后经干燥得连翘叶提取物;该制备工艺简单高效,并有效去除多余杂质,具有促进脂肪分解的使用价值,可广泛利用于不同药用载体。
[0007]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连翘叶提取物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连翘叶混合进行粗粉碎,形成连翘叶破碎物;
[0009]S2.将连翘叶破碎物通入高温蒸汽,持续时间区间为30
‑
60min,并收集蒸汽冷凝水;
[0010]S3.将所述连翘叶破碎物以及所述蒸汽冷凝水加入加热后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搅拌,所述加热温度区间为50
‑
100℃,搅拌持续时间区间为30
‑
45min;
[0011]S4.重复步骤S3一次及以上,获得连翘叶提取液;
[0012]S5.将所述连翘叶提取液放置于板式换热器进行冷却,持续时间区间为10
‑
20s,所述连翘叶提取液区间为4
‑
6℃;
[0013]S6.将所述连翘叶提取液放置于高速管式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胶体物质、蛋白质、淀粉、水溶纤维、絮状物和其他杂质后获得连翘叶提取液澄清液;
[0014]S7.将所述连翘叶提取液澄清液通过反渗透膜工艺进行浓缩,所得连翘叶浓缩液的固形物后干燥获得连翘叶提取物。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粉碎的颗粒的大小区间为5
‑
20目。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步骤S3中乙醇水溶液乙醇浓度为30%。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步骤S6中所述高速管式离心机转速区间为10000
‑
19000rpm,频率为50Hz。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步骤S7中浓缩环境压力区间为2.0
‑
4.0bar,所述浓缩环境温度区间为25
‑
30℃,所述连翘叶浓缩液的固形物内固形物含量大于25%。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固形物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冷冻温度区间为
‑
40℃至
‑
30℃。
[002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一种连翘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
[0021]Q1.连翘叶混合进行粗粉碎,粉碎的颗粒的大小区间为5
‑
20目并过筛形成连翘叶破碎物;
[0022]Q2.将步骤Q1中的连翘叶破碎物通入高温蒸汽,持续时间区间为30
‑
60min,并收集蒸汽冷凝水;
[0023]Q3.将步骤Q2中的连翘叶破碎物以及所述蒸汽冷凝水加入加热后的乙醇水溶液中的一种进行搅拌,所述加热温度区间为50
‑
100℃,搅拌持续时间区间为30
‑
45min;
[0024]Q4.重复步骤Q3一次及以上,获得连翘叶提取液;
[0025]Q5.将步骤Q4中的连翘叶提取液放置于板式换热器进行冷却,持续时间区间为10
‑
20s,所述连翘叶提取液温度区间为4
‑
6℃;
[0026]Q6.将步骤Q5中的连翘叶提取液放置于高速管式离心机进行离心,高速管式离心机转速区间为10000
‑
19000rpm,频率为50Hz,分离胶体物质、蛋白质、淀粉、水溶纤维、絮状物和其他杂质后获得连翘叶提取液澄清液;
[0027]Q7.将步骤Q6中的连翘叶提取液澄清液通过反渗透膜工艺进行浓缩,浓缩环境压力区间为2.0
‑
4.0bar,所述浓缩环境温度区间为25
‑
30℃,所述连翘叶浓缩液的固形物内固形物含量大于25%,所得连翘叶浓缩液的固形物后干燥获得连翘叶提取物,固形物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冷冻温度区间为
‑
40℃至
‑
30℃。
[002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连翘叶提取物,是用上述方法制的,所述连翘叶提取物易溶于水,所述连翘叶提取物含有生物碱、氨基酸、香气前提物质、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黄皖醇类、黄酮类、有机酸类以及酚酸类中的多种成分;所述连翘叶提取物兼有水溶性成分和酯溶性成分,所述连翘叶提取物呈粉末状,亦或是以干燥程度的不同所表现为膏剂、丸剂、水剂、粉剂、溶液等剂型。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连翘叶提取物的用途,连翘叶提取物具有对模式生物斑马鱼具有促进脂肪分解的药物作用,产生所述药物作用的给药剂量区间为200
‑
3000μg/mL,所述连翘叶提取物产生药用作用表现载体为家禽、水产或人,给药方式为口服。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1]1.本专利技术产生的连翘叶提取物易溶于水,呈粉末状,益于制备所需给药的膏剂、丸剂、水剂、粉剂、溶液等剂型;
[0032]2.本专利技术优化了连翘叶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最佳含量和组成以及高效溶剂的使
用选择;
[0033]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连翘叶提取物对模式生物斑马鱼中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以及药用载体的应用范围;
[0034]4.本专利技术简化连翘叶提取物提取过程,相较于萃取无毒无害,无附加产物,工艺简单,利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翘叶提取物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连翘叶混合进行粗粉碎,形成连翘叶破碎物;S2.将连翘叶破碎物通入高温蒸汽,持续时间区间为30
‑
60min,并收集蒸汽冷凝水;S3.将所述连翘叶破碎物以及所述蒸汽冷凝水加入加热后的乙醇水溶液进行搅拌,所述加热温度为区间50
‑
100℃,搅拌持续时间区间为30
‑
45min;S4.重复步骤S3一次及以上,获得连翘叶提取液;S5.将所述连翘叶提取液放置于板式换热器进行冷却,持续时间区间为10
‑
20s,所述连翘叶提取液温度区间为4
‑
6℃;S6.将所述连翘叶提取液放置于高速管式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胶体物质、蛋白质、淀粉、水溶纤维、絮状物和其他杂质后获得连翘叶提取液澄清液;S7.将所述连翘叶提取液澄清液通过反渗透膜工艺进行浓缩,所得连翘叶浓缩液的固形物后干燥获得连翘叶提取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粉碎的颗粒的大小区间为5
‑
20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乙醇水溶液乙醇浓度为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贻杨,赵海洋,陈爱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湘雅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